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作者王崭,经站长之家授权转载发布。一瓶“肥宅快乐水”如何征服全球?可口可乐的“苦”生意不再持续。英国天空新闻近日披露,可口可乐正与投资银行Lazard联手评估出售Costa咖啡,交易估值约20亿英镑(约合192.3亿元人民币),并已与私募股权机构展开初步接洽。Costa咖啡,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你一定不陌生。作为英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4000家门店,被誉为“英伦咖啡的象征”。在被可口可乐收购前,Costa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不仅构建了庞大的线下门店网络,还涵盖了咖啡豆零售、烘焙设备和B2B服务等领域。Costa的门店选址策略颇具特色,常与麦当劳、星巴克等品牌相邻,曾被视为“星巴克劲敌”,在英国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越星巴克。2018年,全球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以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8亿元)的天价收购Costa,这一交易被视为其进军咖啡市场、布局热饮赛道的战略关键。时任CEO詹姆斯·昆西曾表示:“热饮是可口可乐少数缺乏全球品牌的领域,Costa的强大平台让我们得以进入这一市场。”然而,Costa面临的竞争压力已远超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瑞幸等新势力声量更大,其他新兴咖啡品牌和跨界玩家不断涌现,竞争日益激烈。短短七年,这笔被誉为“完美联姻”的交易可能面临拆分,当可口可乐再次将收购的咖啡品牌推向谈判桌,饮料巨头的战略布局正在悄然调整,咖啡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愈发复杂。击败星巴克的英伦玩家在加入可口可乐前,Costa在英国本土创造了辉煌。1971年,意大利兄弟Sergio和Bruno在伦敦街头开设了第一家Costa咖啡店,凭借纽波特街头的烘焙厂、独创的混合咖啡豆配方和慢烤工艺,迅速征服了英国人的味蕾。1978年,Costa从咖啡豆供应商转型为咖啡连锁品牌。与星巴克不同,Costa始终保持着浓郁的英伦气质,通过独特的“社区”定位赢得了英国本土咖啡爱好者的青睐。门店不仅是咖啡和轻食的提供者,更是社交场所,从伦敦金融城的白领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再到爱丁堡的文艺青年,Costa几乎成为英国人的“国民咖啡厅”。1995年,Costa被英国跨国酒店集团惠特贝瑞收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逐渐在全球咖啡领域崭露头角,2006年更是在中国上海开设了首家门店。尽管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但Costa的品牌影响力长期集中在英联邦国家,直到2018年,可口可乐以51亿美元将其收入囊中。彼时,可口可乐正积极收购Honest Tea、ZICO椰子水、Fairlife牛奶和Topo Chico气泡水等品牌,并投资Monster能量饮料和绿山咖啡。面对“碳酸饮料”市场的焦虑,收购Costa成为可口可乐调整产品组合、快速切入热饮赛道的明智之举。时任CEO詹姆斯·昆西曾坦言:“热饮是可口可乐少数缺乏全球品牌的领域,Costa的强大平台让我们得以进入这一市场。”Costa从B端到C端、从门店到供应链的业务布局,使可口可乐迅速切入咖啡市场。作为当时全球第二大咖啡连锁品牌,Costa的加入让可口可乐在咖啡市场快速获得足够的影响力。收购完成后,Costa借助可口可乐的全球分销网络,开启了真正的全球化征程,红色标志遍布世界各地的购物中心。51亿美元的跨界豪赌,是否打了水漂?在2021年以56亿美元收购Bodyarmor前,Costa的收购是可口可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品牌交易。咖啡市场是一个高增长赛道。2018年,全球咖啡生产量和消费量均接近1000万吨,生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2.99%,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为2.29%。被健康风潮影响的可口可乐,对Costa寄予厚望。收购Costa不仅让可口可乐快速切入咖啡市场,还希望借助其咖啡产业链实现更多产品和业务突破。《金融时报》报道,时任可口可乐亚太区总裁约翰·墨菲表示:“零售不一定是(这笔收购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Costa的多元化业务矩阵,让可口可乐迅速补齐了咖啡业务的几个关键板块:C端的线下门店和B端的智能咖啡机业务,为可口可乐提供了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和深入办公室、交通枢纽的自助咖啡解决方案;业务成熟的Costa还帮助可口可乐面向快餐公司等B端用户提供各类咖啡产品;零售渠道销售的包装咖啡豆和胶囊咖啡,则让可口可乐切入了家庭消费场景的快消品市场。