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idea2003.com) 9月2日讯 “A RECENT ENTRANCE to Paradise”是一幅令人惊叹的像素化田园风光,画面中火车轨道在长满苔藓的古老桥下静静延伸。这幅作品由一种名为DABUS(统一感知自主引导设备)的人工智能于2012年创作并命名,其创造者Stephen Thaler声称这一切均由DABUS独立完成。然而,本月初,美国一名联邦法官驳回了Thaler为该作品主张版权的诉求。尽管Thaler正积极上诉,但这一判决标志着他在全球范围内的系列诉讼遭遇挫折——此前,欧盟、美国乃至澳大利亚的上诉均被驳回。在英国,最高法院目前正审理Thaler是否应获得对”神经框架”和”分形容器”专利的授权,这两项专利据称是由DABUS独立发明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引发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AI不仅能创作引人入胜的文字、根据指令生成艺术作品,还能操控海量数据设计药物分子与建筑图纸。这一进步不仅带来了技术突破,更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本质的激烈辩论和法律纠纷。作家们已对AI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其作品进行训练提起诉讼,而Thaler则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活跃的AI权利主张者之一。

Thaler的诉讼活动揭示了生成式AI发展将持续带来的法律复杂性,同时也展现了不同案件背后的多元动机。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英国萨里大学法律与健康科学教授Ryan Abbott认为,机器发明理应获得保护,以鼓励人们利用AI创造社会公益价值。他强调:”不应以是否需要科学家或超级计算机参与来评判疫苗研发的价值——只要结果有益于社会,就应获得专利保护。”在Abbott看来,现行专利法已无法适应技术变革,”在美国,发明人被定义为个人,但我们没有理由将这一概念局限于自然人。专利与版权制度应当鼓励创造而非限制创造,而非在AI与人类之间划定模糊界限。”

通过其人工智能发明家项目,Abbott不仅无偿为Thaler提供法律支持,还在多个司法管辖区代表其参与诉讼。尽管双方对工作意义存在分歧,Abbott指出媒体报道常被地方法院含糊其辞的判决误导,导致公众过度关注DABUS的”自主权”。他明确表示:”我并非争论AI是否应拥有版权——3D打印机或跨国公司科学家创造作品却未获授权的情况屡见不鲜。就像Midjourney根据用户指令创作艺术一样,DABUS也在执行传统创作要素,而非凭空产生创意。”然而Thaler对此直接反驳:”DABUS不接受任何人类输入,它完全自主地沉思并产生新启示。”

DABUS的研发历程远比诉讼早得多,Thaler将其描述为一个”至少历经30年持续发展的系统”,称其创造了”世界上最有能力的AI范例”。他认为,这场法律斗争不仅旨在证明DABUS的感知能力,更是在推动人类接受这一新物种的权利。他幽默地比喻:”这就像Perry Mason对阵Albert Einstein,人们或许会被虚构法庭戏剧吸引,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科学事实。”尽管如此,Thaler要说服专家相信DABUS具有感知能力,面临着巨大挑战。

Emory大学法律与人工智能教授Matthew Sag直言:”如果存在有感知力的AI,那也绝非DABUS这样的系统。”Abbott的案件目前仅是轻轻叩响法律之门,尽管获得了版权法权威学者Lawrence Lessig的支持,澳大利亚联邦法官曾短暂授予DABUS保护,南非也授予了其专利(但Sag认为南非专利制度本质上是注册制而非审查制)。

英国最高法院将于9月作出裁决。这些案件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人类创作者身份是版权的基本要求”。几乎所有国家的版权法都强调创作必须体现创作者的原始心智构思,偶然发现(如花岗岩纹理或海浪塑造的流木)与主动创造存在本质区别。Sag指出:”从学说的角度,AI获得版权的前提是证明其具有实际独立的心智构思——而现有AI系统远未达到C-3PO或HAL 9000的水平。”这一观点在动物案例中得到印证:法院裁定猴子自拍不构成人类创作,同样适用于科学发现领域——意外产生的化学反应副产品专利归属取决于发明者何时认识到该发现。

尽管法律讨论尚未终结,但这场辩论已产生深远影响。美国演员工会与编剧工会正在罢工,部分原因是对AI可能取代创意工作表示担忧。Techdirt编辑Mike Masnick认为,如果法院明确人类参与度标准,可能成为罢工者的有力谈判筹码:”没有我们的参与,如何确保版权的正当性?”

