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新声Pro,作者:张书涵,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在当下社媒语境中,东北方言里「小鼻嘎」一词已悄然成为迷你玩具的代名词,其顶流形象之一是黄色贵宾犬——森贝儿家族系列IP中的Milo。这只戴着「已老实,求放过」表情包的萌犬,凭借无辜可爱的形象与阴阳怪气的文案反差萌迅速走红,让这个来自日本老牌玩具公司EPOCH旗下的40年经典IP焕发新生。如今,仅有2cm大小的迷你公仔在中国收获了无数拥趸,成为潮玩圈不可忽视的现象级产品。
在垂直潮玩领域,「萌粒」这一迷你型号衍生出更独立的产品品类。广东省玩具协会《2025年度全球玩具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预计达727亿元,其中「盲盒盲袋公仔/萌粒」成为厂商最看好的热门品类。在捏捏、毛绒等更宽泛的玩具品类中,迷你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小尺寸、低门槛、强情绪价值等特征精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心理需求。
从空间与使用场景来看,传统潮玩如30cm以上的手办需要专门收纳,而迷你潮玩不占空间且可灵活移动。2cm的萌粒可做成钥匙扣,50mm的吧唧能别在布艺包上,工位上的迷你捏捏更是成为缓解焦虑的解压神器。价格方面,5-30元的单价也大幅降低了收藏门槛,学生群体用零花钱就能集齐一套IP周边,这种小成本带来的满足感在消费降级背景下更具吸引力。

社交与情感价值是迷你潮玩的另一大优势。在通勤场景中,泡泡玛特LABUBU字母系列、名创优品迪士尼挂件等迷你包挂成为个性符号;在ACGN圈层,吧唧成为身份标识;解压玩具「捏捏」也能通过小尺寸设计覆盖更多使用场景。从「小鼻嘎」昵称的网络流行,到线下门店的「散装萌粒墙」,再到小红书3亿浏览量的「包包挂件」话题,一场「玩具越做越小」的浪潮正在席卷。
头部潮玩品牌如泡泡玛特、萌趣、桑尼森迪是迷你化趋势的领军者,通过迷你形态延伸IP价值。大娃等品牌则更侧重高价收藏市场,而萌趣和桑尼森迪则聚焦热门IP联名与场景化设计。晨光、得力等文具品牌将迷你潮玩与自身品类结合,名创优品、酷乐潮玩等生活方式品牌则推出更多场景化产品。此外,大量个体工作室如迷你麦格、章鱼喵喵等,以独特风格丰富了市场品类。
作为主力军,「萌粒」尺寸大多在2-5cm,泡泡玛特旗下POP BEAN产品线涵盖LABUBU、SKULLPANDA、DIMOO等热门IP。线下门店的「散装萌粒墙」和「装瓶挑战」成为标志性场景,透明罐里装满不同IP的萌粒,消费者可自选购买。相比普通公仔,萌粒玩法多样,是极佳的DIY素材。小红书上的「萌粒改娃」分享层出不穷,手机链、相机热靴盖等改造方式层出不穷,闲鱼和微店还有专门从事此类业务的商家。

在二次元周边开发中,「大头叠叠乐萌粒」成为最热门品类之一。三丽鸥的库洛米、美乐蒂等形象被缩小至5-8cm,传统玩偶单价199元起,而萌粒仅需39-79元,让IP更易触达大众。晨光文具联名《斩神》的萌粒笔上市即破万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影响力。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迷你化已成为潮玩最重要的创新方向。泡泡玛特戒指盒系列、萌趣小鹦鹉BABE迷你系列等都是代表。其他谷子品类也出现明显迷你化趋势,「药片吧唧」将尺寸压缩至25-32mm,更小巧的同时喻指治愈功能。小红书上的「小鼻嘎」自制迷你玩偶包挂话题同样火爆,一个包挂就能让包包瞬间拥有辨识度。
包挂品类的迷你化转向同样显著。泡泡玛特最新推出的迷你LABUBU字母系列,尺寸仅为10.5cm,既可当钥匙扣,也可挂包装饰,迅速成为爆款。近年热度上升的「捏捏」玩具也出现迷你化趋势,2-3cm的小尺寸款更方便随身携带解压,不足1cm的微型款款式丰富,推动了消费频次。

在海外市场,日本已形成成熟的迷你玩具体系。食玩与扭蛋机两大品类颇具代表性。早期日本食玩只是食品促销工具,2000年后Re-Ment首次将搭售玩具作为主要产品,专注微缩场景开发,以1/12比例复刻现实细节,强调配件兼容性。其「zuru迷你冰箱」系列细节拉满,内置灯光模块,玩家可模拟整理冰箱过程,兼具收藏与趣味性。国内品牌如泡泡玛特推出的便利店场景萌粒套装,也复刻了迷你货架、收银台等元素,可自由搭建专属微缩场景。
扭蛋机对消费场景的拓展则推动迷你潮玩走向大众。1965年引入日本时,扭蛋机多摆放在零食店门口,商品以橡皮擦为主。1977年万代入局后,扭蛋机开始渗透便利店、地铁站等高频场景,并首次将动漫IP与扭蛋结合。据万代南梦宫2024年报告,日本扭蛋市场正快速增长,2024年3月已达800亿日元。
迷你潮玩在国内催生出独特文化现象。以二创为核心,周边收纳配套升级、UGC二创繁荣、渠道创新拓展,使其从工业产品变成承载用户审美、创意与情感的文化载体。类似谷美、卡套等周边产品,也有相应的审美化收纳方案。小红书「萌粒收纳」话题浏览量达885万,用户分享的不仅是收纳技巧,更是个人审美表达。定制化收纳服务也随之兴起,淘宝上有店铺提供「专属收纳盒设计」。

国内UGC二创繁荣,让迷你潮玩消费更像购买创作素材。视频平台上的改娃教程、淘宝的萌粒改娃工具包、闲鱼的3D打印定制配件服务,都为二创提供了基础设施。抖音电商2024年年报显示,潮玩行业内容驱动特征显著,拆盒、二创展示等直播场景是核心转化路径。小红书等种草平台则形成「种草-搜索-购买」闭环。对于年轻一代,UGC创作已成为玩具体验的一部分。迪士尼产品部门在趋势预判中介绍,Alpha一代人人都是UP主,DIY成为玩具设计的重要元素。
在线下,体验式消费成为发展方向。一些集合店提供萌粒销售,用户可自选搭配收纳盒、添加装饰,现场完成专属周边制作。商场活动和手工作坊的DIY项目也提供正版萌粒供用户创作,进一步放大了迷你潮玩的文化属性。
从借鉴日本食玩的微缩巧思、扭蛋机的低门槛逻辑,到国内UGC二创的创意迸发、收纳审美的升级,迷你潮玩在演进中催生出消费热潮。其快速走红的核心在于精准踩中轻量化消费趋势与年轻人情感化需求,既适配个性表达,也承载日常情感寄托,更搭建起同好社交互动的桥梁。

如今,迷你潮玩已跳出小众圈层,进入大众消费市场。玩具尺寸从「大」变「小」,反映了年轻人不再执着于大而贵的收藏式消费,转而偏爱小而美的日常陪伴;也不再满足于标准化产品,而是主动改造出带有个人印记的个性化作品。这种观念转变反哺产业生态,二创工具普及、收纳产品丰富、渠道多元,助推更多人参与其中,勾勒出迷你潮玩当下的鲜活发展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