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近期伊蚊传播疾病风险显著上升的严峻形势,广东省于7月20日正式启动为期一周的全省范围集中灭蚊专项行动。此次行动以科学防控、全民参与为原则,在全省各地同步展开针对性措施,旨在最大程度降低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
全省各地积极响应,形成立体化防控网络。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组织专业消杀队伍开展重点区域集中消杀;珠海、汕头等沿海城市则重点清理海边滩涂积水;而中山市黄圃镇更是创新推行”定时点燃+外围消杀”双管齐下策略,每晚6点统一组织居民点燃灭蚊香,配合专业队伍对公园、绿化带等外围区域进行药物喷洒,构建起全方位防控体系
专家团队针对伊蚊繁殖特性提出专业建议。由于伊蚊具有跳跃式产卵的特殊习性,其卵块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孵化,因此必须全面排查并清除所有可能积水的容器。专家特别强调,花盆托盘、废弃轮胎、瓶盖等小型积水同样是伊蚊的重要孳生地,需要重点清理。同时,各地积极引进无人机、电子蚊情监测系统等先进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时监测积水分布与蚊虫密度,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在传统物理消杀之外,科研人员正积极探索生物防治新路径。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研发团队已成功试点释放华丽巨蚊等天敌蚊种,通过生物链自然控制伊蚊种群;华南理工大学则研发出新型绝育雄蚊投放技术,通过人工繁殖并释放大量不育雄蚊干扰伊蚊繁殖周期;此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推广投放本地灭蚊鱼,利用鱼类摄食蚊卵的天性实现生态灭蚊。虽然生物防治见效相对较慢,但作为可持续防控的长远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广东地区持续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为蚊虫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全省蚊媒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已较去年同期上升约40%,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未来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持续完善防控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