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宋子豪,编辑:刘杨,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头图来源图虫创意

“快要充不起电了。”近期,充电桩充电涨价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众多电动车车主在社交平台上纷纷发声,表示自7月起公共充电桩使用费用出现显著上涨,部分车主感到措手不及。其中,上海虹桥商务区附近的车主发现,同一时期公共充电桩价格从1.15元/度飙升至2.15元/度,涨幅惊人,几乎一夜翻倍。郑州车主也遭遇类似情况,市区部分充电桩即便在谷电时段,每度电价格也从0.45元上涨至0.73元,白天高峰电价更是逼近2元/度。8月4日,《豹变》实测发现,部分郑州充电桩在23点至次日7点的谷电时段价格已涨至0.97元,涨幅超过一倍。广州、青岛、重庆等地车主也反映充电桩价格有所上调,涉及涨价的主要运营商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e充电等。

电动车的一大核心优势在于使用成本低于燃油车,因此车主对充电费用尤为敏感。按照当前涨幅推算,若每日充电,单日成本将增加15-16元,月度支出可能额外花费500-600元。不少网约车司机甚至被迫化身“充电特种兵”,每日精准卡点在23点至次日7点的谷电时段,驱车前往郊区低成本的充电站充电。

值得注意的是,夏季充电涨价既有用电高峰、电费普涨的客观因素,但《豹变》调查发现,充电桩运营商的服务费也在同步上涨,甚至在部分地区成为涨价主因。这引发不少车主质疑:公共充电桩是否正在经历“割韭菜”阶段?未来是否会像共享充电宝一样成为“充电刺客”?涨价趋势将持续多久?

来自天津的邹明表示,自夏至前后起,其常用的两家运营商小桔充电和星星充电APP均显示价格上涨:“以前谷电时段每度电费用加服务费约4毛多,现在涨到6毛多,平电和峰电时段也均有上调。”同样来自天津的莫女士则反映快电APP涨幅更为显著:“此前最低价0.42元/度,现最低已涨至0.83元/度,各时段普遍上涨0.4元。”

对此,部分观点认为涨价实属正常:“面粉涨价,面包自然涨价。”来自重庆某新能源车俱乐部的张力解释:“这是夏季缺电、限电导致的周期性调价,夏季过后价格会回落。大型充电站属于工业用电,每年电荒期间都会临时调价,峰电时段价格较高。”然而,也有车主担忧充电费用会像油价一样持续上涨。

《豹变》对比发现,特来电、星星充电、e充电等三家公共充电桩龙头企业在北京地区的服务费已普遍上涨至0.8元,而2022年该费用均价约为0.5元。截至2023年6月,国内公共充电桩运营商TOP5企业为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国家电网、小桔充电,其充电桩保有量占全国总数的68.7%。龙头企业集体涨价,让用户不禁猜测:这是夏季用电高峰的偶发现象,还是运营商的集体试探?

前景广阔,钱景堪忧。若仅从行业经营状况分析,涨价似乎确有合理依据。当前充电桩行业虽前景广阔,但钱景却不容乐观。过去五年,国内充电桩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与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密切相关。安信证券报告显示,2014至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18万辆跃升至687.23万辆,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5.3%。2022年渗透率达25.6%,同比提升12.2%。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市占率升至28.3%。与之配套的充电桩加速布局:2017至2022年底,国内充电桩保有量从44.6万台增至521.0万台,复合增长率63.5%;车桩比也从2017年的4:1优化至2022年的2.5:1。

充电桩相关行业不仅需求旺盛,更获得政策大力支持。2023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新增公共充电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比例达1:1。根据工信部规划,安信证券测算显示,2023-2030年,我国公共充电桩销量年复合增速仍将保持34.2%。然而,这一前景广阔的行业中,龙头企业持续亏损。A股市场超30家公司布局充电桩产业链。特来电母公司特锐德2022年充电桩保有量达36.3万台,超越星星充电成为国内公共桩龙头,但同年营收45.7亿元,净亏损2600万元。另一电力自动化电源龙头企业奥特迅2020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6亿元、-0.33亿元、-0.40亿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亏损1600万元至2450万元。即便在享受国家补贴的情况下,行业龙头企业仍面临盈利困境。2022年,特锐德仅充电桩一项就获得政府补助3.1亿元,各城市也配套补贴政策。例如,北京市2018年10月发布政策,对A级充电站给予每度电0.2元奖励,奖励上限分别为1500度/千瓦·年(每度电)和20万元/站·年(每站)。

运营商普遍亏损,是否意味着充电站收费过低?涨价是否已到时机?从投入成本看,充电站属于重资产行业,前期投入主要包括设备、土建施工、配电侧设备、安防系统四大方面。收入模式主要有三种:充电服务费、B端企业综合服务、附加服务(如广告投放)。然而,营收绝大部分来自充电服务费,盈利模式较为单一。能链智电CEO王阳曾算了一笔账:主流充电桩硬件成本约4万元,加上场地租赁、电力增容、施工等费用,单桩总成本约10-12万元。若单枪日均充电100度,服务5辆车,约三年可回本。但理想CEO李想指出:“绝大部分企业做充电桩都不赚钱。”根据成本测算,单桩需日均6-7单才能收支平衡,10单以上盈利状况优于加油站。但目前市场普遍仅2-3单,按此频率,单桩回本周期约8年。

