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新创想9月23日讯 一起涉及268万元翡翠吊坠的直播间纠纷近日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该事件起因于客户在直播间以26.8万元的价格拍下了一件价值268万元的翡翠吊坠,随后因商家无法履行交付义务而被起诉。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直播电商中存在的定价与交易漏洞,也引发了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商家责任边界的深入讨论。
这件价值268万元的翡翠吊坠原本是买家委托商家寻找的特定商品。由于该商品属于高端奢侈品范畴,商家为提升直播间的热度与互动性,在直播过程中并未向买家透露其真实价格。在直播环节中,商家多次暗示该翡翠价格高达”大七位数”甚至”半个八位数”,按照常规直播流程,此类高价值商品通常会在直播结束后通过专属助理联系有意向的买家,在商品链接开放瞬间完成优先支付。
然而意外的是,直播结束后商家才发现助理电脑中的系统错误,将268万元的翡翠吊坠误标为26.8万元,且买家已成功完成支付。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商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在直播间公开解释了事件原委,并赠送了一件价值两万多元的檀香摆件作为赔礼。但令人意外的是,该摆件被买家拒收。
买家方面则表示,此次购买翡翠吊坠实为转售目的,原计划次日与第三方签订转售合同。若无法完成交付,买家将面临三倍货款的经济赔偿。因此,在多次沟通无果后,买家于2025年8月11日向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卖家赔偿各项损失共计1522523.61元及相应利息。
法院经审理认为,商家在下单后仅三天即提出重大误解的主张,且在协商未果后起诉要求撤销合同。结合买家与第三方签订的买卖协议显示,翡翠吊坠的130万元标价远高于买家26.8万元的购买成本。从时间节点、交易行为及价格差异来看,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重大误解情形。因此法院最终支持撤销该网络购物合同,并判决卖家赔偿买家490523.61元及相应利息。
然而,卖家对判决结果提出质疑,怀疑买家利用时间差漏洞与第三方补签或伪造转售合同。尽管如此,余姚市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由于卖家无法提供确凿证据证明第三方协议的签订时间,法院对此予以采信。此外,商家方面透露涉事助理已被罚扣1000元后已主动离职,这一细节也引发了关于直播电商内部管理问题的讨论。这起案件不仅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为监管机构完善直播电商领域的法律法规提供了实践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