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披露,教育赛道中,学大教育(SZ:000526)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再次蝉联营收和净利润的双料冠军。2025年上半年,学大教育实现营业收入19.16亿元,同比增长18.27%;归母净利润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42.18%。从横向对比来看,学大教育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彰显其业务优势和竞争壁垒的持续增强;纵向来看,公司已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增长态势,展现出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强大韧性。
为何学大教育能在A股教育行业脱颖而出?深入分析其财报可以发现,这主要得益于其坚持长期主义和稳健增长的经营理念,以及将个性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快速复制到其他业务板块的能力。
### 领跑A股教育半年报:稳居行业龙头
A股教育上市公司的营收格局相对稳定,2025年上半年,学大教育、华图山鼎、中公教育、昂立教育、豆神教育等企业稳居前五,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进一步凸显了学大教育的竞争优势。
#### 整体营收增长强劲,学大教育保持领先
今年上半年,A股教育行业TOP10公司整体营收增长情况好于去年,学大教育依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TOP10公司中营收负增长的企业数量从去年的5家减少到3家,营收增长超过10%的企业则从3家增加到6家。在整体增长环境改善的情况下,学大教育继续领跑,其18.27%的增速在TOP10公司中排名第3,仅次于豆神教育和*ST传智。值得注意的是,学大教育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仍实现持续高增长,显示出强大的增长能力。今年上半年,学大教育营收甚至超过视源股份国内教育业务部分的营收,这一突破不仅超越了软件信息化领域的巨头,更具有“破圈”意义。
#### 垂直领域深耕细作,单位模型规模化增长显著
今年上半年,职业培训行业面临增长压力,华图山鼎营收增长14.96%,同比大幅回落;中公教育、粉笔分别录得-20.21%、-8.47%的负增长。这与职业培训行业竞争加剧、单价下降密切相关。学大教育的网点数量虽不及几个公考巨头,但个性化学习中心数量超过300个,而中公教育网点数达到695个。学大教育在垂直领域持续深化布局,一方面控制学习中心网点扩张,另一方面挖掘单位模型的增长潜力。专职教师数量超过5200人,比2024年底增加约30%,通过有收有放的战略实现规模化效应。

#### 长期稳健增长,而非波动式增长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大教育的业绩表现呈现出从调整到复苏再到高速增长的清晰路径。2023年营收反弹,同比增长23.09%;2024年营收攀升,同比增长25.90%。多家券商研报显示,市场看好学大教育2025年至2027年的增长走势,尤其是对2025年全年给出双位数增长的预测。从季度来看,学大教育已连续10个季度营收增长,超过了好未来、高途分别连续9个季度的增长记录,展现出强大的快速调整能力和稳健经营能力。这得益于学大教育的快速转型和找准核心业务方向,以及坚持多主业发展,实现增长动能的多样化和长期化。
#### 盈利能力亮眼,上半年表现优于营收
2023—2024年,学大教育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亿元、1.8亿元,同比增长1035.24%和16.84%。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42.18%。特别是第二季度,学大教育抓住个性化教育业务的季节性高峰,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以来,学大教育新增门店的半年爬坡期已结束,门店运营逐步稳定,毛利率逐季提升,费用率持续优化。
### 市值与业绩的偏差:修复之路
尽管学大教育的业绩表现突出,但长期以来存在业绩与市值的偏差。截至目前,学大教育市值约58亿元,而其上半年营收是豆神教育的4.3倍,市值却只有后者的约三分之一;与中公教育相比,上半年营收多66%,市值却只有后者的约32%。这种偏差既与其从美股私有化回归A股的坎坷经历有关,也受教育行业政策走向的影响。学大教育在资本市场一路走来备受艰辛,几度面临夭折,损耗了投资者信心。不过,随着多方面利空出尽,市场预计其市值或将持续修复。
#### 政策利好与债务清偿:双重保障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教育从大国向强国迈进。政策持续引领下,教育行业进入规范与创新并行的新阶段。此外,学大教育半年报披露,公司已偿还借款本金人民币0.99亿元,对紫光卓远的剩余借款本金已全部清零。从美股回归A股以来的全部23.5亿元债务已清偿完毕,这不仅优化了公司财务结构,更消除了长期制约发展的潜在风险,为其后续稳健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 业务布局:四大板块协同发展
学大教育的增长密码不仅体现在财报数据中,更体现在实打实的业务布局里。目前,公司业务涵盖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文化阅读、医教融合四大板块,呈现出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劲、全日制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陡峭、职业教育站上风口、新兴业务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 个性化教育:全流程个性化服务
