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科技讯 7月9日消息 7月6日,备受瞩目的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以“数智交行,共生未来”为主题。作为本次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交通银行(简称“交行”)的展台正式亮相,向全球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成果。交行通过三大展区——即“AI赋能数字化转型”“AI服务区域一体化战略”和“AI打造交行特色金融”,全面展示了其最新的人工智能应用成果,彰显了数智化转型的决心与实力。
在交行展区,数字员工姣姣与观众的互动成为一大亮点,而“云上交行”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观众可以通过智能屏体验元宇宙营业厅,还能通过智能屏远程连线金融服务中心座席,现场交流互动,体验远程业务办理的便捷。在本届大会的交行展台中,交行的数字化转型在四大业务特色中均有体现,即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和财富金融。
今年交行展台的主题是“数智交行、共生未来”,交通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周彦倜向凤凰网科技深入解读了该主题的深刻内涵。周彦倜表示,数智化的本质是对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从而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在“十四五”期间,交通银行全方位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思维重塑流程,优化机制。同时,交行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为数字化新交行的新名片,实现“降成本、控风险、优体验、增效益”四大目标。
“今年年初,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掀起了技术巨浪,我们认为这是一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它迈出了通用人工智能的第一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人工智能局限于特定单一场景且缺乏逻辑推理能力的弊端。这种技术上的巨大跨越将为产业带来颠覆性的革新。”周彦倜表示。交通银行也意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带来算法歧视、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以及一系列科技伦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产学研共同研究解决。交行近期规划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建设方案,将聚焦这一技术前沿,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持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数智时代的发展。
数字化新交行,AI创新应用硕果累累。过去几年,交行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建设,努力打造数字化新交行的新名片,具体可分为技术及业务应用两个方面。在技术层面,交行打造了一系列企业级的人工智能平台,如图像识别系统、智能语音平台、图引擎平台等,这些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支撑各类AI应用在交行落地。在业务层面,交行主要围绕“降成本、控风险、优体验、增效益”四个方向展开工作。在降成本方面,以OCR为例,交行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对公开户、二代支付、惠民贷等业务中,提供凭证识别服务,涵盖手机银行、手持终端、企业网银等主流渠道。在控风险方面,交行不断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反欺诈、反洗钱和信贷风控等领域,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以反欺诈为例,交行建设的AI模型可提高识别准确率,在节省一半工作量的基础上,取得平均95%以上的召回率。在优体验方面,交行借助智能语音技术为客户提供拟人化的智能客服,提升客户服务的科技感与体验感。在增效益方面,交行通过产品信息、产品图谱等维度构建产品画像,精准定制营销策略,提高“识客、获客”能力。利用知识图谱构建上下游产业链路,挖掘价值客户。这些已取得的业务效果也坚定了交行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规模的决心。
近年来,交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过去三年科技投入年均增速接近30%;推进金融科技万人计划,金融科技人员数量较三年前增长近70%。2022年,交行金融科技投入额达116.31亿元,金融科技人员增加至4539人。在7月5日《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3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最新榜单中,按照一级资本排名,交通银行以1454.43亿美元位居全球银行第9位,较上一年度上升1位。周彦倜告诉凤凰网科技,交行未来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应用,加速释放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乘数效应”,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交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交行坚定推进“一四五”战略,明确提出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两大重点领域之一率先实现创新突破,示范引领全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交行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和人才建设力度,加快数字化新交行建设,坚定推动以“平台、开放、智能、企业级、重塑”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发展愿景落地,将数字化思维和运营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交行充分利用上海主场的前沿创新场景,扩大“一件事”模式的应用覆盖面,产业链金融累计增幅41.92%;医疗付费一件事在全国29家省直分行渐次落地;“交政通”率先实现长三角区域网点“全覆盖”;个人手机银行7.0、新版企业网银焕新上线。交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战略合作伙伴,交行一直走在金融科技创新的前列。未来,交行将继续深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其融入业务决策链中的各个环节,助力银行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