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4日,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的初步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该季度全球平板电脑总出货量达到283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29.9%。在出货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中,Apple、三星、联想、华为和小米位列前茅。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凭借100万台的出货量实现了41.6%的同比增长,成为唯一逆势上涨的品牌。其余四大巨头均遭遇了出货量下滑的困境。图片来源:IDC
出货量跌幅最为显著的是联想,其出货量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350万台锐减至210万台,同比降幅高达38.8%。即便是市场领导者Apple,出货量也出现了明显下滑,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1260万台降至1050万台,同比减少16.8%。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平板电脑出货量连续第八个季度出现下滑,反映出平板电脑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平板电脑真的”失宠”了吗?
与近期投影仪、电视等产品销量下滑的现象类似,平板电脑出货量下跌的主要原因并非产品力不足,而是过去三年疫情期间,网课和远程办公需求带来的非正常销量激增。小雷至今仍记得当年Apple Store里仅剩12.9英寸”蜂窝顶配iPad Pro”的盛况——购买iPad Air需要排队4-6周,就连Android平板也出现全面脱销。这一突飞猛涨的市场需求促使众多手机厂商纷纷进军平板电脑领域,小米、OPPO、vivo等品牌推出的高性价比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口碑与销量的双重认可。然而随着线下教学恢复和经济环境变化,健身设备、游戏主机、iPad等”非必要消费”产品的热销窗口期迅速关闭。
从功能角度看,平板电脑始终是智能手机的延伸。无论是iPad还是Android平板,其核心功能都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实现,只是用户体验存在差异。此外,平板电脑的换机周期远高于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主要驱动力包括5G网络、性能提升、相机表现和电池寿命等,而平板电脑的换机需求主要受电池寿命和系统游戏兼容性影响。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通常为18-25个月,平板电脑则维持在24-48个月。近期消费环境降温,用户更倾向于延长数码产品使用周期,作为”可有可无”的品类,平板电脑出货量自然受到冲击。可以说,平板电脑连续八季度下滑,实则是销量回归正常水平的必然过程。
在平板电脑市场低迷之际,以Chromebook为代表的低价上网本却展现出新的市场活力。根据IDC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Chromebook前五大制造商的全球出货量同比大幅下跌,其中戴尔跌幅最小(15.5%),惠普跌幅最高(78.6%)。整体出货量从2021年第二季度的1230万台锐减至580万台。2023年第二季度,Chromebook出货量回升至590万台,成功实现”止损”。虽然修正后的数据仍显示小幅下滑,但这一表现足以证明低价上网本的持久生命力。
Chromebook的功能定位具有独特优势。它脱胎于浏览器生态,以极低成本实现了传统电脑90%的核心功能。与期望全面超越智能手机的平板电脑不同,Chromebook专注于”瘦终端”应用场景,如在线教育、文档编辑等。这类上网本的更换周期虽长,但主要面向学校、医院等机构客户,其需求不仅包括硬件设备,更涵盖复杂的软件系统和配套IT支持,为相关品牌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以基于The Chromium Project开发的FyderOS为例,其企业解决方案为国内企业提供”去Windows化”服务,随着国内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升,这类国产浏览器系统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甚至可能全面替代基于手机生态的平板电脑。
面对Chromebook等低价上网本的冲击,平板电脑行业正在积极求变。Apple持续强调iPad的生产力表现,但即使搭载M2芯片的iPad Pro仍受限于iPadOS,无法使用macOS,导致其在专业领域体验受限。其他安卓平板电脑市场则更为惨淡,多数品牌平板系列销量甚至不及单一型号手机。随着折叠屏手机普及和轻薄笔记本电脑降价,平板电脑的生存空间正被逐步压缩。折叠屏或许是平板电脑的破局之道——折叠状态下可单手操作,展开后可作为大尺寸显示设备,甚至部分替代显示器。然而,即使出现折叠屏iPad,市场提升空间也有限,仅能改善当前困境。
平板电脑市场的困境难以通过单一产品解决。折叠版iPad或许能获得部分爱好者青睐,但过高的价格和体积可能使其沦为少数人的选择。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折叠版iPad既贵又缺乏实用价值,或将面临iPhone 14 Plus类似的尴尬处境。在折叠屏手机和低价上网本的夹击下,平板电脑还有多大生存空间?或许今年下半年的Apple发布会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