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ID:junwu2333),作者星海老局,经微新创想授权发布。经济学中有一个核心概念——超额利润,它指的是企业利润超出正常市场回报水平的部分,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合法手段获取远超常规收益的利润。欧美科技巨头多年来依靠技术垄断和价格溢价持续攫取超额利润,但经济学规律表明,在竞争性市场中这种优势难以持久,因为逐利的资本总会引发模仿和替代,最终将行业利润率拉至较低水平,表现为价格战和微薄利润。近期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央视系列报道《生产线上的中国》揭示,我国核磁共振(MRI)技术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国产设备实现自主研发量产,这将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实际上,中国MRI技术早已硕果累累。德邦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新增MRI设备中,上海联影占比达20.3%,领先西门子(17.6%)和GE(16.6%)。虽然整体市场规模仅百亿级别,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三甲医院,但国产厂商正加速改变这一格局。
MRI设备市场现状与突破
MRI设备长期作为高端医疗资源,全国1651家三甲医院每年更新约800台1.5T设备,而10000多家二级医院仅更新1000台同类设备。高级3.0T设备更是三甲医院专属。目前中国MRI设备增长率达10.6%,远超全球水平。头部企业上海联影已实现关键部件100%自研,标志着我国”工业皇冠宝石全自动采摘器”的启动。德邦证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61.4%的MRI设备为1.5T,3.0T设备占比仅25%,预计到2030年3.0T设备将升至40%,高端设备占比将超5%。
核磁共振原理解析
MRI设备原理基于原子振动与磁性。人体70%为水分,氢原子在强磁场中会与外界磁场同向排列。当射入特定频率射频脉冲时,氢原子产生共振,其振动变化可被检测并转化为图像。这一过程涉及三个关键环节:强磁场生成、梯度系统控制和信号采集处理。主流MRI设备场强达1.5T-3T,相当于地球磁场的30万倍,需超导材料维持稳定。传统设备依赖1000-1500升液氦维持超导状态,但氦气稀缺促使厂商研发零液氦技术,飞利浦最新产品仅需7升液氦。
国产化进程与技术突破
梯度系统是MRI成像的核心部件,决定成像速度与精度。2021年联影医疗推出3.5MW梯度功率放大器,达到全球最高水平,超越GE(2MW)和西门子(1MW)产品。磁体与梯度系统作为MRI两大子系统,我国已实现完全自主研发替代。其他子系统如射频线圈、梯度线圈等也达到较高国产化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国产MRI并非简单组装进口部件,而是核心部件完全自主设计制造。
MRI国产化的深远意义
北京知名医院凌晨排队的现象折射出基层医疗设备短缺问题。国产MRI设备价格从3000万降至300万,降幅达92%。我国MRI设备保有量仅9.7台/百万人口,远低于日本(55.2台/百万)和美国(40.4台/百万)。2023年国家卫健委取消高端CT和MRI配置证管理,各地县级医院开始采购3.0T设备。MRI无电离辐射优势使其成为基层医院理想选择,其国产化将极大提升医疗服务性价比,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高端诊疗。
星海情报局-精选代表作
《十四亿中国人,拒绝”卡脖子”》
《淄博烧烤的”千层套路”:论中国地方政府有多会玩?》
《卷也没用的618:消费主义的泡沫破裂得挺安详》
《中国燃气轮机有”心脏病”问题吗?》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