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远川研究所(ID:YuanChuanInstitution),作者:熊宇翔,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近年来,马斯克对中国市场赞誉有加,这不仅源于上海超级工厂的卓越表现,更得益于中国汽车品牌日益增强的竞争力。他在推特上盛赞国产车的优势,既体现在技术创新上,也反映在价格竞争力上。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斯拉多次调整价格策略,上半年毛利率虽降至18%,但仍实现超过50亿美元的利润。中国车企的竞争热情不减,阿维塔11、小鹏G9、问界M7等新势力车型在短短两个月内接连改款,订单量成倍增长。这些新产品的成功秘诀在于以价换量,降价幅度达4-8万元不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这种价格战可能给中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之路带来挑战:对智能电动技术的巨额投入尚未带来预期的回报。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在技术战和品牌战中取得优势后,仍不得不面对残酷的价格竞争。而那些仍保留燃油车业务的传统巨头,则在一旁冷静观察,随时准备利用雄厚的资金实力,开拓未来的发展道路。

01 超车不等于盈利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首次突破50%,达到53.1%。乘联会指出,这是自主品牌首次实现半年度市场份额过半。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上半年374.7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回顾近年数据,新能源车销量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呈现高度正相关。智能电动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良机。然而,汽车产业终究是全球化的规模竞争,从上半年交付数据来看,尽管国内自主车企表现强劲,但与老牌国际车企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规模意味着品牌影响力、供应链控制力、技术潜力以及赢得终局的更大可能。比亚迪深刻理解规模的重要性,设定了今年300万辆的交付目标,并在9月提前达成累计交付超过200万辆的成就。为冲刺目标,比亚迪推出多款冠军版车型,以更低单车价格和毛利换取销量领先。行业龙头的价格战策略迫使跟随者纷纷加入竞争,低价竞争已在中国汽车行业持续近一年。相比之下,海外国际车企在经历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芯片短缺等供应链挑战后,正借助稳固的燃油车业务修复业绩。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方面,丰田在中国业务持续收缩,其纯电车型成为国内消费者和媒体的调侃对象;另一方面,丰田上半年的利润却超过国内主流车企总和。

02 消极转型与积极变革的对比
当”智能电动汽车是大势所趋”的呼声在中国大地蔓延时,丰田成为消极转型的典型代表。今年上半年,纯电车型在丰田总销量中占比不足1%,其2030年每年生产350万辆纯电车型的目标显得缺乏可行性。如果保守派嘴上喊着转型,实际行动却迟缓,往往是因为现实环境奖励保守策略——上半年,消极转型的丰田在除中国外的全球主要市场业绩持续增长。而在传统车企中转型最为积极的大众,则陷入改革深水区,今年财务表现不尽如人意,不仅不如丰田,甚至不如去年的自己。大众面临典型的改革阵痛:传统燃油车业务持续承压,创新业务的高昂研发投入尚未转化为市场优势,在中国这个”第二故乡”从引领者沦为追随者,陷入激烈竞争。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坚持改革转型”并不必然带来美好结果。”一定要拿下中国市场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上风”的论断,在当前形势下也值得商榷。

03 逃避竞争与盈利空间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今日中国之动向,将引领明天世界之动向”。但现实是,未来需待未来证明。今年上半年车企利润榜单显示,有两家在中国市场鲜为人知的车企位列第二、第四:Stellantis(国内合资公司神龙汽车,品牌包括标致、雪铁龙等)与现代起亚。现代起亚前六个月在中国仅售出15.6万辆车,Stellantis的中国市场份额不足1%。过去十年中,受自主品牌崛起影响,现代起亚与标致雪铁龙在中国销量持续下滑,职业经理人顺势降低对中国市场投入,削减车型、关闭工厂。Stellantis CEO唐唯实去年提出在中国实行”轻资产模式”。如今看来,提前退出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对这两家车企未必是坏事。当大众在中国市场拼得你死我活时,现代起亚和Stellantis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巩固市场,创造了业绩新高。尤其是现代起亚,作为韩国倾力打造的汽车巨头,今年上半年交付量位列全球第三,并拥有全面的电动化布局——他们率先开发了用于平价车型的800V纯电平台,在美国纯电销量仅次于特斯拉。反观通用,作为第一辆现代意义电动汽车EV1的发明者,已从全球车企TOP3滑落至全球第五,部分原因在于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高达31.9%,在外资品牌中仅次于大众。

