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集团手握高达35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但这笔雄厚的资金并非万能钥匙。要想真正赢得美国AI创业者的青睐与信任,孙正义必须展现出超越资本的软实力。
孙正义能否重返事业巅峰?尽管软银集团已连续两年面临亏损,但在东京刚结束的股东大会上,这位传奇CEO却信心满满地宣告:软银将开启反攻模式,而AI将成为核心投资方向。孙正义表示:”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处于防御姿态,如今手头现金已增至5万亿日元(约353亿美元),已准备好切换进攻模式,对此我充满期待。”他透露自己是ChatGPT的忠实用户,并经常与OpenAI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交流。”我相信人类终将被AI超越,软银希望成为AI革命的领导者。”
孙正义重提AI的举动令人感慨。回溯2017年,他发起的愿景基金吸引了沙特王储、苹果、高通、富士康等重量级投资者,规模创下1000亿美元的纪录。该基金基于未来学家Ray Kurzweil提出的”奇点”理论,即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兼容的时刻,预计将在2040年到来。作为这一理论的坚定实践者,孙正义坚信AI终将超越人类,以更智能的方式管理地球。因此,愿景基金的投资策略始终围绕这一理论展开,目标是将AI渗透到电商、出行、医疗等各个领域,成为其商业版图的支点。
然而,愿景基金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一方面,孙正义的投资风格在成长期投资中显得缺乏纪律和算计,导致早期投资的高光时刻难以复制(还记得他称WeWork为下一个阿里巴巴的预言吗?)。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高通胀和高利率环境,重创了软银的科技投资组合。被投企业估值暴跌,连续五个季度给软银带来数十亿美元亏损。芝加哥大学教授Steve Kaplan对愿景基金一期进行了评估:截至2022财年(2023年3月31日),基金价值1162亿美元,成本875亿美元,倍数仅为1.33。这一表现远低于同期基金平均水平——平均倍数为3,中位数为2.4,意味着愿景基金的表现位居最差的10%-15%区间。
幸运的是,孙正义已意识到问题所在。他放缓了投资节奏(包括暂停中国大陆投资)、降低了单笔投资金额(尤其对愿景二期)、成立了规模较小的南美基金(新战场、新打法),并适时抛售了阿里巴巴股份,为反攻积蓄力量。去年11月,孙正义宣布不再主持财报会议,转而专注ARM的IPO,引发市场猜测他即将退休。但这位不服输的企业家显然在等待时机。如今,生成式AI的爆发为ARM的IPO带来曙光,软银集团股价最近一个季度上涨超30%,有望创下三年最佳季度表现。重新现身财报会议的孙正义对股东表示:”很高兴看到公众对AI潜力的认识日益提高。”他强调软银将继续加注AI领域,其中部分押注已接近收获期。
孙正义能否重回巅峰?这不仅取决于他的雄心(他从不缺乏野心),更在于他是否真正吸取了教训,能否重新赢得美国市场的信任。美国和中国是AI的主战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未来几年海外资本将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孙正义唯一的选择就是聚焦美国,但挑战重重。愿景基金过去几年简单粗暴的投资方式,给创业者留下了负面印象,损害了软银、愿景基金以及孙正义个人的声誉。在风险投资行业,声誉就是一切。
光有资金和野心还不够,软银必须展现真正的软实力,才能赢得美国AI创业者的心。如今,许多当红AI团队背后的VC名单中,似乎已不见软银的身影。
值得庆幸的是,孙正义还有时间。投资是一场终身事业,66岁的他正值壮年,而AI赛道仍充满机遇与挑战。期待这位传奇企业家(重新)投身AI投资,再次创造辉煌。
本文为微新创想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微新创想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