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速科技近日宣布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九合创投领投,首轮领投方明势资本持续跟投。此次融资将助力融速科技在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与生产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同时加速市场拓展和企业人才布局,为用户打造更优质的金属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颠覆传统制造模式的创新力量近年来,金属3D打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电弧增材制造技术(WAAM)凭借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行业焦点。与激光或电子束等粉床打印方法相比,WAAM采用的送丝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设备成本更低、丝材利用率更高、生产效率更优、力学性能更佳。这些特点使其特别适用于铝合金、钛合金等大型复杂零件的高效无模具快速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金属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传统工艺难以企及的定制化设计,大幅缩短原型开发周期,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美国太空公司Relativity Space的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电弧增材技术的应用价值——其利用该技术制造了火箭八成零部件,并于2023年3月成功发射升空。
融速科技:中国送丝增材制造领域的领航者据悉,融速科技于2020年正式成立,主营业务涵盖金属电弧增材、等离子增材装备研发,打印制造服务,配套数字软件和传感器等。公司核心团队由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前沿科技公司资深专家组成,在增材设备、材料、工艺、软件开发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作为中国领先的金属送丝3D打印装备和服务提供商,融速科技已将业务拓展至航空航天、船舶重工、石油器械、核电水电、科研院所等多个关键领域。
融速科技凭借成熟的电弧增材制造技术,自主研发的电弧送丝3D打印设备具有高度集成化和高自动化特点,打印服务能力出众。其设备可打印壁厚低至2.2mm,瞬时沉积效率高达8kg/h,能够快速实现批量打印和精密模型快速成型。目前,公司已具备成熟的螺旋桨、环竖筋构件、阀体等大型工业模具的批量化生产制造能力。为提升打印自由度,融速科技整合材料、结构、加工参数和功能,开发出多达24种选材工艺包,全面支持各类材料打印。同时,公司独创的90度悬垂无支撑打印技术无需常规支撑结构,进一步扩大了设计空间。
“STAR”四大产品系列:高度集成的电弧增材设备融速科技自主研发的设备涵盖S-T-A-R四大系列:面向全自动化工业生产的超越系列S2,面向数字化研发的科研系列T1,适用于复合快速制造的A系列,以及全面推动航天科技的未来制造系列R1。其中,航天专用大尺寸增减一体装备AMmake R1整体高度8.5m,设计可打印直径4.6m,可打印高度6m,能够实现超大尺寸打印,制造速度比传统工艺快10倍,交付周期可缩短至30天。此外,公司还开发了面向复杂增减规划路径验证的八轴联动FDM平台AMmake Labmate L1。
在自主研发增材服务及设备的同时,融速科技还自主开发了AMtwin™全流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打印过程实时检测、数据记录等功能,满足智能车间的生产管控需要和产品可追溯性要求。AMtwin™支持多达13种工艺数据一键导出:一键导出全流程工艺可编辑数据、一键生成全流程工艺延迟视频、一键预览打印过程孪生仿真,满足二次开发需求。
对于下一步发展,融速科技总经理徐方达表示:金属3D打印(增材制造)正成为引领全球企业新一轮先进制造的核心技术。增材技术不仅在航空航天、船舶重工、核电水电、石油器械等重工业领域逐步扩张,在汽车、新能源等领域也开始应用导入。融速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聚焦送丝增材技术,围绕这个方向不断创新突破,已形成完善的产品矩阵。下一步将加速推进工艺质量提升,逐步压缩成本,让金属送丝3D打印设备推广至更多场景。公司有信心在未来做得更好,在自身快速成长的同时,也推动整个中国金属3D打印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作为本轮融资的领投方,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认为:金属3D打印的概念已有多年发展,但真正的生产级别应用仍是蓝海。融速科技团队坚持以技术投入产品、模式、软件等多个方向,推动3D打印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的渗透率提升。我们对融速科技改造甚至颠覆工业传统生产方式充满期待。首轮领投方明势资本表示:金属3D打印是公司长期看好的新兴机会,其技术变革性和应用前景将彻底改变制造业:供应链复杂程度将大幅下降,增加设备即可迅速提高产能,这是”一体化制造”的必备要素。融速科技团队拥有丰富的增材开发制造经验,并对未来新兴领域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技术储备。长远来看,公司在太空领域大有作为,大量基础设施将在太空中被直接制造出来。期待融速科技从增材制造出发,未来成为大航天时代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