04 技术高地:荣耀还是负担?
今年汽车行业流传着一些车展趣事:部分外资车企管理层在上海车展体验中国式震撼后,当即决定砍掉自家智能电动相关技术与产品部门。因为他们发现,与中国同行相比,这些技术与产品量产即落后。某德国媒体在慕尼黑车展目睹中国车企西进势头后,惊叹”为什么慕尼黑车展变成了中国展?”经过十余年韬光养晦,中国汽车借助智能电动汽车从追赶者转变为引领者,”中国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与技术高地”的认知正在成为全球共识。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当前的技术高地地位,是国内车企在政府补贴、风投资本支持下高强度研发换来的(尤其是新势力)。当补贴退坡、风投寻求回报时,车企需要依靠高营收(高现金储备)支持持续研发。但除比亚迪外,国内车企大多面临两难:既没有特斯拉那样的先发者溢价能力,也没有丰田、大众般的雄厚家底,却要应对最激烈的技术竞赛。如何维持技术优势的资金来源,是国内车企尤其是新势力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05 技术与资金的错配
在二十年前的燃油车时代,中国市场是技术洼地,也是利润丰厚的待开发领域。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情况发生逆转,中国市场成为技术高地,利润却趋于洼地。围绕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围城”现象:技术领先的自主车企普遍资金不足,而拥有资金的车企则渴望获取智能电动技术。他们共同的困境是时间不等人——自主品牌急需资金储备,国际车企迫切追赶技术进度,最终促成资源交换。今年7月,大众、奥迪相继宣布与小鹏、智己合作,基于后者平台开发自家产品。随后,零跑也传出与包括大众在内的国际车企洽谈技术出售事宜。在与小鹏的合作中,大众付出7亿美元换取近5%股权。这笔小鹏急需的资金,不过是大众现金储备的九十分之一,却显著提升了大众两年后在华产品规划的主动权。当国内与海外汽车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时,更多国际车企正蓄势待发,准备抄底。今年6月,起亚中国COO杨洪海放出狠话:”我今年一季度全球挣了21亿美金,贴得起中国市场,你本土企业有这些资金实力玩?你先烧死了,我后面再等着进来抢市场。”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21日

21:41
2025年9月22日起,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YF-75DB氢氧发动机顺利完成鉴定试车。试车历时多次点火,覆盖多种工况,严格按四倍工作循环流程进行,全面验证了发动机在复杂条件下的性能与可靠性。此次试车由相关研制单位组织实施,旨在考核发动机各组件工作适应性及结构稳定性。试车成功标志着该型发动机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为后续火箭飞行任务奠定动力基础。
21:41
2025年10月21日,源杰科技发布风险提示称,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光通信领域。作为产业链上游企业,其光芯片需求受下游电信市场和数据中心市场发展影响显著。若未来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或出现持续低迷,将导致公司经营业绩面临波动风险。同时,数据中心市场发展放缓、产品迭代加速及行业竞争加剧,也可能对公司该领域销售收入造成重大影响。
21:41
2025年10月21日,浩欧博宣布与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化学发光自身抗体检测产品领域展开合作,旨在提升相关体外诊断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水平。此次合作通过整合资源与技术优势,推动自身免疫疾病检测产品的创新与市场推广。合作具体细节及后续进展将根据协议推进并适时披露。
21:41
2025年10月21日,广州市政府印发《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包括举办“广州好揾工”系列招聘会,线上线下开展“工会帮就业”活动及就业指导讲座。将提质升级就业驿站,试点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综合体,优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市开发储备350个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并做好2025届...
21:41
2025年10月21日,华东医药控股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DR10624注射液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该注射液为创新生物药,拟用于代谢性疾病治疗。此举标志着该新药研发进入临床阶段,将推进公司在内分泌领域的产品布局。临床试验将按计划开展,以评估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21:41
2025年10月21日,上海三甲港绿地国际度假村迎来知名航空公司首批机组人员入住。此举标志着绿地集团与航空公司在浦东国际机场附近的长期合作模式正式落地。该合作依托上海东方枢纽建设推进,旨在为航空机组人员提供高品质住宿服务。项目紧邻浦东机场,地理位置优越,将有效提升区域商务与出行配套水平。此次合作落地,是产城融合发展的又一实践。
21:41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上海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增长新动能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鼓励建筑企业整合同质化业务,推动错位竞争与产业链互补。引导企业深化跨区域布局,扎根主力及潜力城市,实施属地化深耕战略。目标组建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建设集团,巩固3家以上综合实力达ENR全球承包商250强水平的企业。同时,支持专注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其走...
21:41
2025年10月21日,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新版《蛋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细则》主要从三方面修订完善,重点依据最新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明确蛋制品企业在生产场所、设备设施、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管理制度及试制产品检验等方面的审查要求。此次修订旨在强化生产许可审查与法规标准的衔接,提升行业准入规范性,保障蛋制品质量安全,推动企业合规生产。
21:09
2025年10月21日,全球知名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公司正式宣布,将在美国市场启动一项重大创新——分阶段推出以甘蔗糖为甜味剂的新款可乐产品。这一举措标志着可口可乐在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预示着其产品线将迎来新的升级。 据悉,这款以甘蔗糖替代传统高果糖玉米糖浆的新可乐产品,将采用环保玻璃瓶包装,不仅更加坚固耐用,而且可完全回收再利用。通过选用更天...
21:09
10月20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在四川联合举办医用同位素产业交流活动,共同探索核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此次盛会中,双方核心下属企业四川海同与天津亚光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核技术应用领域进入深度协同新篇章。 此次合作聚焦医用同位素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整合双方在科研、生产及市场等层面的优质资源,实现技术互补与优势叠加。四川海...
21:09
2025年10月21日,华建集团正式发布重要公告,针对近期公司股票价格异动情况作出说明。公告显示,公司股价在连续三十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0%,反映出市场情绪存在明显过热现象,并伴随一定的非理性炒作风险。为回应市场关切,华建集团已展开全面自查,并取得控股股东上海国投公司的正式确认。双方一致表明,自2025年10月21日起的12个月期间,上海国投不会...
21:09
2025年10月21日,科技界传来重磅消息,全球知名的芯片巨头英伟达正积极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OpenAI进行深度洽谈,探讨为其提供贷款担保的潜在合作方案。这一举措的核心目标在于为OpenAI在大模型研发和算力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确保其能够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若双方能够成功达成合作,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强两家公司在人工智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