尽管全球手机市场依旧笼罩在寒意之中,但智能手机厂商的海外市场布局热情却丝毫未减。在9月1日举办的2023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荣耀CEO赵明明确传递了两大核心信息:一是将折叠屏作为核心战略方向,并持续投入资源以引领行业发展;二是将欧洲视为除中国外的第二大战略市场,展现对欧洲市场的长期战略耐心。针对欧洲市场的布局,赵明进一步阐述道:“欧洲市场明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将超过150%,我们将以高端品牌定位参与竞争,荣耀在欧洲的平均售价是海外其他区域的一倍以上。中国市场之外,欧洲将成为荣耀的第二战略要地。”

图源:荣耀官网

此前,荣耀在海外市场已取得显著成绩。第一季度海外出货量同比激增近四倍,并在多个细分市场实现突破:欧洲市场出货量增长400%,中东和非洲市场增长500%,拉美市场增长700%。这一成绩并非孤例,华为也在积极重返世界舞台。2023年5月,华为在德国慕尼黑举办产品发布会,推出P60系列手机、Mate X3折叠屏手机等新品,这是华为时隔近四年后首次在海外举办发布会。随后,华为陆续在中东非洲、亚太、拉美等地区举行发布会,正式开启重返海外市场之路。近期,华为凭借Mate 60系列未发先售的强劲表现,引发一轮抢购热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预测,Mate 60 Pro发售12个月后累积出货量将至少达到1200万部,相比之下,Mate 40 Pro和Mate 50 Pro发售12个月后的累积出货量分别为600万部和250万部。多位接近华为人士透露,华为已启动全面回归全球市场的战略规划,国内市场先行,海外市场随后发力。为此,华为已将2023年手机出货量目标上调至4000万部,较年初目标增加1000万部,显示出华为重返世界舞台的决心。

与此同时,小米、OPPO、vivo等智能手机厂商也在海外市场积极布局。随着荣耀的强势进攻与华为的全面回归,智能手机行业即将迎来一场大洗牌。

01.海外市场持续疲软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优势。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的统计,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80%。然而,这一优势背后是国内市场日益饱和的困境。IDC的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70万台,同比下降2.1%;2023年上半年出货量约1.3亿台,同比下降7.4%。值得注意的是,在6·18年中大促期间,尽管智能手机厂商与电商平台推出大幅优惠补贴,但智能手机销售同比下降幅度仍超过5%。面对国内市场的萎靡不振,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

然而,海外市场同样不乐观。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研究,继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减少近20%后,第二季产量持续衰退约6.6%,仅2.7亿部。2023年上半年智能手机产量为5.2亿支,对比2022年同期衰退13.3%,无论是个别季度还是上半年合计,均创下十年新低纪录。具体而言,各个细分市场均创下历史新低。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2%,创下2012年第一季度以来季度出货量最低水平,西欧本季度的出货量同比下降14%,而东欧在经济遭受重创的情况下,同比降幅控制在8%。Canalys报告指出,2023年第二季度,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跌15%至2090万部,创下自2014年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IDC发布的报告下调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期,预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5亿部,同比下降4.7%,创下十年以来新低,低于此前预测的3.2%降幅。

整体来看,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均处于低谷,情况未见好转。智能手机行业已进入饱和阶段,消费者对新型号的需求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劲;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对智能手机生产和供应链造成重大影响,部分厂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全球经济的不稳定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信心。在这种背景下,荣耀、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抢夺海外市场份额,将不得不加大创新力度,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意愿。未来,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将继续加剧。

02.印度市场举步维艰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陷入颓势,而印度却成为各大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竞相抢夺的市场,就连苹果也正在加大相关投入。印度作为全球新晋的最大人口国家,其市场前景对于任何智能厂商而言都是巨大的商机。目前,印度正处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爬坡阶段,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仅小米、OPPO、vivo、realme四家智能手机厂商就占据印度市场份额六成以上,而国产智能手机厂商近三年稳定占据印度市场七成以上份额。如今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已难舍印度市场,特别是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处于低谷的当下,不过,布局印度市场并不容易。

