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OpenAI基于大语言模型发布了聊天应用ChatGPT,推出仅一个月活跃用户破亿,迅速吸引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ChatGPT的出现将人工智能推向全球关注的中心舞台,大语言模型带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据统计,目前全球大型语言模型相关的创业公司已超过200家,投资总额达到70亿美元。TechCrunch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个季度全球人工智能的投资已达到56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融资较高的创业公司包括Anthropic、Cohere、AI21Labs等,这些公司的技术都建立在大型语言模型的基础之上。

大模型落地的挑战

对于个人用户,大语言模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个性化体验。它能够与用户进行流畅的对话,并提供即时且针对性的回应。借助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AI写作助手,用户能够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文章草稿,其风格与用户贴合,极大提高了内容创作效率。然而,大模型要在企业侧真正落地仍然面临很大挑战,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大模型专业深度不够,数据更新不及时,缺乏与真实世界的连接。例如,在法律政策解读、电商客服、投资研报等专业领域中,由于大型模型缺乏足够的专业领域数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大模型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大模型有Token的限制,记忆能力有限。大家之所以惊艳于ChatGPT流畅丝滑的对话能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支持多轮对话。用户提问时,ChatGPT不但能理解意图,而且还能够基于之前的问答做综合推理。然而,大模型由于Token的限制,只能记忆部分的上下文。比如ChatGPT3.5只能记忆4096个Token,无法实现长期记忆。

用户对于数据安全的担忧。大模型的出现让AI成为一种普惠技术,人人都可以基于大模型构建AI的应用。AI技术本身不再是商业壁垒,数据才是。而企业要想利用大模型构建商业,必须将自己的数据全部输送给大模型,以进行推理和表达。如何在数据安全可控的情况下使用大模型技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用大模型的成本问题。目前有两种模式可以使用大模型,一是将大模型本地化,用于再训练形成企业专有的模型。二是利用公有云模型,按照请求的Token数量付费。第一种方式成本极高,大模型由于有数千亿的模型参数,光部署计算资源的投资就得上亿。重新训练一次模型也需要近千万的投入,非常烧钱。这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完全无法承受的。第二种方式企业构建的AI应用可以按照Token数量付费,虽然无需一次性的大额投入,但成本依然不低。以OpenAI为例,如果对通用模型进行微调(Fine-tuning)后,每使用1000个token(约600汉字)需要0.12美金。

企业级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有三个解决方案:

第一是将大模型部署到企业本地,结合企业私有数据进行训练,打造垂直领域专有模型。

第二是在大模型基础上进行参数微调,改变部分参数,让其能够掌握深度的企业知识。

第三种是围绕向量数据库打造企业的知识库,基于大模型和企业知识库再配合Prompt打造企业专属AI应用。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考虑,第三种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大致实现方式如下所示。企业首先基于私有数据构建一个知识库。通过数据管道将来自数据库、SaaS软件或者云服务中的数据实时同步到向量数据库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用大模型的Embedding接口,将语料进行向量化,然后存储到向量数据库。当用户与企业AI应用对话时,AI应用首先会将用户的问题在企业知识库中做语义检索,然后将检索的相关答案和问题以及配合一定的prompt一并发给大模型,获得最终的答案之后回复给用户。

该方案有如下优势:

充分利用大模型和企业优势: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知识,又可以利用大模型强大的表达和推理能力,二者完美融合。

使AI应用具备长期记忆:Token的限制使大模型只能有短暂的记忆,无法将企业所有知识全部记住。利用外置的知识库,可以将企业拥有的海量数据资产全部整合,帮助企业AI应用构建长期记忆。

企业数据相对安全可控:企业可以在本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库,避免核心数据资产外泄。

落地成本低:通过该方案落地AI应用,企业不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建设自己的本地大模型,帮助企业节省动辄千万的训练费用。

大模型中间件

企业要落地该知识库方案仍然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总结下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知识库的构建。企业需要将存在现有系统中的语料汇总到向量数据库,形成企业自有的知识空间,这个过程涉及数据采集、清洗、转换和Embedding等工作。语料来源比较多样,可能是一些PDF、CSV等文档,也可能需要接入企业现有业务系统涉及比如Mongodb、ElasticSearch等数据库,或者来自抖音、Shopify、Twitter等第三方应用。在完成数据的获取后,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或者转化。这个过程中,从数据源实时地获取数据非常重要,比如电商机器人需要实时了解用户下单的情况,政策解读机器人需要了解最新政策信息。另外,对于数据Embedding的过程中涉及到数据的切块,数据切块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后面语义搜索的效果,这个工作也需要非常专业的NLP工程师才能做好。

