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科技讯 7月9日消息 7月6日,备受瞩目的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以“数智交行,共生未来”为主题。作为本次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交通银行(简称“交行”)的展台正式亮相,向全球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交行通过三大展区——即“AI赋能数字化转型”“AI服务区域一体化战略”和“AI打造交行特色金融”,全面展示了其最新的人工智能应用成果,彰显了数智化转型的决心与实力。

在交行展区,数字员工姣姣与观众的互动成为一大亮点,而“云上交行”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观众可以通过智能屏体验元宇宙营业厅,还能通过智能屏远程连线金融服务中心座席,现场交流互动,体验远程业务办理的便捷。在本届大会的交行展台中,交行的数字化转型在四大业务特色中均有体现,即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和财富金融。

今年交行展台的主题是“数智交行、共生未来”,交通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周彦倜向凤凰网科技深入解读了该主题的深刻内涵。周彦倜表示,数智化的本质是对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从而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在“十四五”期间,交通银行全方位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思维重塑流程,优化机制。同时,交行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为数字化新交行的新名片,实现“降成本、控风险、优体验、增效益”四大目标。

“今年年初,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掀起了技术巨浪,我们认为这是一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它迈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人工智能局限于特定单一场景且缺乏逻辑推理能力的弊端。这种技术上的巨大跨越将为产业带来颠覆性的革新。”周彦倜表示。交通银行也意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带来算法歧视、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以及一系列科技伦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产学研共同研究解决。交行近期规划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建设方案,将聚焦这一技术前沿,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持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数智时代的发展。

数字化新交行,AI创新应用硕果累累。过去几年,交行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建设,努力打造数字化新交行的新名片,具体可分为技术及业务应用两个方面。在技术层面,交行打造了一系列企业级的人工智能平台,如图像识别系统、智能语音平台、图引擎平台等,这些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支撑各类AI应用在交行落地。在业务层面,交行主要围绕“降成本、控风险、优体验、增效益”四个方向展开工作。在降成本方面,以OCR为例,交行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对公开户、二代支付、惠民贷等业务中,提供凭证识别服务,涵盖手机银行、手持终端、企业网银等主流渠道。在控风险方面,交行不断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反欺诈、反洗钱和信贷风控等领域,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以反欺诈为例,交行建设的AI模型可提高识别准确率,在节省一半工作量的基础上,取得平均95%以上的召回率。在优体验方面,交行借助智能语音技术为客户提供拟人化的智能客服,提升客户服务的科技感与体验感。在增效益方面,交行通过产品信息、产品图谱等维度构建产品画像,精准定制营销策略,提高“识客、获客”能力。利用知识图谱构建上下游产业链路,挖掘价值客户。这些已取得的业务效果也坚定了交行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规模的决心。

近年来,交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过去三年科技投入年均增速接近30%;推进金融科技万人计划,金融科技人员数量较三年前增长近70%。2022年,交行金融科技投入额达116.31亿元,金融科技人员增加至4539人。在7月5日《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3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最新榜单中,按照一级资本排名,交通银行以1454.43亿美元位居全球银行第9位,较上一年度上升1位。周彦倜告诉凤凰网科技,交行未来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应用,加速释放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乘数效应”,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交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交行坚定推进“一四五”战略,明确提出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两大重点领域之一率先实现创新突破,示范引领全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交行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和人才建设力度,加快数字化新交行建设,坚定推动以“平台、开放、智能、企业级、重塑”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发展愿景落地,将数字化思维和运营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交行充分利用上海主场的前沿创新场景,扩大“一件事”模式的应用覆盖面,产业链金融累计增幅41.92%;医疗付费一件事在全国29家省直分行渐次落地;“交政通”率先实现长三角区域网点“全覆盖”;个人手机银行7.0、新版企业网银焕新上线。交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战略合作伙伴,交行一直走在金融科技创新的前列。未来,交行将继续深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其融入业务决策链中的各个环节,助力银行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最新快讯

