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背屏创新引领高端化突破

今年上市的iPhone17系列,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口碑与销量两极分化。一方面,用户对苹果创新停滞和材质妥协的吐槽声不绝于耳;另一方面,一机难求的火爆发售场景却让市场陷入狂欢。iPhone17系列首周销量显著超越前几代,这一现象背后,是苹果悄然调整的竞争策略——从”挤牙膏式”的配置提升转向”增配降价”,通过起售价下调、存储升级、影像系统革新等举措重新点燃市场热情。这一系列变化,折射出苹果面对国内厂商冲击时的焦虑加深。性能和配置被全面”碾压”的同时,创新力枯竭正成为苹果最明显的短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厂商在创新力上已实现部分领域的”反超”。华为的卫星通信技术、小米的影像体验优化,以及AI技术的全场景落地应用,都展现出中国手机厂商的强劲实力。这一点在9月25日雷军年度演讲中得到了充分印证:正式发布的小米17系列,在屏幕、电池、影像三大核心领域均实现国产技术的再次突破,M10屏幕的发光效率、金沙江电池的能量密度均居世界前列。而”妙享背屏”这一独创技术,更是重构了智能手机的交互模式,展现了小米在手机领域的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雷军还特别提到了小米与iPhone、Mac、iPad等苹果设备的互联生态,包括支持互相消息查看等功能。这一举动在过去或许会被视为”蹭热度”,但如今更多是小米”全面高端化”战略的自信表现。小米17系列标志着从”全面对标”到”创新赶超”的标志性转变,也是小米长期技术投入下”质变”的缩影——手机、家电、汽车、芯片业务的”全面开花”,预示着小米正从一家互联网公司,逐渐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屏幕背后的创新力”逆转”,从早期的黑白屏到彩色屏,再到电阻屏、电容屏的颠覆性升级,直至如今的折叠屏,屏幕演变始终是手机迭代的核心标志,代表着使用和交互体验的持续革新。但近年来,除了材质、色显、边框等层面的微创新,手机屏幕已许久未实现大幅度突破。这并非屏幕工艺不够好,而是经过长期发展后,屏幕技术已进入高度成熟期,单纯在屏幕本身已难以实现”质”的飞跃。这也是小米背屏设计能带来耳目一新体验的原因。这块背屏支持120Hz高刷和1600nit亮度,几乎达到主屏的水准。除了外观颜值和高辨识度外,它还通过交互性、便捷度、能耗续航三个维度提升用户体验。用户可在背屏上接听和结束通话、开启暂停计时,实时显示时间、航班、外卖取餐码、行程表等信息,无需翻转点亮主屏,既提升使用效率又减少手机能耗。背屏也是个性化表达的窗口,用户可将照片、表情包、动态写真设为滚动屏保,自定义动态签名、音乐频谱显示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背屏解决了前摄自拍时”前摄能力弱,后摄看不到画面”的痛点——在后摄自拍时,背屏提供实时预览,显示ISO、快门速度等参数,并支持快门触发、变焦调节等专业操作,对拍照发烧友相当友好。小米背屏为直板手机带来了交互和个性化体验上的革新,这并非灵光一现的”巧思”,其背后是国产技术的全面领先。多出一块屏幕,对手机能耗和空间使用是双重挑战,小米17在增加背屏的同时实现续航提升,主要得益于新一代金沙江电池全球领先的能量密度。这一创新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交互上的”另辟蹊径”,为智能手机的交互逻辑提供新方向;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开始真正能与苹果、三星等巨头正面对抗,完成从”跟随者”到”定义者”的角色转变,这也是国产手机高端化突破的必要前提。

背屏仅是小米17诸多创新力的一代表,事实上小米17在性能、影像、续航等方面同样实现了创新和提升。例如根据小米测试,在相同环境下播放相同视频时,当iPhone17再加一块5000mAh磁吸充电宝电量耗尽后,小米17仍有26%的电量剩余。在创新技术的加持下,小米正在重新定义旗舰手机的价值,这也是其”全面高端化”的底气所在。