自2021年12月以来,小米、OPPO、vivo、华为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先后遭遇印度政府不同部门的税务调查,并被指出存在多重税务问题。2023年6月,印度执法局发布正式文件,指控小米涉嫌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向小米印度分公司及花旗等三家银行发出了正式通知。基于该指控,印度此前已经扣押了小米约合4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可能被没收,除了扣押资金外,印度还要求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把印度市场的核心高管换成印度籍人士,同时还要帮助扶持印度本土手机供应商和经销商。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市场一直是小米海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米于2014年正式进军印度市场,并在2017年成为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Canalys报告显示,2022年小米依然领跑,以20%的占有率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一。同样受到印度政府调查的还有OPPO和vivo。2022年7月,印度执法局在全国44个地点突击搜查vivo及其相关公司,声称要调查其是否从事洗钱活动,随后冻结119个与vivo印度业务相关的银行账户作为涉嫌洗钱调查的一部分,据悉,这些账户共持有46.5亿卢比(约合3.9亿元人民币)。同一时间,印度税收情报总局发布公告称,对OPPO印度分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OPPO逃税约438.9亿卢比(约合37亿元人民币)。2022年8月,印度税收情报总局又发布公告称,通过对vivo印度公司工厂的搜查,发现其在进口某些用于制造手机的产品时,作虚假申报以获得免税优惠,合计221.7亿卢比,vivo印度公司已经自愿补缴6亿比关税差额。小米、OPPO、vivo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遭遇打击后,荣耀便撤出了印度市场,目前荣耀在印度一直通过分销商的方式开展业务。尽管印度市场潜力巨大,但对于国产智能手机厂商而言,不稳定因素极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印度市场可谓举步维艰。

03.折叠屏能否弯道超车?

2022年,折叠屏手机迎来了高光时刻。IDC的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接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而且在中国智能机市场上的占比已从2021年的0.5%上升至1.2%。在下行态势持续了数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上,折叠屏手机已经艰难地杀出了一条血路,根据智咨询最新的调查数据,2025年折叠屏手机出货有望突破7000万台。目前,所有主流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均已推出折叠屏手机。尽管折叠屏手机被给予了厚望,但折叠手机市场仍然较小,暂时难以成为行业亮点。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710万部,中国市场出货量约150万部,对应着当年13.5亿的全球总出货量,折叠屏手机在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所占的份额分别只有0.5%和0.4%,2022年折叠屏手机销量虽然大幅增长,但Counterpoint预测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将同比增长52%至2270万部,仍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折叠屏手机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其市场规模仍然有限,难以推动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复苏。折叠屏手机的普及和发展仍需要时间,对于国产智能手机厂商而言,产品侧的技术提升和软件开发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从全球市场角度来看,三星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根据Canalys统计的数据,折叠屏手机在2022年的全球出货量高达1420万部,仅三星一家就吃掉了80.9%的市场份额,以1150万部的出货量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折叠屏手机销量破千万的智能手机厂商,其中三星Galaxy Z Flip 4更是以47%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畅销折叠屏机型。而华为、OPPO、vivo、小米则跟随其后,出货量均不足200万部。2023年第一季度,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折叠屏手机销量大涨64%,三星再次以158万部的出货量赢得63%市场份额成为第一,继续领跑。

综合而言,各大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发力的折叠屏手机,似乎很难将其从寒冬中解救出来,三星在东南亚及欧洲市场,尤其是西欧市场有十分坚固的用户基础以及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难以比拟的品牌知名度,其建立起来的竞争壁垒在短时间内依旧难以被超越。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短期内无法通过折叠屏手机敲开海外市场的大门,直接原因大致指向了两个方面:一是荣米OV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长期共用同一供应链的芯片和屏幕,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相较于拥有自研芯片和系统的苹果,前者的高端旗舰机型很难有说服力;二是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核心研发能力严重缺失,少有实质性突破,现阶段仍在集中自研影像等小芯片,至今尚未布局主芯片的自研。现阶段,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仍然停留在以量取胜的阶段,高端市场份额不足,品牌声量微弱,或许只有不断突破技术和品牌的局限,才是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立足的关键。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1日

