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超导研究再引全球关注 韩国自证LK-99非超导体
韩联社最新消息显示,韩国超导低温学会(KSSC)经过严谨科学研判后宣布:LK-99材料目前缺乏足够证据证明其超导性。这个新成立的学术组织原计划从LK-99研究团队获取样品进行交叉验证,但遭遇戏剧性转折。研究团队以”论文正在审核中”为由,拒绝提供样品,承诺审核结束后2-4周提交。KSSC基于现有论文、视频及数据得出结论:LK-99未完全呈现迈斯纳效应(完全抗磁性);论文数据与常规超导体图谱存在差异。委员会特别指出,许多非超导材料同样具备抗磁性特征。这一声明在知乎引发热议,网友纷纷质疑研究团队”连样品都未获取”的验证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韩联社报道并未明确否定LK-99超导性,仅表示现有证据不足。面对近期室温超导这一全球热点话题,公众仍需保持理性态度。全球科学家正夜以继日进行复现实验,探索这一颠覆性发现的真相。
东南大学LK99零电阻观测突破
就在韩国研究陷入僵局之际,中国东南大学物理学院超导研究团队传来突破性消息。孙悦教授凌晨在B站发布最新实验结果:LK99材料在常压110K(-163℃)以下成功观测到零电阻现象。孙教授谨慎表示:”可能存在超导证据,但需进一步实验确认。”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并未证实室温超导,但其科学价值不容小觑。
华南理工大学洗芝溪教授在知乎高度评价:”结果震撼程度超越华科此前发现,远超预期!”截至发稿,相关视频播放量已突破251万,引发广泛关注。孙教授团队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验证,其XRD结果与韩国团队高度吻合,且样品纯度更优。实验核心环节显示,LK99材料在110K时电阻率降为零,而250K时出现的电阻率下降,据孙教授分析可能源于电极接触不洁净。
磁场测试环节,团队发现样品超导转变稳定,但转变温度TC Zero略有波动。孙教授透露,8月1日团队已观察到类似超导转变的电阻陡降,但未达零电阻。经过筛选6片样品的严谨实验,仅1片呈现零电阻特性,其余表现为半导体行为。迈斯纳效应测量显示未完全抗磁性,表明超导组分含量较低。
尽管未达室温超导,但这一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正如B站Up主”图灵的猫”所言,该实验证实LK99″确实有值得研究的价值”。针对实验精度质疑,洗芝溪教授强调:”PPMS作为国际通用测量系统,检测到零电阻即成立,东大结果电阻下降幅度远超常规超导体。”对于转变温区过宽现象,洗教授解释这是高温超导材料常态,类似YBCO块材也存在10余K的转变区间,属于混合相特征。
洗教授总结:”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振奋人心的突破。科学畅想的边界可以适当拓宽。”孙教授团队已将论文提交至arXiv预印本平台,供学界进一步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电阻测试结果
与此同时,曲阜师范大学对LK-99抗磁性进行了电阻测试。结果显示,该材料在常温至50K(-223.16℃)范围内仍保持较大电阻值,未出现电阻骤降或零电阻现象。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刘晓兵教授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强调:”需理性看待LK99与磁悬浮技术的关联,任何新材料从发现到应用都需漫长过程,目前对其认识仍十分有限。”
面对全球瞩目的室温超导研究,科学界呼吁保持客观态度,且行且观察。这场科学探索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未来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