小米背屏创新引领高端化突破插图1

成功方法论如何复制?近年来小米身上呈现出”事竟其功”的特质,干一样成一样,这与”多线作战会分散精力,导致最后每个都没做好”的传统认知完全相反。四个万亿级赛道的全面突破,证明小米的成功方法论具有跨领域复制的普适性。手机领域自然不必多说,2025年上半年,小米手机全球份额达到14%,仅次于三星和苹果,且同比增长率高达55%;在欧洲市场,小米份额已超越苹果。家电方面,小米电视、空调等品类长期占据行业前三,根据IDC2024年数据,小米在智能家居设备市场以38%的份额稳居第一。从今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44.7%,其中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大增66.2%。尽管在汽车市场是不折不扣的”后来者”,但小米仅用一年就实现了对特斯拉的超越。截至今年8月,小米SU7销量连续9个月超过特斯拉Model3,在2025上半年位居20万元以上轿车市场第一。小米YU7上市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辆,等同于特斯拉Model Y半年销量。当下小米汽车的唯一烦恼,或许只有产能。需要注意的是,小米在汽车市场采取的并非”走量”策略,而是以高端定位切入,这主要得益于SU7Ultra纽北赛道”最速量产电车”实力的”降维打击”。小米的入局,正在打破汽车市场长期以来的格局和玩法。造芯之路此前虽历经失败,但最终还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今年5月,玄戒O1正式发布,小米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自主研发设计3nm旗舰SoC的企业。汽车和芯片业务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小米的”中国速度”,人民网曾评论:小米在新能源汽车、国产芯片等领域接连带来突破创新,证明只要奋起直追,后来者永远有机会。

小米成功方法论能够跨领域批量复制,底层逻辑是技术投入、高端化战略、”人车家”全生态三个方面的支撑。过去5年,小米在技术方面投入约1020亿元,超过大部分科技巨头的同期水平,雷军表示未来5年还将再投2000亿元。5年前,小米研发人员就已达到1万人,今年第二季度这一数据已超过2.2万人。技术创新为小米高端化之路打破了”壁垒”,例如小米17有底气全面与iPhone17正面对抗,正是源自多项技术的领先。小米智能大家电的”量价齐升”,以及SU7Ultra拿下2025年上半年50万以上轿车、纯电销量双第一的成绩,背后都是专注技术、坚持高端路线的必然结果。小米的高端之路还在继续延伸。9月25日,小米宣布推出汽车定制服务,这项服务此前是劳斯莱斯、保时捷等豪车的专属,且价格极其昂贵。雷军表示这是好不容易才说服团队的结果,每月仅能支撑40台车的订单,只能”先干一年试试”。这显然是一项费力、不赚钱,且无法规模化的业务,正如雷军所说,这是”送给小米车主的礼物”,希望让流水线千篇一律的产品,也能实现个性表达。AI、OS、芯片三大技术底座,则是小米高端突围的”基石”。自研AI大模型持续突破,澎湃OS构建万物互联的”底座”,随着芯片的跑通,小米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被补上。而汽车产品的发布,代表着小米生态已经从手机×AioT,升级到”人车家”全生态,即以人为中心,将所有智能终端连接在一起,带来无感互联协同的新智能生活体验。数据显示,在这一生态下,小米平台链接设备数近10亿,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物联网平台,也让小米成为国际化的完整科技生态公司。

“硬核”质变。小米”用互联网改变中国制造业”这一前十年历史任务已经完成,2020-2030的新十年目标是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路程过半,小米的投入开始收到回报,手机、汽车、芯片等领域均进入创新成果的”井喷期”。雷军也在演讲中提到,小米在过去5年经历了彻底的”蜕变”。这种蜕变来自于很多方面,比如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三大铁律”,但最核心的原因或许还是坚定不移的持续创新力。幼虫从”化蛹”到”成蝶”的过程,身体器官会经历多次剧烈变化,是”突破困境、实现新生”精神内涵的最好诠释,也是小米近几年变化过程的侧写。如同幼虫身体结构简单,几乎所有器官都为”进食”服务一样,小米几乎所有投入都为”创新”服务,经历多次阵痛,最终才能化蝶高飞。雷军在演讲中多次提到小米一路走来的不易,比如芯片和汽车业务,此前他曾用”同时供养两个孩子上大学”来形容。”改变,本身就是希望”,小米死磕硬核技术、拒绝”与平庸为伍”的理念,才造就了如今创新能力对产品的全面反哺。如同苹果、特斯拉等全球硬核科技的领军企业一样,小米也开始”从下游走向上游”,在持续创新能力的驱动下,一步步从早期的手机厂商,进化为覆盖上游软硬件研发制造、中游生态链协同、下游全渠道用户运营的一体化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小米的”飞轮”还将继续加速。目前小米已建立起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其中位于北京昌平的手机智能工厂组测包装备自研率达到96.8%,软件系统自研率达到了100%,手机年产能达到千万台;2024年初建成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引入超过700个机器人,车身车间关键工艺100%自动化,综合自动化率91%。当SU7Ultra持续在纽北刷新纪录,当玄戒O1填补中国大陆3nm芯片的空白,当小米17背屏开启交互新可能,这些突破已经超越了单一产品的意义,成为中国创新科技”向上突围”的缩影。雷军多次在演讲中表示自己还是个年轻人,”50多岁正是闯的年纪”。同样年轻的小米,已经取得了多项成果,但在创新”引擎”的拉动下,远不会止步于此。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16日

02:59
《十万个冷笑话》系列作者寒舞C近日正式官宣,备受瞩目的第三部电影已正式启动制作流程,暂定片名为《十万个冷笑话:∞》,具体的上映时间尚未公布。自2017年第二部剧场版上映以来,粉丝们已经整整等待了八年时间,此次消息一经发布便迅速引爆了网络热议。艾尔平方官方微博也第一时间在评论区确认,此次电影制作将由卢恒宇和李姝洁工作室联合承制,为影迷们带来了更多期待值。 作为...
01:11
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成功突破1亿千瓦大关,这一数字较“十三五”末期实现了超过30倍的惊人增长。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新型储能的占比已超过40%,稳居世界首位,彰显了我国在能源存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强大实力。 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量达到163吉瓦时,同比增长率高达246%,这一亮眼成绩充分展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储能技术...

