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由萧箫、衡宇撰文,凹非寺授权微新创想转载发布。近年来,AI技术持续颠覆各行各业,其中《哈利·波特》AI时装秀的火爆现象,更是将科技与时尚的融合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些令人惊叹的AI设计作品迅速席卷全网,视频播放量屡破千万,成为技术赋能时尚领域的一次精彩展示。如今,利用AI辅助设计服装、食品包装、家居装修等行业,已逐渐成为设计师和网店老板的日常操作,相关话题也频繁登上热搜榜单。然而,尽管AI在设计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其落地效果大多仍停留在概念创作阶段。无论是提供设计灵感,还是将文字描述转化为设计稿,这类工具目前只能完成“设计个样子”的任务,距离打造出从风格、材料到工艺等细节都具备卖点的“流行商品”,仍存在较大差距。换言之,AI设计要想真正落地应用,绝非仅凭其绘画技巧就能实现。
好消息是,现在终于有一套工具,从出图、出款到出货,将商品设计全流程完美打通——无论是商品的设计概念图,还是打造商品所需的材料清单,全都支持一键生成,甚至还能基于大数据预测商品成为爆款的可能性。这项创新成果的缔造者,正是天猫新品创新中心(TMIC)。他们最新推出的“AI概念工坊”生成概念款解决方案,直接帮助店家将设计周期缩短了近6个月。那么,这款工具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相比其他AI设计工具,它的差异和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对于网店老板来说,是否值得考虑引入AI助手呢?
一件商品的销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质量。因此,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各行业竞争的焦点。商家们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在设计环节,却往往难以抉择。要设计一件商品,从灵感到落笔,再到实体化,常常经历反复修改和琢磨的过程。时尚风格的流行、目标群体的喜好,都难以精准把握。此外,线稿完成并不代表外形最终定稿,因为工艺、辅料匹配等因素同样至关重要。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多次打版是设计师们的常态。反复打版不仅耗时,还增加成本,更对设计者造成心理压力。以国际化服饰品牌秋冬季新品为例,调研数据显示,新品研发通常提前2年,市场调研、设计打版、内部订款等流程,顺利的话也需要8-12个月。长期下来,如何提升设计效率,减少打样时间和成本,提高内部沟通效率,成为商家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TMIC推出的“AI概念工坊”,正是为商品款式设计提供的一套创新解决方案。其主要功能是结合AI能力,帮助商家从概念描述到商品概念稿的快速产出,并通过市场调研锁定消费者偏好,为最终的生产决策提供依据。简单来说,商家无需依赖大量设计师,只需找AI概念工坊,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商品设计——从原本的8-12个月,缩短到3-6个月。在这背后,是TMIC自研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只需几步就能轻松搞定。
首先,输入概念描述。店家通过前期市场流行性研究,锁定概念,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关描述,如具体款式、风格、主色调等。接着,AI根据输入的描述,快速生成多个概念款。以服装设计为例,输入街头工装风、简约T恤等描述,几秒钟内就能得到满意的设计图。实际操作中,AI概念工坊不仅适用于服装行业,对食品行业同样适用。例如,将描述转变为输入类目、包装类型(瓶装、袋装、盒装等)、包装大小、图案、风格等,就能快速生产多种包装图。
最后,选择去测款。也就是说,AI概念工坊并不局限在“提供概念(图)”这一步。它结合TMIC多年的专业知识体系和既有能力,将AI生成的概念款与测款能力结合,锁定消费者偏好,进而进入后期的设计和批量生产。上述的全套流程,将逐步落地在天猫商家的实战场景中。
为什么是TMIC?当下有不少AI设计工具已颇为出圈。相比这些工具,为何店家还要选择TMIC平台打造的AI概念工坊?答案或许可以从技术优势和行业壁垒两大方面来寻找。
一方面是AI技术优势。相比直接采用开源Stable Diffusion模型或是商用版Midjourney,天猫TMIC不仅采用了自研模型,就连训练数据也来自于淘宝平台自有图文数据和知识体系。模型上,TMIC团队通过结合多年沉淀的行业知识库体系,从行业专业度出发训练和生成可控细节。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通过“打磨”优化,增强了模型的专业可控性。相比随机出图,自研概念生款可控性达到了产业级颗粒度,例如食品行业就支持对风格、配色、种类、包装、规格等标签的定制,细节多达一千种,堪称提示词工程的典范。进一步地,这样设计的模型能确保设计出来后直接打版甚至再加工,从而缩短设计流程。
不过,相比市面上的AI设计工具,AI概念工坊的效果之所以脱颖而出,不仅仅是自研模型,更重要的是训练模型所用的数据。事实上,数据对于文生图扩散模型的效果有着巨大影响力。目前,包括室内设计等公司,都是基于AI设计的方式炼“私炉”,即基于自己积累的行业专用数据对开源模型进行训练,生成出来的效果更符合设计要求。相比之下,非开源商业AI工具虽然更容易上手,但同时上限和可控性也较低,很难用于生成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下的高清图片。其中,决定模型质量的数据“因素”又有两点:数据质量和数据量,而这恰好是TMIC的优势。数据质量上,TMIC背靠淘系海量商品图文数据,爆款商品的数据更是精细到标签级,这些标签是基于上亿件商品要素、由品牌和专家合作筛选建立的,不仅要符合产品设计流程,还得和用户需求形成映射关系。数据量上,TMIC在服饰领域就拥有超过10亿+的商品图-文样本,知识点语料也超过百万,无需担心训练出来的模型整出“没有时尚品味”的设计稿。
但无论是算法还是数据,训练得到的模型都还只是拥有创意设计潜力的“新人”,距离成为“资深行业设计师”还差了几十年经验。因此,最终能将这些图文数据整合起来、预测潜在爆款商品的,还得依靠大量的行内经验、数据统计,并最终归纳为某种方法论。另一方面,恰好在行业中,TMIC也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研究和消费行业品类调查经验,让商品爆款设计从概念描述、甚至赛道选择上就已经具有先发优势。作为阿里的大数据分析自主调研平台,TMIC如今已基于大数据等算法推出了创新工厂、黑马工厂、TLAB产业创新实验室和AICI爆款公式等平台业务。其中,创新工厂和黑马工厂能助力商家更好地洞察市场趋势,TLAB则负责从材料上加速研发流程。最核心的是今年推出的AICI爆款公式——其中A(algorithm)I(intelligence)C(create)I(ideas)分别代表算法、智能、创造和想法。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相当于直接给厂商提供了一个更容易生成爆款产品的“万能预测公式”。这一公式共包含4大功能:类目潜力判断、决策因子排序、品牌诊断与新品画像推荐。这些功能背后的核心,则是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网络和超大规模决策归因模型,提炼出大量TMIC调研数据的“核心逻辑”。至于提炼的数据源,则是基于市场十亿以上商品要素和用户行为洞察的数据统计,而非人为决策上判断商品爆火的概率。这样一来,在降低损失成本的同时,也能提升研发出受欢迎产品的几率。简单来说,就是用AI的归纳能力,基于行业特有数据去更为全面地预测人的喜好,而非单一的“拍脑袋决策”。这也正是TMIC作为消费产业的头部调研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波生成式AI变革中,各行各业都在寻找大模型应用落地的方式,但最终的核心还是要回归到产业用户需求上。AI概念工坊,正是像TMIC这样拥有数据优势的平台,应对这波生成式AI浪潮率先做出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