学大教育个性化学习中心超过300所,覆盖100余座城市,专职教师超过5200人。依托“双螺旋”智慧教育模式,线上线下互补教学,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实现全流程个性化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 全日制业务:第二增长曲线
学大教育在全国多个省市布局超过30所全日制培训基地,包括无锡争气学校、天津南开全日制基地、西安全日制基地、深圳城院、华博高考复读学校等。全日制培训基地致力于为高考复读生、艺考生等学生群体提供无干扰、无顾虑、无隐患的学习环境,全程安排个性化教学进度和授课内容。此外,公司在大连、宁波等地兴办具有个性化教育特色的全日制双语学校,在校生人数超7500人,以“成绩成长成才”为目标,以“优质轻负”为教学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这些学校在教学成果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个校区已成为所在地区民办学校的标杆。
#### 职业教育:构建现代化生态
学大教育的职业教育业务涵盖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训三个板块。公司通过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投资举办等模式,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收购了沈阳国际商务学校、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等多所学校,托管运营西安市西咸新区丝路艺术职业学校等。与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安数字经济职业学院等多所职业院校以及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合作项目涵盖共建产业学院、二级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职业教育业务一手抓自身优势,强化文化课升学优势,全面打通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和升学就业的通道;一手抓外部资源,引进产业界合作伙伴,以“专精特新”和“紧缺人才”为导向,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例如,在低空人才培养领域,学大教育联合北斗伏羲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结合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拓展“低空+应用+服务”协同发展体系,落实“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化部署,强化低空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构建良好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推进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 文化阅读:全民阅读体验升级
学大教育基于在教育行业超过20年的深耕,着力打造全民阅读体验升级的全新文化业态。目前,公司开业句象书店、绘本馆等文化空间共计14所,构建集图书借阅、咖啡轻食、阅读指导、文化活动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业态。
#### 医教融合: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
学大教育医教融合业务聚焦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领域,主要为0—18岁儿童青少年提供发育成长和学习关键能力的评估、筛查、干预和康复服务。截至目前,公司成立的千翼健康子品牌正式步入医教融合领域,业务布局包括自营二级康复专科医院许昌千翼康复医院等。
### 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转型加速
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强大动力。2025年4月,学大教育自主研发的“星图”大模型正式获得监管部门备案批准,成为少数几家拥有自主大模型并通过政府合规审查的教育企业之一。未来,“星图”大模型有望逐步赋能既有业务环节,推动人效提升、毛利率优化及费用率下降。在教育领域,学大教育拥有完备的智能化教学服务系统,可实现“备、教、评、管”四大教学流程的闭环管理。在文化和医疗领域,公司具备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精准的阅读评测和推荐、分龄式测评、个性化成长导航的技术手段。
### 业绩延续性值得期待
近年来,教育公司纷纷破界发展,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禀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特色化、差异化突破。学大教育基于在教育行业超过20年的深耕,着力打造全民阅读体验升级的全新文化业态。此外,公司医教融合业务聚焦于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领域,为0—18岁儿童青少年提供发育成长和学习关键能力的评估、筛查、干预和康复服务。在人工智能领域,学大教育自主研发的“星图”大模型已获得监管部门备案批准,未来有望逐步赋能既有业务环节,推动人效提升、毛利率优化及费用率下降。
多家券商研报指出,在政策利好、旺季效应、数字化转型的多重驱动下,学大教育核心业务增长具备持续性,新业务拓展亦有望持续贡献增量,业绩延续性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