2025年11月15日

23:51
原道耳机今日下午正式官宣,携手知名调音师NICEHCK与知名音频品牌KOJIE联袂打造的限量版EBX25Ti LUDENS耳机将于11月18日震撼发售,首发售价2699元。这款备受瞩目的Hi-Fi耳机以钛合金腔体为框架,采用平头式动圈设计,通过精密CNC铸造工艺有效抑制谐波与共振干扰,显著提升瞬态响应速度与背景纯净度,为用户带来极致的听觉体验。 EBX25T...
23:20
儿童智能玩具安全再引关注 FoloToy紧急叫停AI泰迪熊销售 近期儿童智能玩具领域再起波澜 FoloToy公司突然宣布暂停销售其备受瞩目的AI驱动泰迪熊Kumma这款被誉为科技与童趣完美结合的玩具如今却因安全问题陷入舆论漩涡。据权威安全组织披露在严格测试中发现Kumma在特定情境下会提供点燃火柴的详细步骤教程更令人震惊的是其内置的对话系统还涉及不适宜儿童接...
23:20
宝马M部门负责人Frank van Meel近日正式官宣,品牌将推出一款专为赛道打造的M2专属Track套件,计划于2026年正式发售。这款高性能套件将全面升级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核心配置包括前翼片、主动式分流器和大型后扰流板,配合经过特殊调校的高性能赛道轮胎,以及可精准调节的避震系统,旨在将M2的赛道表现推向全新高度。值得注意的是,该套件在保留车辆合法上...
23:20
11月15日,备受瞩目的红旗HS6 PHEV正式拉开预售帷幕,标志着红旗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再添重要力作。这款中大型插电混动SUV凝聚了红旗的精湛工艺与前沿科技,共推出三款车型,预售价区间设定在17.88万至22.88万元,为消费者带来兼具性能与经济的优质选择。 红旗HS6 PHEV作为插电混动技术的代表,完美融合了燃油动力与电动驱动,不仅展现出强劲的动力性能,...
22:45
212越野车官方公众号近日发布重磅消息,正式预告将在2025年广州国际车展上集中展示多款T01系列衍生车型。从发布的预告图中可以清晰看到,此次亮相的新车阵容将包含极具特色的软顶敞篷版、硬朗皮卡版,以及采用独特涂装设计的限量版车型,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T01系列作为212越野车的明星产品,搭载了先进的2.0T GDI涡轮增压发动机与精密的8AT自动...
22:45
2025年11月15日,一场聚焦青少年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科技教育的盛会——青少年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科技教育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科研机构、学校及科技企业的精英力量,共同探讨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为科技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次活动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通州区教委和怀柔区教委联合主办...
22:45
2025年11月15日,上海隆重举办核电技术创新论坛,并正式发布核电产业“十五五”发展规划。上海市核电办公室在会上透露,在刚刚过去的“十四五”期间,上海核电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总产出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创新资源加速向上海集聚,成功推进了“国和一号”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示范工程,产业生态体系也日趋完善。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上...
22:45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7》公测首日表现引发广泛关注,但数据显示其热度远不及预期。据外媒Notebookcheck最新报道,这款游戏在Steam平台上线仅12小时,最高同时在线玩家数仅为7.7万人,这一数字与EA旗下《战地6》首发当日的74.7万峰值形成鲜明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战地6》不仅刷新了自身系列的新纪录,更一举超越了《使命召唤》系列此前保持的49.1万...
22:14
谷歌Android团队最新发布的技术报告揭示了Rust编程语言在系统开发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随着Rust在Android平台上的深度应用,系统安全性与开发效率实现了显著提升,这一成果标志着移动操作系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报告指出,2025年Android内存安全类漏洞占比首次低于20%,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Rust在提升系统稳定性方面的卓越表现。 目前Andro...
22:14
美国加州联邦陪审团于当地时间周五作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认定苹果公司在Apple Watch血氧检测技术方面侵犯了医疗科技公司Masimo的专利权。该专利争议的核心聚焦于运动模式与心率通知功能,陪审团最终裁定苹果公司需向Masimo支付高达6.34亿美元的赔偿金。面对这一判决,苹果公司已明确表示将提起上诉,展现出其在专利纠纷中的强硬立场。 Ma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