14:01
2025年11月21日清晨7时48分,上海普陀区发生一起新能源小客车充电时被盗的警情。接到报警后,辖区警方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调集警力赶赴现场处置。经过紧张追踪,警方在共和新路近灵石路路段成功发现被盗车辆,并果断实施拦截行动。 面对警方的围堵,嫌疑人施某某为逃避抓捕,驾驶新能源小客车疯狂冲撞警车及周边社会车辆。现场多辆无辜车辆受损,所幸由于处置及时,未...
14:01
2025年11月21日,鸿海在备受瞩目的HHTD2025展会上震撼发布了全新电动汽车参考车型MODEL A,这款B级MPV以创新设计理念引领行业潮流。新车深度贯彻日系"Being White"设计哲学,首发亮相于日本市场,展现出简约而不失科技感的独特魅力。在空间布局方面,MODEL A支持双座至七座的灵活调整,同时配备侧滑门与侧开门两种配置,极大提升了乘坐便...
14:01
11月19日,北京市土地市场迎来两宗地块成功出让,总成交金额高达32.7亿元,再次彰显了首都土地市场的活力与稳定性。其中,备受瞩目的东城区祈年大街路西危改工程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地块,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由实力雄厚的北京城建兴瑞置业以20.28亿元的天价竞得。这一成交额不仅刷新了该区域的地价记录,也体现了市场对该地块优越地理位置和未来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另一宗地...
14:01
2025年11月21日,国内领先的慢病诊疗创新服务商军航医疗正式宣布成功斩获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此次融资由深耕大健康领域的专业创投机构独家领投,充分彰显了资本市场对军航医疗创新模式的认可与期待。据悉,该笔资金将重点投向三大核心领域:一是加速核心技术的临床转化与应用,确保前沿科研成果能够快速惠及广大患者;二是全面建设覆盖全国的连锁医疗服务网络,提升慢病管理...
14:01
2025年11月21日,鸿海精密工业董事长刘扬伟在公开场合透露了公司最新的全球布局战略。他强调,目前鸿海将重心放在美国的生产线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相关硬件制造领域。这一战略调整的核心目标在于精准响应客户需求,同时优化全球供应链的布局效率。 刘扬伟进一步解释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相关硬件设备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一趋势,鸿海正逐步...
14:01
11月21日,广州市自然资源局正式挂牌出让3宗住宅用地,总起始价高达42.71亿元,标志着广州土地市场新一轮供地序幕的拉开。此次出让的地块分别位于海珠区、白云区和番禺区三大核心区域,均计划于12月20日通过公开竞拍方式确定最终归属。作为广州12月供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挂牌行动进一步释放了城市发展积极信号,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投资机遇。 据悉,本次...
14:01
2025年11月21日,国内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具识智能正式宣布成功完成Pre-A轮战略融资。本次融资吸引了上海长三角创新基金、张江集团资本、科力投资以及知名风险投资机构道禾投资等多方资本联合参与,总金额未透露但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作为具身智能技术的开拓者,具识智能凭借其自主研发的insightOS操作系统,在机器人感知交互、任务智能调度和计算协同等核心技术...
14:01
11月21日12时38分,孟加拉国(北纬23.75度,东经90.65度)突发5.1级地震,震源深度仅为10千米。这一突如其来的地质活动发生在当地时间正午时分,震中位于孟加拉国境内。幸运的是,截至目前,当地尚未收到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这无疑为此次地震增添了一丝庆幸。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正在对灾情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后续救援和恢复...
14:01
11月21日下午,A股市场AI应用板块迎来强势反弹,多只个股掀起涨停热潮。易点天下、视觉中国股价强势涨停,天龙集团、万兴科技、福石控股、元隆雅图等个股也纷纷大幅冲高,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动能。这一轮上涨反映出AI应用端热度持续回升,午后资金明显加速涌入相关概念股,推动市场情绪升温。从技术层面来看,多只个股已完成关键压力位的修复,为反弹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行业预期...
13:42
微新创想11月21日讯 2025年广州国际车展于11月21日正式拉开帷幕,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瞩目的焦点。在广交会展台上,小鹏汽车展出的剪腿版"小鹏机器人"成为全场亮点,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目光。展会现场,不少外国友人被这款独特的机器人深深吸引,纷纷卷起裤腿与之合影留念,现场气氛轻松愉悦。 此次亮相的机器人正是此前在小鹏科技日上因以高度拟人的猫步姿态行走而引发热议的...
13:42
微新创想11月21日讯,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车展今日盛大启幕。在备受瞩目的小米汽车广州车展发布会上,副总裁李肖爽携关键进展数据震撼亮相。他透露,过去一年,小米SU7不仅勇夺20万以上轿车销量桂冠,更成为2025年纯电动车保值率榜首。今年10月,小米YU7在SUV市场同样斩获销量第一的骄人战绩。令人惊叹的是,小米汽车自诞生至今仅602天,便已实现50万...
13:42
近年来,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中涌现出海量的文本内容,其中不乏大量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这使得普通用户难以辨别其真实来源。为了帮助公众有效识别 AI 写作,一群热心维基百科编辑发起了名为“AI 清理项目”的重要工作,并精心制定了一份详尽无遗的《AI 写作迹象指南》,为人们提供了辨别 AI 生成内容的实用工具。 这份指南深入剖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