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OpenAI基于大语言模型发布了聊天应用ChatGPT,推出仅一个月活跃用户破亿,迅速吸引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ChatGPT的出现将人工智能推向全球关注的中心舞台,大语言模型带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据统计,目前全球大型语言模型相关的创业公司已超过200家,投资总额达到70亿美元。TechCrunch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个季度全球人工智能的投资已达到56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融资较高的创业公司包括Anthropic、Cohere、AI21Labs等,这些公司的技术都建立在大型语言模型的基础之上。

大模型落地的挑战

对于个人用户,大语言模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个性化体验。它能够与用户进行流畅的对话,并提供即时且针对性的回应。借助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AI写作助手,用户能够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文章草稿,其风格与用户贴合,极大提高了内容创作效率。然而,大模型要在企业侧真正落地仍然面临很大挑战,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大模型专业深度不够,数据更新不及时,缺乏与真实世界的连接。例如,在法律政策解读、电商客服、投资研报等专业领域中,由于大型模型缺乏足够的专业领域数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大模型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大模型有Token的限制,记忆能力有限。大家之所以惊艳于ChatGPT流畅丝滑的对话能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支持多轮对话。用户提问时,ChatGPT不但能理解意图,而且还能够基于之前的问答做综合推理。然而,大模型由于Token的限制,只能记忆部分的上下文。比如ChatGPT3.5只能记忆4096个Token,无法实现长期记忆。

用户对于数据安全的担忧。大模型的出现让AI成为一种普惠技术,人人都可以基于大模型构建AI的应用。AI技术本身不再是商业壁垒,数据才是。而企业要想利用大模型构建商业,必须将自己的数据全部输送给大模型,以进行推理和表达。如何在数据安全可控的情况下使用大模型技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用大模型的成本问题。目前有两种模式可以使用大模型,一是将大模型本地化,用于再训练形成企业专有的模型。二是利用公有云模型,按照请求的Token数量付费。第一种方式成本极高,大模型由于有数千亿的模型参数,光部署计算资源的投资就得上亿。重新训练一次模型也需要近千万的投入,非常烧钱。这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完全无法承受的。第二种方式企业构建的AI应用可以按照Token数量付费,虽然无需一次性的大额投入,但成本依然不低。以OpenAI为例,如果对通用模型进行微调(Fine-tuning)后,每使用1000个token(约600汉字)需要0.12美金。

企业级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有三个解决方案:

第一是将大模型部署到企业本地,结合企业私有数据进行训练,打造垂直领域专有模型。

第二是在大模型基础上进行参数微调,改变部分参数,让其能够掌握深度的企业知识。

第三种是围绕向量数据库打造企业的知识库,基于大模型和企业知识库再配合Prompt打造企业专属AI应用。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考虑,第三种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大致实现方式如下所示。企业首先基于私有数据构建一个知识库。通过数据管道将来自数据库、SaaS软件或者云服务中的数据实时同步到向量数据库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用大模型的Embedding接口,将语料进行向量化,然后存储到向量数据库。当用户与企业AI应用对话时,AI应用首先会将用户的问题在企业知识库中做语义检索,然后将检索的相关答案和问题以及配合一定的prompt一并发给大模型,获得最终的答案之后回复给用户。

该方案有如下优势:

充分利用大模型和企业优势: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知识,又可以利用大模型强大的表达和推理能力,二者完美融合。

使AI应用具备长期记忆:Token的限制使大模型只能有短暂的记忆,无法将企业所有知识全部记住。利用外置的知识库,可以将企业拥有的海量数据资产全部整合,帮助企业AI应用构建长期记忆。

企业数据相对安全可控:企业可以在本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库,避免核心数据资产外泄。

落地成本低:通过该方案落地AI应用,企业不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建设自己的本地大模型,帮助企业节省动辄千万的训练费用。

