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前高管王慧文以20亿出售其创办的AI创业公司光年之外,这一事件再次将大模型技术推向市场热议中心。然而,与喧嚣的讨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同日,英矽智能还宣布其研发的AI药物INS018_055已启动首批人体试验,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这一本可成为制药行业里程碑的事件,却未获得市场应有的重视,AI制药的讨论热度远不及备受瞩目的AIGC领域。行业负面消息频发,如5月25日英国上市AI制药公司BenevolentAI裁员近半数员工,仅一年前该公司还意气风发地敲钟上市。AI制药的核心困境在于商业化的不确定性,导致其难以形成稳定的市场模式。尽管英矽智能正努力摘取”亚太AI制药第一股”的桂冠,但2022年营收仅0.3亿美元,同期净亏损高达2.22亿美元,即便拥有大厂订单,仍难掩行业困境。大模型热潮持续,AI制药企业艰难前行,部分公司逐渐获得关注,另一些企业则默默倒下,甚至无人问津。AI制药行业正告别”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但前景依然晦暗不明。

AI制药的市场前景已获得广泛认可。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已达500亿美元,并有望持续增长。全球超270家公司投身该领域,头部企业与辉瑞、礼来等医药巨头达成数百亿订单合作。DNDi研发主管Charles Mowbray表示:”AI让科学家掌握全部信息,提出关键问题,不断迭代直至找到理想方案。”(除英矽智能外,Exscientia等企业已进入临床阶段。图源:Nature Medicine)然而,这仅说明市场已启动,而非完全成熟。英矽智能创始人Alex Zhavoronkov回忆,十年前寻求投资时,AI制药概念难以被理解,如今获得市场认可已是巨大进步——但这不代表商业模式必然成功。AI制药主要商业模式包括AI SaaS软件销售、AI CRO研发服务以及AI Biotech药物研发销售。讽刺的是,多种模式并存的同时,其缺点也相互叠加,反而削弱了商业前景。BenevolentAI裁员正是源于其唯一临床管线BEN-2293无法治疗患者,这一事件暴露出AI公司与创新药企的双重缺陷可能集中爆发。市场可能很快意识到,部分AI公司描绘的想象空间过于理想化。但这也为后来者提供了机会:在技术迭代的同时,建立更稳固的商业模式保障。英矽智能招股书显示,其收入来自药物研发服务和AI平台软件许可,虽然软件收入占比高达95%,但最终两者都将成为商品。

2022年10月,英矽智能与赛诺菲子公司Genzyme合作开发候选药物,协议最高收入12亿美元,约定收益分成。这与赛诺菲积极拥抱AI的态度密不可分。6月13日,赛诺菲宣布全面投入AI与数据科学,推出与Aily Labs共同开发的AI程序plai,旨在提升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效率。在2022年AI制药订单榜上,赛诺菲包揽前三甲(Exscientia356亿、英矽智能82亿、Atomwise69亿),占前十42%份额。尽管药企普遍宣称拥抱AI,但投入差异明显。赛诺菲的积极态度使其更愿意为AI制药企业投入资源,转化为新兴公司的营收,但其他巨头是否同样认可仍待观察。如何让药企巨头真正相信AI制药的力量?关键在于树立更多标杆案例。英矽智能联合CEO任峰表示:”INS018_055的二期临床试验首例给药,是中国乃至全球AI制药的里程碑,期待其能为患者带来新选择,证明AI制药的高效价值。”速度是AI制药的核心优势。英矽智能Pharma.AI平台可在12个月将药物送入临床,远超传统4.5年周期。然而,这种速度更多源于”大力出奇迹”——热门靶点如GLP-1、PD-1已被大中小企业挤爆,而AI能快速筛选潜在靶点,但最终验证仍需人类参与。理想状态是持续迭代技术,提升靶点发现与验证能力。这揭示了一个现实:大客户付费更多基于标杆项目,而非对AI能力的全面认可。AI制药需要发展出垂直领域的”智慧”,使其更实用、易用。

AI制药可利用药物化合物、生物分子、临床信息等多维度数据,在AI计算能力加持下实现更深层次分析。例如,除了典型症状数据,还可纳入患者日常行为数据。通过数据积累与整理,可形成专属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另一方面,AI对蛋白质等生命基础元素的解析能力远超人力——蛋白质结构复杂度极高,20个氨基酸可组合出超星系总数的蛋白质。这意味着AI不仅能目标探索,还能无意识拓展人类难以触及的研究领域。Deep Pharma Intelligence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3月,全球AI制药投资已达593亿美元。但华丽数据背后是商业模式考验,AI制药始终是工具,其商业形态取决于运作者的智慧。2022年,BenevolentAI向阿斯利康交付三个AI发现靶点,收入仅从460万英镑增至1060万英镑。AI制药行业面临永恒矛盾:是选择为他人做嫁衣的商业模式,还是坚持更宏大的商业理想?答案终将在行业洗牌中揭晓。

