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摘商业评论(ID:xinzhainews),作者:洛枳,微新创想经授权发布。

腾讯新闻接下来的关键工作就是要在商业自洽的基础上,持续锻造精品资讯的产品口碑。

“如果他们不能自己浮上水面,还沉下去,甚至还有很多问题的话,那留给腾讯新闻的时间也就不多了。”

曾几何时,腾讯新闻被视为一颗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尤其在“降本增效”的主旋律下,马化腾几乎失去了耐心,去年年底,在内部员工大会上直言,整个腾讯新闻砍掉都可以。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腾讯新闻就实现了盈利,准确地说,腾讯新闻出现盈利的时间点是2022年第四季度,和马老板发话的时间点高度重合,看上去非常矛盾。

尤其是,2022年6月的那次规模性组织优化,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腾讯新闻实现盈利并没有什么好方法,靠的还是人员优化。

在阿那亚的海边,“眼界仲夏夜”精品内容粉丝节活动上,腾讯新闻负责人何毅进表示,腾讯新闻接下来的关键工作就是要在商业自洽的基础上,持续锻造精品资讯的产品口碑。

那么,腾讯新闻如何实现的商业自洽?已经20岁的腾讯新闻,未来将去往何方?在新闻学被视为天坑专业、被唱衰的当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资讯平台?

01 门面、鸡肋和盈利

腾讯新闻的高光时刻大概在2015年。

2015年的年会上,腾讯新闻客户端成功入选腾讯设立的名品堂,和它同时入选的产品是 手 机QQ 浏览器、手机管家和微信公众平台。

作为老牌的四大门户网站之一,腾讯新闻被看作腾讯的门面招牌,腾讯深圳总部大楼上一度长时间挂着腾讯网的logo。

那几年,腾讯高层对腾讯新闻的重视可见一斑:

CEO马化腾经常凌晨两三点看腾讯科技,查出内容错误后就给部门领导发邮件,责任编辑往往会因此遭受处罚。很多公司创始人、投资人都以被腾讯采访为荣。

将腾讯游戏从0带到1的COO任宇昕,兼任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和IEG(互动娱乐事业群),负责短视频和信息流业务,前者产品主体是微视,后者产品主体是天天头条。

还有林松涛的救火、王诗沐的入局,林松涛认准短视频行业尚未饱和,腾讯先后上线微视、闪咖等十三款短视频APP;王诗沐则开启了腾讯新闻的个性化推荐改革,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推荐,尝试将腾讯新闻打造成一个涵盖视频和社区的多元化内容平台。

更不必说,在技术线,引入UC推荐算法负责人顶着竞业协议像素级模仿今日 头条。

腾讯新闻,未来该往何处?插图

但奇怪的是,2015年,同样是腾讯新闻走下坡路的开始:天天快报关停,微视和腾讯新闻成为裁员重灾区……

回顾腾讯新闻由盛转衰的过程,2015年看似是腾讯新闻断崖式跌落谷底的转折点,其实质反映出来的是,内容是腾讯除了电商之外的另一个阿喀琉斯之踵。

从图文到短视频,从腾讯新闻到微视,腾讯新闻始终没能在内容赛道上大力出奇迹,反而愈发成为腾讯的鸡肋,弃之可惜,却又食之无味。

即便是2015年,腾讯新闻的DAU(日活跃用户)也只有5000万,与其他DAU过亿的名品堂产品相比,腾讯新闻也不抗打。

而且,刨除腾讯基本盘QQ和微信带来的DAU,腾讯新闻自身吸引来的用户数量就更少了。

这与腾讯入局门户网站的初衷有关,腾讯进入媒体行业,既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基于用户考量,而是为了重塑品牌,提升品牌调性的意义远大于实际的业务考量。

