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诗科技创始人兼CEO王长虎曾在2025年6月的演讲中明确表示,公司之所以在2023年就坚定投入AI视频生成领域,是因为坚信其产品化和商业化的潜力可能不亚于大语言模型。这一选择在当时属于非共识赛道,但短短两年后,AI视频生成迅速落地,形成了完整的创作生态和商业价值,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如今,AI视频已深度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潜力持续释放。
以Sora2的客串功能为例,该功能与社交场景的深度融合,被认为正在开创AI版的TikTok。在国内,AI视频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同样迅速。画质和生成速度不断提升,人物与环境一致性持续优化,新功能和玩法不断涌现。例如,爱诗科技旗下的拍我AI近期更新了面向社交领域的Remix、Modify功能,让视频编辑更加自由,支持换背景、换角色,甚至像美图一样便捷地调整角色造型。同时,拍我AI的V5Fast模式生成速度提升了30%,意味着创作者能在1分钟内生成1080P视频,充分体现了”唯快不破”的创作理念。
AI视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个繁荣的创作生态。越来越多的传统影视创作者、广告人、艺术家等开始拥抱这一新技术。去年以来,各类创作大赛和交流活动为创作者们搭建了从个人爱好到实际应用的桥梁,进一步激发了创作热情。从《兴安岭诡事》《奶团太后宫心计》等播放量过亿的AI短剧,到可口可乐、阿里云等品牌的AI宣传片,AI视频正从早期探索走向商业化应用。

AI视频为创作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电影《比如父子》导演仇晟讲述的故事中,AI技术不仅复活了逝去的父亲,更成为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拍我AI作为该片的独家AI内容合作伙伴,联合推出”未完成的对话”AI记忆修复计划,让用户通过上传老照片生成动态影像,实现与亲人的跨时空对话。仇晟表示:”很多人都有未说出口的遗憾,AI技术能帮助普通人修复这些遗憾,创造第二次机会。”
与传统影视创作工具不同,AI视频更像是一部打破想象力桎梏的”造梦机器”。创作者阿米在AI视频短片《梅花鹿》中采用”反一致性”创作方法,即角色形象各异但风格统一,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拍我AI超级创作者山音的《积木》则通过AI技术更主观地呈现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记忆模糊与情感变化,AI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空间关系反而契合了创作主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作者被AI视频的”造梦”能力吸引,一种与AI协同的创作方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青年导演表示:”AI将与导演、编剧共同协作,创造更丰富的电影作品。”在这种工作方式中,AI既是门槛低、效率高的创作工具,也改变了创作体验。创作者从执行者转变为指挥家,能更聚焦于整体风格把控。拍我AI的智能体功能让用户无需复杂prompt也能生成专业级视频,极大提高了创作效率。
新创作生态正在逐渐壮大。可灵的灵动画布功能为AI影像创作者提供了一站式创意工作台,拍我AI的Agent创作助手则让用户能快速生成高质量视频。围绕这些创作者正在形成新的创作生态,而品牌参与的AI视频创作大赛和创作者交流活动成为重要推动力量。可灵的”灵感工坊”、爱诗科技的PixLab内容实验室工坊等都在凝聚社区力量,推动行业发展。

商业潜力被快速释放。一些品牌的AI宣传片背后,是这群新生态中的创作者。拍我AI的超级创作者们用其宽画幅超清功能,在两小时内完成了18个分镜的广告片,获得第二届瓦卡奖”最佳动效奖”。AI视频技术让汽车广告成本从三四百万降至三四十万,制作周期从数月缩短至一周,更符合当下社交媒体传播需求。头部创作者的广告报价已达到2万/秒。
AI影视创作者们也给影视领域带来了新的增量。AI漫剧成为最新内容风口,中文在线的AI漫剧《愤怒的吸血鬼》在北美市场表现亮眼,魔方集团、字节跳动等都在布局AI漫剧。爱奇艺推出AI短片创作大赛和AI剧场,推动AI视频向整个传统影视行业拓展。阿里妈妈数据显示,双11期间商家累计用AI生成1.1亿图片和视频素材,大幅提升消费者点击率。
爱诗科技创始人王长虎坚信的AI视频产品化和商业化潜力正在爆发。公司今年9月和10月分别完成6000万美元B轮和B+轮融资,全球MAU超过1600万,ARR超过4000万美元。从”概念热”到”真实用”,AI视频用技术迭代压缩时间,加速了商业化元年的到来。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远超预期,正在重塑整个内容创作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