其次是AI应用的集成。AI应用需要服务的用户可能存在于微信、飞书、Slack或者企业自有的业务系统。如何将AI应用与第三方SaaS软件进行无缝集成,直接决定用户的体验和效果。

第三是数据安全性的问题。这个方案没有完全解决数据安全性的问题,虽然企业的知识库存储在本地,但是由于企业数据向量化的过程中需要调用公有云大模型Embedding接口。这个过程需要将企业数据切块之后发送给大模型,一样有数据安全的隐患。

对于上述大模型落地问题的解决,大模型中间件是其中的关键。什么是大模型中间件?大模型中间件是位于AI应用与大模型之间的中间层基础软件,它主要解决大模型落地过程中数据集成、应用集成、知识库与大模型融合等问题。下图给出了企业AI应用的典型软件架构,一共分为大语言模型、向量数据库、大模型中间件以及AI应用四层。大语言模型为AI应用提供基础的语义理解、推理、计算能力,向量数据库主要提供企业知识的存储和语义搜索。而大模型中间件解决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提供语料的实时采集、数据清洗、过滤、embedding。同时,为上层应用提供访问大模型与知识库的入口,提供大模型与知识库的融合、应用部署、应用执行。

常见的大模型中间件

自去年ChatGPT发布以来,短短几个月内就涌现出了不少新的大模型中间件项目。例如,面向AI应用的编程框架Langchain在GitHub上短短几个月内收获了超过4万个Star。Langchain旨在简化开发者基于大型语言模型构建AI应用的过程。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多模型访问、Prompt的封装、多数据源加载等多种接口,让开发者构建AI应用更简单。Llamaindex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开源项目,它目标是为大型模型提供统一的接口来访问外部数据。比如Llamaindex的Routing为开发者语义检索、基于事实混合查找、访问总结数据可以提供统一索引。Vanus AI 是一个无代码构建AI应用的中间件,用户通过Vanus AI可以分钟级构建出生产可用的AI应用。它同时提供了实时知识库构建、AI应用集成、大模型插件等能力。Fixie是一家初创公司,近期刚刚融资1200万美金,该公司的目标是构建、部署和管理大型模型代理平台,以更好地响应用户的意图。

对近期项目进行了梳理,形成下图的AI Stack。企业的私有业务数据通过 Embedding组件转化成向量后可以存储到Milvus、Pinecone等向量数据库中。目前通过Llamaindex、Vanus Connect可以批量获取PDF、CSV等文件并Embedding并存储到向量数据库中。AirOps、Vanus AI等AI Ops平台可以连接大模型和企业知识库帮助用户一站式构建AI的应用。如果AI应用需要连接第三方的应用执行操作可以通过Fixie或者Zapier等提供了插件。

总结

本文围绕大模型在企业落地所面临的挑战展开,提出了大模型中间件的概念。大模型中间件是基于AI应用与大模型之间的中间层基础软件,它可以打通企业AI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构建AI应用的必备软件。本文提出了企业AI应用软件的典型架构,并指出了大模型中间件在AI软件中的定位以及核心作用。最后,文章介绍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大模型中间件,并阐述了不同的大模型中间件在落地应用过程中具体作用。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7日