大模型中间件

企业要落地该知识库方案仍然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总结下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知识库的构建。企业需要将存在现有系统中的语料汇总到向量数据库,形成企业自有的知识空间,这个过程涉及数据采集、清洗、转换和Embedding等工作。语料来源比较多样,可能是一些PDF、CSV等文档,也可能需要接入企业现有业务系统涉及比如Mongodb、ElasticSearch等数据库,或者来自抖音、Shopify、Twitter等第三方应用。在完成数据的获取后,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或者转化。这个过程中,从数据源实时地获取数据非常重要,比如电商机器人需要实时了解用户下单的情况,政策解读机器人需要了解最新政策信息。另外,对于数据Embedding的过程中涉及到数据的切块,数据切块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后面语义搜索的效果,这个工作也需要非常专业的NLP工程师才能做好。

其次是AI应用的集成。AI应用需要服务的用户可能存在于微信、飞书、Slack或者企业自有的业务系统。如何将AI应用与第三方SaaS软件进行无缝集成,直接决定用户的体验和效果。

第三是数据安全性的问题。这个方案没有完全解决数据安全性的问题,虽然企业的知识库存储在本地,但是由于企业数据向量化的过程中需要调用公有云大模型Embedding接口。这个过程需要将企业数据切块之后发送给大模型,一样有数据安全的隐患。

对于上述大模型落地问题的解决,大模型中间件是其中的关键。什么是大模型中间件?大模型中间件是位于AI应用与大模型之间的中间层基础软件,它主要解决大模型落地过程中数据集成、应用集成、知识库与大模型融合等问题。下图给出了企业AI应用的典型软件架构,一共分为大语言模型、向量数据库、大模型中间件以及AI应用四层。大语言模型为AI应用提供基础的语义理解、推理、计算能力,向量数据库主要提供企业知识的存储和语义搜索。而大模型中间件解决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提供语料的实时采集、数据清洗、过滤、embedding。同时,为上层应用提供访问大模型与知识库的入口,提供大模型与知识库的融合、应用部署、应用执行。

常见的大模型中间件

自去年ChatGPT发布以来,短短几个月内就涌现出了不少新的大模型中间件项目。例如,面向AI应用的编程框架Langchain在GitHub上短短几个月内收获了超过4万个Star。Langchain旨在简化开发者基于大型语言模型构建AI应用的过程。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多模型访问、Prompt的封装、多数据源加载等多种接口,让开发者构建AI应用更简单。Llamaindex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开源项目,它目标是为大型模型提供统一的接口来访问外部数据。比如Llamaindex的Routing为开发者语义检索、基于事实混合查找、访问总结数据可以提供统一索引。Vanus AI 是一个无代码构建AI应用的中间件,用户通过Vanus AI可以分钟级构建出生产可用的AI应用。它同时提供了实时知识库构建、AI应用集成、大模型插件等能力。Fixie是一家初创公司,近期刚刚融资1200万美金,该公司的目标是构建、部署和管理大型模型代理平台,以更好地响应用户的意图。

对近期项目进行了梳理,形成下图的AI Stack。企业的私有业务数据通过 Embedding组件转化成向量后可以存储到Milvus、Pinecone等向量数据库中。目前通过Llamaindex、Vanus Connect可以批量获取PDF、CSV等文件并Embedding并存储到向量数据库中。AirOps、Vanus AI等AI Ops平台可以连接大模型和企业知识库帮助用户一站式构建AI的应用。如果AI应用需要连接第三方的应用执行操作可以通过Fixie或者Zapier等提供了插件。

总结

本文围绕大模型在企业落地所面临的挑战展开,提出了大模型中间件的概念。大模型中间件是基于AI应用与大模型之间的中间层基础软件,它可以打通企业AI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构建AI应用的必备软件。本文提出了企业AI应用软件的典型架构,并指出了大模型中间件在AI软件中的定位以及核心作用。最后,文章介绍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大模型中间件,并阐述了不同的大模型中间件在落地应用过程中具体作用。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1日

