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近期情绪高涨,6月底小鹏G6上市发布会在广州工厂举行时,这位董事长兼CEO多次激动地直呼”兄弟们啊”,喜悦之情难以言表。造车新势力进入下半场,小鹏汽车却连续数月交付量未过万,股价也明显落后。幸运的是,G6成为了小鹏的”救命稻草”。据不完全统计,6月9日预售至28日发布前,G6意向金用户已超3.5万,而6月总销量仅8620辆。G6的火爆预售订单甚至超过了小鹏一个季度的销量。股价也随之飙升,6月以来累计涨幅近100%。G6的成功迅速扭转了G9、P7i带来的负面影响。
回顾G9的上市历程,这款定位最高的产品系列曾引发极高期待,但发布会后却遭遇大量吐槽,大定转化率不足25%。2022年8月G9预售首日订单突破2万辆,但9月上市后仅转化约4000辆,堪称灾难性表现。2023年2-5月,G9月销量维持在千辆左右,10个月总销量刚过万,直接导致高端化战略搁浅。P7i作为P7的改款车型,虽然初期订单良好,但受限于供应瓶颈,交付周期延长,未能实现销量突破。百度指数显示,小鹏P7和G9的市场声量自今年2月以来持续低迷,几乎毫无波动。
反观G6,预售72小时内意向金用户超2.5万,29日发布会当天何小鹏透露已超3.5万,截至7月3日全国订单约2.8万台。首批用户4周内交付,30日锁单用户需等待8-10周,7月2日部分Max版本客户交付周期长达17周。车Fans数据显示,G6上市72小时平均单店订单35-40台,4S店进店量提升50%,试驾比例极高,试驾车深夜仍在运转。G6还拓展了客户群体,家庭女性比例上升,对智能驾驶兴趣更浓,价格敏感型客户明显增多,成功吸引30-40岁中年群体。
G6的亮眼表现让小鹏走出销量阴影,但更需总结成功经验。对比G9、P7i的失败,可以发现G6在多个方面有所突破。G9的配置本身符合定位,但6款车型配置复杂,XNGP、5D音乐座舱等核心功能需额外加价选装,复杂的配置和加价策略导致预订者纷纷反水。小鹏虽紧急调整配置降价,仍未能挽回局面。P7i的困境与G9类似,入门款配置虽高,但在3月”价格战”中毫无竞争力,特斯拉Model 3降价至23万元以内,合资燃油车也纷纷降价清库存。
G9和P7i的连续失利,根源在于错误定位和工程师思维。若能正视竞争合理定价,或许还有机会。更早的P5也因定价失误(16-20万元区间与秦PLUS、埃安S竞争)而失利。G6的成功可能得益于王凤英的加入。2023年1月30日,前长城汽车高管王凤英出任总裁,全面负责产品规划、销售体系。虽然她未参与G6研发,但通过调整销售架构(4个大区改为25个战区)实现扁平化管理,提升反馈速度。何小鹏曾多次批评公司组织能力差导致部门低效,而王凤英的”快”策略正是解决之道。
“凤姐来了后,进程明显加快。”一位内部销售人员表示,XNGP辅助驾驶系统开发速度惊人。这种快节奏使小鹏敢于承诺6月底上市、7月批量交付,保障下半年业绩。G6的针对性更强,虽无官方证实,但大概率对标Model Y,售价区间20.98-27.59万元,比预售价便宜1.51万元,明显低于Model Y。这种利益导向的定价策略,将直接冲击Model Y市场份额,甚至蚕食比亚迪宋系列。
G6的成功能否复制?目前小鹏在新势力中表现最差,2023上半年销量远不及理想、蔚来,甚至被哪吒、零跑超越。去年小鹏还曾是交付冠军,但如今重回巅峰难度极大。要实现百万销量目标,必须推出更多爆款。然而A/B级轿车市场已趋饱和,比亚迪、特斯拉已占据主导地位。B/C级市场虽有空间,但竞争激烈。王凤英擅长”向下打”(如哈弗H6),在高端市场能否成功尚待观察。若G6系列成为小鹏的”哈弗H6″,未来试错空间将极大,但可能性几何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