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式向全国支付机构及广大用户发布《关于规范“免密支付”业务健康发展的倡议书》,旨在全面提升该业务的运营安全标准,切实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与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次倡议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数字支付领域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倡议书明确要求各支付服务主体必须建立严格的授权管理制度。通过多重验证机制确保每一笔授权操作均基于用户真实意愿,杜绝任何形式的强制授权行为。同时要求支付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授权管理入口,让用户能够随时查看和调整授权状态,真正实现对自己账户的掌控权。
在商户风险管控方面,倡议提出要建立差异化的商户准入机制。要求支付机构加强对商户的资质审核,特别是对高频交易、大额交易的商户实施重点监控。同时强制要求所有支付平台提供灵活的限额设置功能,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调整单笔及单日交易限额,从源头上降低资金风险。
针对交易监测环节,倡议特别强调要构建智能化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异常交易行为,对疑似欺诈交易进行自动拦截。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发现资金异常流动,能在第一时间冻结交易并通知用户,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损失。
在用户权益保护方面,倡议提出要建立全方位的投诉处理机制。要求支付机构设立7×24小时客服热线,确保用户投诉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同时建立标准化的投诉处理流程,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和办理时限,确保用户投诉得到公正、高效的解决。对于重大投诉事件,要定期进行案例分析,持续优化处理流程。
为确保倡议有效落地,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还将建立常态化的业务跟踪机制。定期对各支付机构的“免密支付”业务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同时建立风险事件共享平台,推动行业信息互通,共同防范系统性风险。通过持续跟踪与评估,确保“免密支付”业务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