这样一来,在没有什么雄心抱负的前提下,腾讯新闻和集团品牌捆绑太深,在自媒体崛起的浪潮之下,又踏入了传统媒体经营的老路,遏制了自身的无限可能性。

从工程师主导的腾讯网络媒体时代,到传统媒体人接棒做内容,再到懂运营的操刀腾讯新闻,时间来到2022年5月,何毅进接到手的腾讯新闻,已经是迫切需要降本增效才能实现内部盈利的平台。

精品化改革,成了20岁的腾讯新闻的新方向,也为腾讯新闻盈利带来了新曙光。

腾讯新闻内部对组织优化得以实现盈利予以了否认,因为优化成本也很高,在运营服务成本、内容处理成本等方面的优化,同样可以给腾讯新闻带来切实的降本及提效结果。

组织优化和提质增效只是精品化改革的一部分,如何拆解、贯彻、落实精品化这一命题,才 是腾讯新闻改革的关键。

02 反复横跳后,撞上了可能性之海

如果 用词语来形容腾讯新闻的性格,那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在何毅进上任之前的16年间,腾讯新闻大体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周期。

2006年——2019年,是传统内容经营主导的时代。

腾讯挖来在广告界的传奇人物刘胜义,负责网络媒体、广告和集团品牌业务,内容方面找来陈菊红等传统媒体人。

传统广告业赚钱的方式无非两种:客户的营销费用;从电视台纸媒采购广告位再倒卖给品牌商。刘胜义来到腾讯后,沿用了过往经验,提升腾讯集团的品牌形象并贩卖更多值钱的广告位。

为了卖出更多的广告位,就需要精品内容做支撑。陈菊红入职腾讯前,是《南风窗》的总编辑,深知如何提升集团品牌的调性和如何制作好内容。

陈菊红和刘胜义的组合,看起来很互补,优质内容+腾讯这张厂牌,按理来说是可以形成精品内容—平台调性提升—吸引品牌客户投放—集团品牌形象提升正向循环,由此实现广告位的溢价。

但刘胜义的精英心态让他在业务上有了视野盲区,出于4A广告公司的职业惯性和客户资源,刘胜义忽视了长尾广告订单,背负着品牌前行也会让内容创作越走越窄,传统媒体的“中心化”内容创作模式和广告模式,只能服务集团品牌形 象和KA广告客户。

腾讯新闻,未来该往何处?插图1

腾讯新闻陷入了守旧的陷阱,止步不前,于是来到了第二个时代。

2019年——2022年,腾讯新闻进入“人机协同”时代。

是继续坚持精品内容,还是转向流量内容强算法分发?今日头条靠着信息流成功成为大热门,腾讯新闻也想尝尝当热门的滋味。

腾讯内部认为,腾讯新闻要用上推荐引擎,因网易云音乐一战成名的王诗沐扛下了重担,他是有着典型互联网思维的产品经理。

可惜,腾讯新闻耗费巨资改版,越是向信息流靠拢越是流失用户,2022年Q1腾讯新闻的广告收入更是下滑高达30%。

腾讯新闻的一系列折腾没能救得了自己,反而加速了衰亡,流量生意并不能挽救腾讯新闻,人机协同的新路线反倒让腾讯新闻在算法大潮下翻车。

效仿今日头条后,腾讯新闻放弃了优质内容的打造,忽视了真正打造影响力的其实是自身的原创能力。

审时度势后,腾讯新闻又重新拾起了精品化内容。好在,这一次,腾讯新闻迎来了盈利的好消息。

据何毅进介绍,为了拆解精品,何毅进与团队组织了精品资讯专家团,开始了新工作机制,2022年7月底,一份关于腾讯新闻精品资讯及精品CP标准的白皮书诞生。

“成为帮助用户提升单位时间价值密度的资讯内容产品,为用户提供效率感、获得感和共鸣感。”

兜兜转转,腾讯新闻终于撞上了可能性之海。正如在阿那亚举办的粉丝节活动,何毅进发表的看法: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我们不免焦虑迷茫,给用户每一刻都值得的阅读体验是平台应有的担当。

03 20岁的腾讯新闻,未来该往何处?