18:56
微新创想8月7日重磅消息,华为再次升级鸿蒙原生应用开发者激励计划,以丰厚的现金奖励吸引全球开发者投身鸿蒙生态,共创精彩应用与游戏体验。根据华为开发者联盟最新公告,2025年度激励计划现已正式启动,凡在2025年7月23日至12月31日期间完成鸿蒙应用、游戏或元服务的开发,并成功上架华为应用市场,均有机会赢取丰厚现金回馈。 本次激励计划面向所有类型的鸿蒙开发者...
18:56
每一个IP系列片的第二部都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它的市场表现往往决定了整个IP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电影《罗小黑战记2》作为这一系列的续集,在叙事制作全面升级的同时,无疑为罗小黑IP的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即便距离首部院线电影上映已经过去了六年,TV番剧也时隔四年回归,但《罗小黑战记2》依然凭借其强大的IP粘性,累计票房突破3.7亿元。在这个史上豆瓣评分超8分作品...
18:56
8月7日,随着立秋节气的到来,我们正式迈入秋季。然而,气象专家提醒,尽管立秋已至,但三伏天的余威仍在,暑气尚未完全消散。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秋老虎"现象可能再次出现,导致气温持续偏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秋老虎"是指立秋之后出现的短期回热天气,通常发生在8月与9月之交。这种天气现象主要由于连日晴朗、日照强烈,使得气温再度攀升,如同老虎般蛮横霸道,让人感...
18:56
微新创想8月7日讯 高德地图近日因一则特殊留言引发广泛关注。5月20日,其官方微博发布更新预告《把家人的声音装进导航》后,留言区出现一条令人动容的提问:"过世的亲人留下的语音记录可以用吗?"这条来自普通用户的留言,意外触动了高德地图团队最柔软的神经。在众多用户分享孩子童声或情侣情话的温馨场景中,这份跨越生死的情感诉求显得尤为珍贵。 "您的需求很暖,我们会反馈...
18:56
近日,广西北海铁山服务区发生了一起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奇观,瞬间引爆了网络热议。有网友在此处休息时,本想用手机记录下雨中闪电的壮观景象,却意外捕捉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画面。原本对准雨景的镜头,突然定格在了一道闪电直击行驶汽车的瞬间。据当事人描述,闪电击中的刹那,整个服务区都感受到了明显的震动,而那辆被击中的汽车在瞬间熄火,彻底瘫痪。出于安全考虑,该网友立即驾车离...
18:56
GitHub平台上上一篇意外泄露现已删除的博客文章,意外曝光了OpenAI下一代旗舰模型GPT-5的关键技术细节。这篇由Reddit用户率先发现、随后被The Verge深度报道的文档,为外界首次提供了GPT-5功能特性的官方级窥见。根据泄露文档,GPT-5将采用四大版本策略,全面覆盖不同场景需求。 四版本策略全面覆盖全场景需求 据泄露文档显示,GPT-5将...
18:56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奔涌的今天,摩尔线程(Moore Threads)再次以惊人的速度实现技术飞跃!其自主研发的通用并行计算架构 MUSA(Meta-computing Unified System Architecture)近日传来重大突破——成功将备受瞩目的开源推理框架 llama.cpp 完美适配。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摩尔线程在 AI 生态建...
18:56
2025年上半年,禾盛新材交出亮眼业绩答卷,实现营业收入12.11亿元,同比增长0.32%,虽然增速相对温和,但归母净利润却大幅攀升至9700.31万元,同比增长58.31%,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与公司内部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具体来看,随着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下游行业对新材料的需求呈现回暖态势,为禾盛新材创造了更广阔...
18:56
2025年8月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白银期货价格迎来强劲反弹,日内涨幅超过2%,最新报价定格在38.67美元/盎司。这一显著上涨主要源于市场对白银需求增长的积极预期。多位分析师指出,近期工业领域对白银的采购需求以及投资市场的追捧,共同推动了银价的显著攀升。工业需求方面,白银作为电子、光伏等产业的关键原材料,其应用范围持续扩大,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基本面支撑。同时...
18:56
2025年8月7日,通富微电正式发布公告,披露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股份变动情况。据悉,该基金在2025年7月18日至8月6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系统逐步减持了通富微电的股份,累计减持数量达到1314.24万股。经过此次调整,该基金在通富微电的持股比例已降至6.91%。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行动并未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构成任何影响,相关股份...
18:56
2025年8月7日,全球领先的集装箱航运巨头马士基正式发布最新财务展望,宣布大幅上调全年业绩预期。公司高层在声明中明确指出,得益于全球供应链需求呈现强劲反弹态势,以及内部运营效率的持续优化,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与利润表现将显著超越先前发布的目标区间。这一积极调整不仅彰显了当前市场环境的显著改善,更充分验证了马士基在战略布局与业务转型方面的前瞻性举措已取得阶...
18:56
2025年8月7日,格尔软件正式发布重要公告,宣布计划通过定向增发方式募集不超过2.83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此次募资将重点投向三大核心领域:一是抗量子密码技术的产业化项目,二是可信数据空间平台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三是用于补充公司日常运营的流动资金。这一战略举措充分展现了格尔软件在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市场拓展方面的雄心,通过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巩固其在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