2025年09月18日

15:50
9月18日,备受瞩目的第28届中国国际复材展盛大开幕,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携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震撼登场。这一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在高性能碳纤维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为推动我国从碳纤维大国向碳纤维强国迈进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此次60K大丝束碳纤维的成功研发,不仅彰...
15:50
网络安全巨头Check Point近日正式宣布完成对AI原生安全平台Lakera的收购,这一战略性举措将显著强化其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市场地位。Lakera作为行业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为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式AI及智能代理提供全方位防护,其核心技术覆盖了提示词管理、RAG架构保护和MCP模型控制等关键环节。通过实时监测和防御提示注入攻击、数据泄露风...
15:50
9月18日,百度智能云灵医开放平台与北京市114预约挂号平台正式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出创新性的智能分导诊功能。这一功能依托百度灵医大模型强大的智能分析能力,实现了全天候7×24小时在线服务,全面覆盖北京地区290余家医院、2.5万余个科室的丰富医疗数据资源。 通过引入智能化分诊系统,医疗机构单日处理咨询量显著提升5倍,同时分诊准确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这一...
15:50
2025年9月18日,亚马逊广告正式宣布与全球知名流媒体巨头Netflix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根据双方联合发布的声明,这一创新合作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全面启动,初期将覆盖美国、巴西、墨西哥等11个重点市场。此次合作的核心亮点在于推出全新的程序化广告解决方案,通过亚马逊需求方平台(DSP)为广告主提供便捷的Netflix广告库存资源购买渠道。这些精选广告位将精...
15:50
2024年9月18日,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成功突破50万家大关,较2020年实现了高达83%的惊人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生态的蓬勃发展,更体现了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阴和俊部长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2024年共有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跻身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榜单,这一数字占据了...
15:50
2025年9月18日,在国新办举办的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向外界权威发布了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成就。他透露,2024年全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突破3.6万亿元大关,这一数字较2020年实现了高达48%的显著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已提升至2.68%,不仅成功超越了欧盟的平均水平,更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新的标杆。与此同时,我国研...
15:50
在第28届中国国际复材展上,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新品震撼亮相,标志着国内在该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填补了市场空白。该产品性能表现卓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单股碳纤维可承受高达1吨的重量,展现出惊人的强度特性。与传统的48K碳纤维相比,60K新品在拉伸强度上提升了23%,弹性模量更提高了5%,这些关键性能的提升为碳纤维材料的应用开辟了更...
15:50
2025年9月18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创历史新高,累计销量成功突破4000万辆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更印证了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卓越成果。连续十年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充分展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发力。近年来...
15:50
2025年9月18日,中国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迎来历史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成功帮助长期瘫痪的患者重新站起并实现行走,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为无数患者带来了重获新生的希望。与此同时,该技术还显著改善了盲人的视觉感知能力,让失明人群重见光明。作为国内领先的脑起搏器研发企业,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400家顶尖医院,覆盖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为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有效提...
15:50
生物制药领域专注于视力疾病治疗的创新企业Ollin Bio近日宣布成功完成总额高达1亿美元的B轮融资,创下行业新纪录。本轮融资由全球知名风险投资机构ARCH Venture Capital独家领投,同时吸引了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 Capital与专注于生物科技投资的Monograph Capital联合参与。这一重大融资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O...
15:50
2025年9月18日,韩国科技巨头三星集团正式公布一项雄心勃勃的人才战略,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大规模引进6万名优秀人才。这一宏大的招聘计划将于2025年正式启动,并逐年稳步推进,每年预计招募1.2万名高素质人才。三星此次招聘的重心将聚焦于半导体、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三大核心战略领域,旨在通过汇聚全球顶尖人才,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加速推动技术...
15:45
9月18日最新消息提醒家长们:氢气球看似可爱,实则暗藏巨大安全隐患,强烈不建议作为儿童玩具购买。近日河南就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例,一名7岁男童在玩耍时用打火机点燃氢气球,瞬间引发剧烈燃爆。孩子的头发被高温瞬间卷曲,眉毛睫毛全部烧光,脸部严重红肿,场面触目惊心。 更令人心酸的是,受伤的孩子竟天真地问妈妈:"谁家做的饭糊了?"这一幕让人既心疼又无奈。据孩子母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