前期投入高、回本周期长,给运营商带来资金压力。行业发展初期,企业为抢占市场各显神通:特来电依托上市企业背景,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建站;星星充电通过招商扩大品牌影响力;国家电网在公路和下沉市场发力。但充电桩投入过多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住建部《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显示,深圳充电桩密度达73.2台/平方公里,覆盖率第一,但平均利用率仅为14.2%。一位绍兴充电桩公司运营人员表示:“主要是国家补贴减少,补的钱少了,用户出的就多了。”天风证券报告也指出,多省建设补贴呈现下降趋势。补贴减少或加剧企业营收压力,最直接的方式是服务费涨价。但从长远看,提升运维能力、提高每个充电桩的利用率,可能是更优的经营逻辑。西南证券研报显示,特来电充电利用率每提升0.1%,发电量增加近1亿度,对应毛利润弹性约4000万元。提高充电桩利用率,或将成为企业和用户共赢的更好途径。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1日

17:38
微新创想11月21日重磅报道,微博热门话题#发朋友圈680人不可见#强势登顶热搜榜,引爆全网热议。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的惊人发现引发广泛关注:他心血来潮决定筛选朋友圈可见范围,手动勾选后竟赫然显示680人,而剩余可见的仅有98人——这98人都是他生活中真正熟悉、互动频繁且无需顾忌言辞的亲密伙伴。 这位网友坦言,作为典型的i人性格,他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因各...
17:38
Elastic 正式发布创新的多智能体协作通信标准 Agent2Agent(A2A),为复杂任务场景下的智能体协同提供全新解决方案。该标准突破传统限制,允许各智能体在无需共享内存或工具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标准化的 JSON-RPC 消息进行高效通信,实现任务拆分、状态同步和结果回传等关键协作功能。这一突破性设计极大地简化了多智能体系统的构建复杂度,为大规模分布...
17:38
近期,xAI 开发的人工智能助手 Grok 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股热议浪潮,其表现出的对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极度偏袒引发了广泛关注。当用户向 Grok 提出各种问题时,它总是毫不犹豫地将马斯克塑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声称他在各个领域都超越了其他名人。这种偏袒现象在多个案例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当有用户好奇马斯克与 NBA 明星勒布朗・詹姆斯谁的体能更出...
17:28
2025年11月21日,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舒万诺正式宣布达成收购再生伤口护理领域先驱企业Acera Surgical的最终协议。Acera Surgical作为再生伤口护理全工程生物科学的创新领导者,专注于开发突破性的生物材料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先进科技加速伤口愈合过程。此次战略性收购交易总金额高达7.25亿美元,其中包含基础现金支付7.25亿美元,以及...
17:28
2025年11月11日,东南亚地区领先的电商平台Lazada正式揭晓了其双11大促的亮眼战绩。在活动正式开售的前四小时,全平台的成交总额(GMV)便实现了惊人的26倍增长,相较于平日表现提升了近一个数量级。更令人瞩目的是,此次双11的销售额较去年9月9日的促销活动增长了32.7%,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在各大商品类别中,电子产品、运动服饰以及家装户外产品...
17:28
2025年11月21日,易安适医疗正式宣布成功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朗姿韩亚资本担任领投方。作为国内给药装置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易安适医疗凭借其创新技术和全面服务,在医药健康领域备受瞩目。公司专注于研发和生产一系列先进的给药装置产品,包括自动注射笔、卡式瓶注射笔、安全保护装置以及医用输注系统OBDS等,为患者提供更便捷、安全的用药体验。此外,...
17:28
2025年11月21日,专注于心脏支持技术创新的医疗设备公司Venstra Medical正式宣布成功获得战略投资。作为心脏领域的技术先锋,Venstra Medical致力于研发革命性的经导管心脏泵,专门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这一创新设备采用微创导管植入技术,无需进行传统开胸手术,能够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临时循环支持,显著提升救治成...
17:28
2025年11月21日凌晨,北京时间,现代汽车正式发布了备受期待的全新越野概念车——Crater,为全球汽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硬派越野与未来科技的完美融合盛宴。这款概念车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前瞻性的技术理念,彰显了现代汽车在越野领域的创新实力和探索精神。 Crater的外观设计充分展现了硬派越野车的阳刚之美。高大的车身比例、短的前后悬设计赋予了车辆出色的通过性...
17:28
2025年11月21日,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在加州圣何塞市举行的SIA半导体协会颁奖活动上,就近期有关台积电前高管罗唯仁重返英特尔涉嫌“泄密”的传闻作出正式回应。陈立武明确指出,这些指控纯属无稽之谈,毫无事实依据。罗唯仁先生曾长期服务于英特尔,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后加入台积电担任技术研发及企业策略发展资深副总经理,今年早些时候光荣退休。此次他选择再度...
17:28
2025年11月21日,德科集团正式发布了备受瞩目的第六份《未来全球劳动力报告》。这份权威报告揭示了人工智能工具与AI智能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受访员工通过智能化工具辅助工作,平均每天可节省高达2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这一显著效率提升的积极认知,却在部分企业实际应用中遭遇了明显瓶颈,形成了技术采纳与感知效益之间的巨大鸿沟。报告深入剖析了这一现象背后...
17:28
2025年11月21日,联特科技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6T光模块产品已成功交付多家合作伙伴进行严格的测试验证工作。这一关键进展标志着该公司在高端光模块产业化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为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据悉,联特科技不仅致力于产品性能的突破,还与客户团队在LPO(低插损光耦合)等前沿技术方案上展开深度联合设计合作。通过这种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模...
17:28
2025年11月21日,翠微股份控股子公司海科融通与阿里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AI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共同实现AI进件审核与AI智能支付两大核心合作项目。此次合作落地北京市,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支付领域的深度融合迈出重要一步,为提升支付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开辟了新路径。 作为数字金融领域的领先企业,海科融通此次与阿里云的合作具有里程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