内容力、公信力、精品化, 是20岁的腾讯新闻摸索出来的。

与其说腾讯新闻找回了做新闻资讯平台的初心,不如说,一切挣扎迷茫之后,腾讯新闻返璞归真,懂得了新闻真正的奥义。

前不久,张雪峰在一次直播中建议“一拳打晕想报新闻学的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新闻与传播专业直接架在火上烤了。

“没有新闻可以不发”是近年来网友最大的呼声,平台和算法饱受争议,用流量压力逼迫严肃新闻产出缺乏价值的内容已经成为常态。

在腾讯新闻精品内容粉丝节论坛上,有个问题值得所有人深思:碎片化会让人丧失深度思考力吗?

麻木的人最快乐,思考才会让人痛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连事实本身的传递都出现了阻滞,再怎么独立思考出来的东西也不靠谱。

李普曼如此定义媒体:一个合格的媒体首先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它的读者发生了什么,同时再告 诉他们,正在发生的新闻意味着什么。

腾讯新闻,未来该往何处?插图2

那么,碎片化时代,大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资讯平台?

腾讯新闻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

首先在内容上做加法。腾讯新闻仍然会拥抱加法,但会让算法推荐更具品质的内容。其次,再做个减法,缩减不符合竞品产出标准的内容合作伙伴。最后,做乘法,实现优质内容*用户价值*商业效益三位一体,形成综合效应。

一年时间,腾讯新闻平台方面就停止对超过10万个流量型低质账号的分发,流量向精品合作伙伴倾斜。

同时,重塑考核体系,给用户提供怎样的长期价值被纳入考核标准,比如信息浓度、价值感等。

砍掉流量党,腾信新闻点击量一度下降了14%左右,随之而来的是触底反弹,好内容永远不缺点击量,最终都会发挥长效效应。

阶段性的成果证明了腾讯新闻在流量时代,依然存在另一条路径,即精品资讯可以让腾讯新闻实现内容追求和自我发展之间的自洽,在完成自我输血之余,腾讯新闻保留了自己作为新闻资讯平台的尊严。

资讯平台的公共价值属性不应该完全被流量淹没,没有一定价值主张的资讯内容,也并非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渴望突破信息茧房、反感无效冗余信息、追求高质量内容,在内容大爆发之后,用户越来越较真自己收到的信息“价值如何”,愈发期待在海量的信息里找到真实和增量。

新闻资讯平台有过足够的高光瞬间,走过至暗时刻,在流量中迷失过,又在内容为王的真理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现阶段,已经实现商业自洽的腾讯新闻,依然需要稳扎稳打,前方的道路仍然崎岖坎坷。

可以预见的是,内容价值密度,正在成为新闻资讯平台的一大衡量标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26日