最新快讯

2025年09月16日

21:56
真我15系列于9月16日晚正式发布,此次真我带来了三款全新机型:真我15 Pro、真我15以及备受期待的全新超能小直屏真我15T。在价格方面,真我15T首发惊喜来袭:8GB 128GB版本限时1199元,8GB 256GB版本限时1499元,12GB 256GB版本1599元,12GB 512GB版本更是仅需1799元。 真我15T在工业设计上实现了突破,正...
21:56
微新创想9月16日讯 真我15 Pro于今晚正式揭开神秘面纱,凭借其卓越的影像实力和全面的核心配置,成为同价位段当之无愧的影像旗舰。售价方面,真我15 Pro提供12GB+256GB版本1999元,以及16GB+512GB版本2699元两种选择,性价比极高。 影像实力是真我15 Pro最突出的亮点。其主摄像头搭载5000万IMX896大底传感器,拥有1/1....
21:56
9月16日,杭州街头出现了一幕令人惊喜的场景——著名演员六小龄童现身公众视野。当记者询问他对于孙悟空表情包现象的看法时,这位艺术大师展现出了豁达幽默的态度。他坦言:"大家能一乐挺好的,现代科技让《西游记》有了更多传播途径。" 说到这里,六小龄童回忆起电视剧《西游记续集》中的一个经典片段。当时唐僧因猪八戒和沙僧的疏忽被妖怪掳走,而猪八戒还在惦记着吃食。孙悟空...
21:55
微新创想9月16日重磅消息,微信最新实况图发送功能正式上线,迅速引发用户热议。经官方客服权威确认,该创新功能目前已在iOS平台全面开放,而安卓及鸿蒙系统的适配工作正火热进行中。这一功能为社交互动带来了全新的动态体验,让照片不再静止。 用户在使用时,首先需要在手机相册中精心挑选实况照片,但需特别留意,该功能默认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进入大图预览界面时,通过手动激...
21:43
2025年9月16日,豪鹏科技正式宣布其半固态电池样品已成功交付给多家国际顶尖穿戴设备企业进行严格评估。这一重要里程碑不仅彰显了豪鹏科技在新型电池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凸显了其"自适应键合作用"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该技术通过创新性解决方案,成功攻克了固-固界面稳定性这一全固态电池研发中的核心难题,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随着这一关键技术的成熟,...
21:43
2025年9月15日,华为在一场备受瞩目的媒体沟通会上正式宣布,全球5G-A网络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超过50张5G-A网络成功实现规模商用,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特别是在中国,5G-A网络部署正加速推进,已有300多个城市启动相关建设,累计用户数量已突破3000万大关,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用户接受度。 作为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者,华为将在9月24日至2...
21:43
天齐锂业近日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公司在锂电池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再上新台阶。该项目精准聚焦下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对硫化锂的迫切需求,通过引入公司自主研发的突破性制备技术及配套设备,实现了硫化锂生产的高效化与智能化。这一创新工艺不仅具备显著的低风险特性,更展现出快速实现量产的强大能力,为市场提供了可靠的供应保障。 此次...
21:43
2025年9月16日,苏州市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城市行动方案》,标志着这座城市在智能化发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该方案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城市治理、产业升级和公共服务为核心目标,旨在构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体系。方案明确提出三大核心举措:一是打造国际一流的AI创新平台,为技术研发提供坚实支撑;二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协同效...
21:43
2025年9月16日,比亚迪正式发布全新唐DM-i智驾版175KM车型,凭借极具竞争力的超级置换补贴政策,官方指导价区间定格在16.98-18.98万元。这款备受瞩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不仅延续了唐系列卓越的产品基因,更在智能化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纯电续航里程达到175公里,完美契合城市通勤与长途出行的双重需求。 作为比亚迪新能源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唐...
21:43
2025年9月16日,捷强装备正式宣布一项重要的战略投资计划,将通过现金支付方式,以人民币4,690万元的价格收购武汉碳翁所持有的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51%股权。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捷强装备在新材料领域布局的进一步深化,更彰显了公司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坚定决心。根据协议条款,交易完成后,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将正式成为捷强装备的控股子公司,为其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
21:43
2025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来重要消息,共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263个,标志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此次获批产品涵盖广泛领域,充分展现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蓬勃活力与国际化交流的深化趋势。 在具体分类上,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获得208个注册批准,彰显了国内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实力的显著提升;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31个,体现了我国对国际先进医...
21:43
央视权威新闻报道,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跨省区输电工程——藏粤直流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帷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柔性直流输电项目,该工程全长2681公里,犹如一条能源巨龙,从雪域高原西藏出发,跨越云贵高原,穿过壮美广西,最终抵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广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清洁能源输送的超级高速公路,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清洁电能超430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