随着AI提示系统日益复杂,人机协作正接近创造性对话的边界。Sag提出关键问题:”关于AI版权最不有趣的问题是’是否需要人类参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人类参与程度究竟需要达到多少?”这场法律与哲学的较量,或许正预示着人类创造力的未来形态。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1日

16:31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卡思数据,作者:吴山,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UP主们,越来越爱自制综艺了。今年11月,站内“烫门”UP主综艺《下一个是谁》正式官宣第六季,并开启组队之战。这支类同预告片的视频,上线后立即收获了上万次弹幕互动。而在此之前,这部由六名UP主联合投稿的综艺,正片几乎每集都能斩获超500万次播放,被收录进每周...
16:31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Tech星球,作者:林京,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当社交平台上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展示他们通过3D打印机收获的各类潮玩IP产品、桌面小物件时,一门新的生意正在爆发。资本密集入局,继高瓴资本、美团之后,大疆也开始押注3D打印机企业。头部3D打印机企业大多诞生于深圳,头部玩家之一为拓竹科技。据36氪报道,拓...
16:31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新播场,作者:场妹,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娱乐直播行业进入存量竞争,主播招募早已成为公会的“生命线” 与内卷战场。从早期地推、招聘平台,到高校合作、直播间招募,公会的拉新渠道不断翻新,如今又集体涌入小红书开启“种草式招募”:有人20天拉新300名主播,尝到流量红利;也有人账号被封、流量低迷,深陷渠道风...
16:31
微新创想11月21日消息,华为常务董事、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公布了Mate 80 Pro Max的屏幕新特性,在大太阳底下依然能看得清,无惧强光又护眼,预示Mate 80 Pro Max屏幕将迎来大升级。博主定焦数码爆料,华为Mate 80 Pro Max屏幕亮度预计能达到8000尼特,这是史上最亮的手机屏幕...
16:31
微新创想11月21日消息,今日,腾讯混元大模型团队宣布开源最新视频生成模型HunyuanVideo 1.5,这是一款基于Diffusion Transformer(DiT)架构、参数为8.3B的轻量级视频生成模型,支持生成5-10秒的高清视频。该模型已经抢先在元宝”上线,普通用户可以直接体验,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输入文字描述(P...
16:18
2025年11月21日,科德数控正式宣布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公司将于2026年初成功推出轴向磁通电机样机。这款创新电机凭借其结构紧凑、重量轻、功率密度高的独特优势,有望在多个前沿领域实现广泛应用。具体而言,其优异性能将首先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技术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科德数控已全面启动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公...
16:18
2025年11月21日,华为重磅发布Flex:ai AI容器软件,为AI算力资源管理带来革命性突破。该软件通过创新的算力切分技术,能够将单张GPU/NPU计算卡虚拟化为多个独立单元,最小粒度可达10%,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更精细地分配计算资源,实现单卡上同时运行多个AI工作负载,大幅提升硬件利用率。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传统AI计算资源分配的痛点,更为AI应用开...
16:18
2025年11月21日,国内领先的云服务提供商优刻得正式宣布,在宠物陪伴与自变量机器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联合多家行业客户共同研发出创新性产品。作为国内云计算技术的佼佼者,优刻得凭借其自主研发的IaaS、PaaS及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为具身智能领域提供了强大而可靠的安全云算力支持。此前,优刻得已与知名企业小鹏汽车等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基础,此次推出的机器人产品将...
16:18
2025年11月21日,备受瞩目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无锡盛大召开。腾讯集团副总裁李强在会上重磅宣布,腾讯自主研发的混元3D模型即将正式登陆国际市场,面向全球开发者与用户全面开放。这一创新举措将极大推动全球数字内容的创作与应用。 混元3D模型API已率先在腾讯云国际站上线,为全球开发者和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接入渠道。李强强调,人工智能已成为腾讯核心业务的强...
16:18
2025年11月21日,鸿海精密工业董事长刘扬伟在公开场合透露,公司正积极寻求与OpenAI展开深度合作,并计划将合作项目首先落地于加州的先进实验室。刘扬伟强调,这一初步合作将聚焦于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创新应用,为全球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示范。随着合作的深入,鸿海与OpenAI还可能将合作范围拓展至俄亥俄州的生产基地,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
16:18
2025年11月21日,备受瞩目的中日合资高精度直线传动企业非攻机械正式宣布成功完成A轮融资。这一重要里程碑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该企业创新实力的高度认可,更为其在精密传动领域的持续深耕注入强劲动力。据悉,本次融资所获资金将全面投入到人形机器人专用行星滚柱丝杠、微型滚珠丝杠等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旨在通过技术突破和规模提升,进一步巩固其在高端精密传动市...
16:18
屈臣氏集团,作为长江和记实业旗下重要成员,正式宣布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程序。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旨在通过资本市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同时为全球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注入强劲动力。据多方消息透露,屈臣氏集团已将中国香港和英国列为潜在的上市地点,并正在积极评估两地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屈臣氏集团的IPO筹备工作已全面展开,涵盖财务审计、法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