09:49
2025年10月26日,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数据显示,全国秋粮收获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整体进度已超过八成。此次收获范围广泛,覆盖了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包括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等关键区域。从具体作物来看,中稻收获进度已突破八成大关,玉米收获接近九成,大豆收获更是超过九成,而双季晚稻的收获工作则完成了总量的两成半。在区域分布...
09:49
协创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2日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在数据存储与AIoT智能硬件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迈出了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步。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科技公司曾于2020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功挂牌,目前其总市值已突破540亿元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投资价值。 招股书详细披露了协创数据的核心业务布局:公司专注于数据存...
09:48
UploadVR最新消息透露,三星Galaxy XR头显在应用安装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首次支持用户直接安装APK文件。这一创新功能彻底摆脱了传统安装流程的束缚,用户无需再依赖电脑或开启繁琐的开发者模式。只需通过设备内置浏览器轻松下载APK应用文件,然后在安全设置中给予相应授权,即可完成安装,操作过程简单便捷,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门槛。 与苹果visionOS严...
09:48
日本新型H3火箭7号机于当地时间10月26日上午9时许,从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点火升空,开启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太空补给任务。经过约16分钟的精准飞行,火箭成功将无人货运飞船HTV-X1送入预定近地轨道,标志着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值得注意的是,该任务此前曾因天气原因自21日推迟,此次顺利发射也备受外界关注。 此次发射的HTV-X1货运飞船承载着多项重要物资,...
09:12
10月25日晚间,埃及开罗至苏伊士公路发生一起严重的多车相撞事故,事故现场涉及多辆私家车与一辆重型拖车剧烈碰撞。据官方通报,此次事故已造成2名人员不幸遇难,另有42人受伤,伤者情况各异,部分伤势较重。事故发生后,当地紧急救援部门迅速响应,调集四辆救护车赶赴现场,伤者被分批送往附近医院接受紧急救治和进一步观察。目前,医疗团队正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同时事故原因调查...
09:12
2025年10月26日,随着寒潮席卷全国多个地区,取暖与保暖类商品迎来了销售高峰。这一季节性消费热潮不仅体现在线下实体店的热闹景象中,更在线上电商平台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根据最新市场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取暖产品的需求激增,其中台式即热饮水机与暖被机销量同比飙升超过200%,成为冬季消费市场的明星产品。与此同时,烘干机与水暖毯的销量也实现了超过100%的显著增...
09:12
2025年10月25日,备受关注的热带风暴“梅丽莎”在加勒比海区域迎来惊人转变,成功增强为一级飓风。根据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发布的最新监测报告,该飓风目前正位于海地太子港西南方向约380公里的海域,其最大持续风速已攀升至每小时120公里,展现出强大的破坏潜力。受此风暴系统的影响,伊斯帕尼奥拉岛和牙买加地区将面临严峻的强降雨挑战,并伴有严重洪灾的巨大风险,当地民众...
09:12
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23日正式官宣第二十期上市辅导进展报告,标志着该公司正式启动进军科创板上市的征程,其辅导机构由中金公司独家负责。这家备受瞩目的企业自2021年便启动了IPO辅导备案程序,本期辅导期预计将于2025年7月至9月圆满结束。 作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控股子公司,中国同辐自1983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核科技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该公...
09:12
2025年10月26日上午9时左右,日本新一代运载火箭H3的第七号火箭从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引发全球航天界的广泛关注。此次发射任务搭载的HTV-X1无人货运飞船,肩负着验证火箭性能与开展空间运输技术试验的双重使命。值得注意的是,原定于10月21日的发射计划因突发天气原因被迫推迟,经过周密的调整与准备,本次发射最终按期顺利进行。 此次H3火箭的...
09:12
虚拟现实社交平台《VRChat》现已正式登陆iOS及安卓移动平台,为用户带来全新的线上社交体验。这一重大更新允许用户无需配备VR设备,即可在2D平面模式下参与社区互动,极大地拓宽了平台的可及性。 尽管跨平台功能已成功实现,当前移动版本仍面临一些限制。由于地图与角色建模资源的限制,用户目前只能访问少量官方跨平台地图,并且只能使用低多边形模型进行互动。这意味着大...
09:12
2025年10月26日,北方地区迎来新一波冷空气的侵袭。华北、东北及黄淮等核心区域遭遇大风降温的双重考验,内蒙古东南部更是出现5~6级的猛烈阵风,天气骤变。受此影响,当日华北与东北地区的气温降幅高达4℃~10℃,气温曲线显著下滑,最高气温10℃线南压至华北北部,部分地区最低温持续徘徊在0℃以下,寒意逼人。27日,这股冷空气将东移南下,东北东部地区预计将再次遭...
08:39
国际科研团队在距离地球约190光年的双星系统TOI-2267中,成功发现了三颗地球大小的岩石行星,这一重大发现已正式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该双星系统由两颗紧密环绕的恒星组成,过去一直被认为处于动态不稳定环境,难以形成稳定的行星系统。此次研究首次观测到两颗恒星各自拥有凌星行星,这一突破性成果彻底颠覆了"动态不稳定环境无法孕育行星"的传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