理论上,这盘棋局堪称完美,可口可乐为Costa插上渠道的翅膀,而Costa则为可口可乐打开通往全球咖啡市场的大门。然而,理想的协同效应并未完全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与星巴克的竞争中,Costa逐渐显露疲态。面对被技术与消费者重塑的消费市场,Costa的步伐显得过于缓慢。星巴克早早就开始了年轻化营销和数字化转型。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星巴克的隐藏菜单、网红达人分享的饮品创意层出不穷,成功打入年轻群体。同时,星巴克的移动应用、星享俱乐部会员计划与移动订单及支付系统形成高效闭环,不仅提升运营效率,还沉淀了海量用户数据,为其精准营销和产品创新提供决策依据。2023年,星巴克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美国市场57%的销售额来自会员贡献。相比之下,Costa的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未能形成与星巴克匹敌的竞争力,导致在争夺年轻消费者心智的战役中处于下风。年轻一代消费者不仅需要一杯好咖啡,更需要便捷、个性化和具有社交属性的消费体验。产品创新速度,是Costa的另一个短板。星巴克凭借“季节限定”产品策略闻名,持续制造消费热点,快速迭代的产品开发模式迎合了年轻人追新求异的心理。而Costa的产品线长期以经典意式咖啡为主,虽然保证了品质稳定性,却也被贴上“传统”“保守”的标签,最初的“英伦贵族”定位更让人难以亲近。可口可乐的战略收缩与全球咖啡新战事如果说全球市场的挑战是“温水煮青蛙”,那么中国市场对Costa而言就是一场瞬息万变的战斗。中国曾是Costa除英国本土外最大的市场,也是全球唯二由总部直营的市场。刚进入中国时,Costa甚至选择与星巴克贴身肉搏,开店速度是星巴克的2.5倍。但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已超乎想象。以瑞幸咖啡为代表的新势力,通过互联网运营和高性价比模式彻底改写市场规则,2023年突破万店规模,2024年更是突破2万家门店,其供应链效率与门店扩张速度令传统品牌望尘莫及。紧随其后的幸运咖、库迪咖啡等新玩家,将价格下探至10元以下,通过加盟模式在下沉市场疯狂扩张。与此同时,国际品牌也在加速中国布局。Tim Hortons、Peet’s Coffee和Blue Bottle Coffee在一二线城市吸引着对咖啡品质要求更高的客群,通过差异化定位博取中国消费者青睐。在这样的围剿下,定位中高端、模式偏重、数字化能力不足的Costa显得格外尴尬。价格高于瑞幸,品牌势能不及星巴克,产品创新无法匹配市场节奏,门店体验也缺乏独特吸引力……当市场进入极致性价比与高端精品化的两极分化阶段,Costa不断闭店的消息传出,其目标客群也被众多咖啡品牌无情分化和蚕食。Costa的挣扎,最终迫使可口可乐重新审视这笔投资的价值。可口可乐作为快消品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建设、渠道分销和规模化生产。而咖啡连锁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慢生意”,涉及复杂的门店选址、人员管理、日常运营和本地化服务,本质上更接近零售业和本地生活服务。这种基因上的不匹配,导致协同效应落空。可口可乐强大的分销网络对需要精细化运营的线下门店帮助有限,而Costa的门店业务也消耗了可口可乐大量的管理精力和资本支出。可口可乐2024财年财报显示,咖啡类产品销售额同比下滑3%,主要原因就是英国Costa表现欠佳。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业务,对于追求持续增长的可口可乐而言,战略价值自然大打折扣。更深层次的背景是,全球咖啡市场竞争进入新维度。以瑞幸、库迪和幸运咖等品牌为代表的中国玩家,已将在中国市场验证成功的模式复制到海外,从传统咖啡品牌手中抢夺消费者。未来全球咖啡市场的竞争,将不仅是星巴克与Costa的传统对决,更将迎来中国新势力的挑战,而这些新玩家带来的,是对极致供应链效率、数字化运营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全新考验。剥离或出售重资产的Costa业务,聚焦在可口可乐本身,或许是更为理性的止损与战略聚焦,也可以让可口可乐将资源集中于更擅长的快消品主赛道。快消界的速度之王,或许还难驾驭咖啡连锁这门需要耐心与精耕细作的“慢艺术”。对于擅长甜蜜故事的可口可乐而言,当咖啡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变化越来越快,这门走到台前的苦涩生意可能已经不再适合自己。

可口可乐348亿收购Costa咖啡遭冷遇 瑞幸成劲敌插图

可口可乐348亿收购Costa咖啡遭冷遇 瑞幸成劲敌插图1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17日

22:27
微新创想11月17日讯 微新创想11月17日消息,近日,一位知名数码博主对小米澎湃OS 3发布了深度评测,并给予其极高评价,盛赞其为"安卓阵营当之无愧的顶级手机系统"。该博主在评测中详细列举了澎湃OS 3的诸多优点,包括"越用越流畅的卓越体验"、"零Bug零卡顿的稳定表现"、"不黑屏的可靠运行"、"丝滑流畅的动画效果"以及"高端大气的UI设计"等,更指出其"...
