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刊工业新闻》最新报道揭示,松下控股正全力冲刺一项雄心勃勃的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削减计划,目标直指2035财年将锂离子电池单位成本较当前市场均价降低约40%,最终实现低于60美元/千瓦时的里程碑价格。这一目标的达成,将依赖于三大核心策略的协同推进:一是显著减少正极材料中镍的含量,二是持续优化电池制造全流程效率,三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效应进一步摊薄固定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正极材料作为电池成本构成中的绝对大头,占比接近四成。松下能源部门已明确规划,预计在2030年前后将镍用量削减超过四成,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降低原材料依赖,更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然而,这一成本削减战略的最终成败,将高度依赖于其最大客户特斯拉的销量表现。作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军企业,特斯拉的采购规模直接影响着松下能否顺利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达成成本目标。
尽管当前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高安全性、低成本的优势,已在全球市场占据超过半数的份额,松下控股仍坚持聚焦高性能镍系电池的研发与生产。这种看似非主流的选择背后,是松下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判断——在性能与成本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以维持其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松下正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