09:53
2025年11月21日最新消息显示,抖音电商业务在今年前十个月的GMV增速惊人地超过了30%,这一强劲势头预示着全年成交额有望突破4万亿元大关,与拼多多同口径的业绩表现不相上下,展现出惊人的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抖音生活服务业务的增长也相当亮眼,前10个月GTV增速接近60%,全年营收预计将超过8000亿元,成为平台新的增长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抖音在快速扩...
09:53
Nape Pro轨迹球震撼登场 由Gizmodo Japan与Keychron强强联手打造 现已登陆日本CoSTORY平台开启众筹 这款创新设备源于编辑纲藤公一郎的个人项目Nape 经过精心设计最终化为现实 采用极具特色的条状设计 Nape Pro能够完美贴合键盘下沿 安装便捷且稳固 支持八种灵活的放置角度轻松适配各种桌面布局 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 核心配...
09:53
2025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正式揭晓新一届院士增选结果,共有144位杰出科学家当选,彰显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其中,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73人,平均年龄57.2岁,彰显老中青结合的合理梯队结构,女性院士5人,进一步优化了性别比例;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71人,包含8位杰出女性科学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增选吸纳了多位来自国防科技领域、...
09:53
2025年11月20日,微软在备受瞩目的合作伙伴预览会上掀起了一场游戏盛宴,集中展示了16款令人期待的第三方游戏大作。其中,5款为全新问世的作品,为玩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9款游戏更是首次加入Game Pass Ultimate会员服务,让订阅用户能够畅享更多优质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三款备受关注的游戏——《CloverPit》、《潜水员戴夫》Xbox版以...
09:53
亚星化学(股票代码SH600319)近日发布重要公告,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购山东天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计划募集配套资金以支持此次战略并购。此举标志着亚星化学在精细化工领域的版图将迎来重大扩张,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山东天一化学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注册资本达8979.94万元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其主营...
09:53
2024年11月20日,中国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均胜电子正式宣布与黑芝麻智能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聚焦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突破,重点在机器人域控制器联合研发、智能计算平台优化升级以及行业场景解决方案落地三大领域展开协同创新。此次合作标志着均胜电子在智能驾驶与机器人领域的战略布局再添重要里程碑,也体现了黑芝麻智能在智能计算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 此次...
09:53
2025年广州国际车展盛大启幕,长安汽车携前瞻视野发布了其宏伟的未来产品战略蓝图。根据规划,长安汽车将在2030年前,向市场投放超过50款全新新能源车型,这些车型将全面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天枢智能架构,以领先科技赋能每一次出行体验。 为实现全球化布局,长安汽车明确提出,到2030年海外市场销量占比将突破30%,彰显其进军国际舞台的坚定决心。这一目标的提...
09:53
2025年11月20日,国轩高科在安徽合肥隆重举行标准电芯量产交付仪式,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彰显了其卓越的电池制造能力,更标志着其与大众汽车集团及旗下PowerCo公司长达五年的深度战略合作正式迈入规模化量产新阶段。此次交付的全新标准电芯,专为大众新一代新能源整车平台量身打造,未来将广泛应用于大众旗下80%以上的新能源车型,为其电动化转型提供强劲动力支持。根据...
09:53
2025年11月21日,全球知名电子制造巨头鸿海精密与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OpenAI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进军AI基础设施硬件领域。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鸿海将凭借其在高端硬件制造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OpenAI携手设计、开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机架,并计划在美国本土建立相关组件的生产基地。此次合作的核心目标在于显著提升美国本土AI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
09:53
近期,郑州、东莞、武汉、长沙等多个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房屋安全管理的号召,陆续发布了房屋体检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这些方案不仅明确了房屋体检的具体对象和检查内容,还积极探索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旨在推动房屋使用安全进入常态化管理轨道。通过定期对房屋进行健康检查,可以有效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提升城市房屋的整体安全水平。这一系列举措的核心目标在于防范居住风险...
09:53
2025年11月5日,美国肯塔基州SDF机场附近发生一起震惊全球的UPS麦道11货机坠毁事故,现场浓烟滚滚,残骸散落,造成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14人不幸遇难,场面令人痛心。初步调查报告显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飞机左侧发动机吊架存在严重的金属疲劳裂纹,在起飞过程中不堪重负导致发动机意外脱落,进而引发空中解体。这一发现迅速引起了航空安全领域的广泛关注。 美国国家运输...
09:53
2025年前三季度,轻工制造板块整体面临收入与利润的双重压力,但造纸和包装印刷行业已率先展现出经济修复的积极态势。这一行业复苏趋势与中信证券最新发布的2026年度轻工制造业策略研报中的年中预期高度吻合。研报指出,造纸和包装印刷行业的率先回暖,不仅验证了市场对行业韧性的判断,更为整个板块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望2026年,轻工制造行业的发展将围绕三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