21:57
微新创想11月17日讯 第三场京东品酒会在三亚保利瑰丽酒店盛大举行,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亲临现场,正式宣布京东点评的上线。这一重要时刻标志着京东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智能点评体验。 刘强东在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京东点评的核心理念和技术优势。他表示,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与深入思考,京东最终决定将这一创新产品推向市场。...
21:57
微新创想11月17日讯 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京东品酒会上正式官宣上线京东外卖独立APP,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京东外卖业务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刘强东在发布会上强调:"对于广大外卖用户而言,独立APP将带来更便捷、更流畅的点餐体验。"此次独立运营不仅体现了京东对外卖业务的重视,也预示着其将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持续发力。 刘强东同时宣布推出全新产品——京东...
21:57
零跑汽车交出亮眼三季度成绩单 业绩飙升彰显强劲增长势头 微新创想11月17日讯 零跑汽车近日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各项关键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车总收入高达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这一成绩充分展现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竞争力。更令人振奋的是,零跑汽车在本季度成功实现净...
21:57
荣耀500系列手机正式官宣,将于11月24日迎来首发,此次共推出两款机型。据荣耀产品经理@汤达人TF最新透露,新机将全面搭载8000mAh超大容量电池,为用户带来持久续航体验。从其分享的配置截图中可以看出,两款新机正式命名为:荣耀500超级Pro版与荣耀500超级标准版。 在外观设计上,荣耀500系列大胆借鉴iPhone Air的流行元素,呈现出轻盈时尚的机...
21:57
微新创想11月17日讯 小鹏汽车最新财报披露了其第四季度的强劲表现,预计交付量将在12.5万至13.2万辆之间,同比增幅高达36.6%至44.3%。这一数据不仅展现了小鹏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势头,更预示着其全年交付量的新里程碑。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小鹏汽车在2025年前三季度已累计交付新车31.32万辆。若第四季度交付目标顺利达成,2025年全年交付量...
21:57
微新创想11月17日讯 小鹏汽车近日正式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一系列亮眼数据揭示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报告显示,小鹏汽车第三季度营业收入高达203.8亿元,同比激增101.8%,环比增长11.5%,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180.5亿元,同比大幅提升105.3%,连续实现翻倍增长,彰显了市场对小鹏汽车的持续认可。 在盈利能力方面,...
21:43
2025年11月17日,天际股份通过官方互动平台正式宣布其六氟磷酸锂产能扩张计划。根据披露信息,公司当前六氟磷酸锂生产线总产能已达到3.7万吨/年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募投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已进入尾声阶段,厂房主体结构及配套公用设施均已按计划完成建设。随着后续设备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的推进,预计项目将全面投产,届时公司六氟磷酸锂总产能将成功提升至5.2万吨/年,...
21:43
2025年11月17日,全球知名生物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在美国市场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定价策略调整,针对肥胖症治疗药物推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方案。此举不仅彰显了诺和诺德在糖尿病与肥胖症治疗领域的领导力,更体现了其致力于改善患者用药可及性的坚定承诺。根据新政策规定,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Wegovy)和注射液(Ozempic)的月度自费价格统一调整为349美元,...
21:43
极氪与吉利汽车的合并进程再获关键进展。据中证金牛座权威报道,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桂生悦在近期召开的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明确指出,极氪从纽交所退市并与吉利汽车完成合并的法律障碍已全部清除。目前双方正严格按照既定流程稳步推进,预计整个交割过程将在今年年底前顺利收官。 回顾今年5月,吉利汽车曾正式宣布实施收购极氪全部股份的战略计划,旨在通过完全合并...
21:43
2025年11月17日,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核聚变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项目总金额高达20亿元人民币以上,标志着我国核聚变能源技术研发迈入新阶段。该项目将在安徽省内实施,重点采购三大类关键设备,包括高性能BEST离子回旋波源系统、低温系统核心部件,以及用于屏蔽包层系统的不锈钢和高硼钢屏蔽块等先进材料。BEST项目作为EAST(东方超环)装置的后续升级...
21:43
2025年11月17日,立昂微正式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计划,其控股子公司金瑞泓微电子将斥资22.62亿元,在衢州现有生产基地内启动建设年产180万片12英寸重掺衬底片项目。这一战略举措旨在精准响应高端功率器件市场的强劲需求,通过扩大产能规模和提升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项目规划采用分阶段实施策略,整体建设周期预计约为60个月,每年将投入约3.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