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十一人(ID:lcaijingEleven),作者:刘丁,编辑:尹路,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从27岁创办UC浏览器到37岁投身造车,何小鹏的人生轨迹堪称传奇。在近期的市场动荡中,这位即将步入47岁的企业家正带领小鹏汽车进行一场生死时速。面对拥有三大造车基地、年产能高达32万辆、旗下车型矩阵丰富却年销量仅10万辆左右的困境,何小鹏及其团队正全力扭转局面。2023年6月20日,小鹏汽车股东大会授权管理层发行不超过总股本20%的新股用于融资。7月26日,公司以4.99%的股权换取大众汽车集团7亿美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8月27日,小鹏汽车宣布收购滴滴造车业务资产并达成战略合作,用最多约5%的股权置换滴滴相关资产。这场与滴滴、大众的双向奔赴,究竟能为小鹏汽车带来多大助力?在新能源车市场残酷的竞争格局下,能否突破当前瓶颈才是关键。留给小鹏汽车的时间窗口仅剩半年左右,何小鹏正背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时间赛跑。

01滴滴与大众的协同效应

何小鹏与滴滴、大众的合作本质上是在提升市场对小鹏汽车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滴滴的合作主要增强销量预期,而与大众的合作则聚焦于技术和产能变现的盈利预期。滴滴的”达芬奇项目”自2021年启动以来累计亏损33.01亿元,但已接近量产交付阶段。小鹏汽车接手后更名为MONA项目,原滴滴团队将保持独立运营。2024年推出的15万元级A级车型G6,技术含量主要源自滴滴团队。战略合作协议中设定了18万辆的年销量目标,若达成小鹏将向滴滴支付股权对价。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均无需现金支付,获利空间完全取决于未来销量表现。

大众汽车集团的投资则带来真金白银的技术赋能。7亿美元投资换取4.99%股权和一个无投票权董事会席位,同时获得基于大众G9平台的中型电动车技术授权。双方将联合开发两款纯电动车型,计划2026年在中国市场以大众品牌销售。然而,合作成效仍存变数。滴滴的D1车型总销量不足5万辆,小鹏汽车在15万元价位区间的G3i和P5也面临激烈竞争。大众虽在欧洲市场表现优异,但在中国市场仍需克服消费者认知壁垒。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合作模式尚待探索,能否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仍需时间检验。

02现实困境与未来预期

小鹏汽车的股价暴跌和股东质疑正加剧何小鹏的压力。2021年12月股价创220港元高点后,2022年9月跌至51港元,何小鹏斥资3亿美元增持后股价仍继续下探至25港元。2023年6月股东大会上,21%的反对票反映出股东焦虑。大众的50亿元投资是小鹏近两年首笔股权融资,而2020-2021年融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高达489.6亿元。毛利率自2021年持续下滑至-1.4%,主要受促销增加、补贴取消及G3i车型存货减值影响。

产能过剩问题同样严峻。肇庆工厂年产能20万辆,广州黄埔区工厂2023年2月投产,武汉工厂规划年产10万辆,总产能约32万辆,但2023上半年销量仅4.1万辆。固定资产折旧压力巨大,潜在负债规模从2021年的112亿元增至180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337.4亿元在手资金较2021年减少88亿元,需应对日常运营和债务偿还需求。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小鹏汽车仍展现积极信号。2023年6月上市后,G6车型销量从7月的3937辆增至8月的7000辆以上。何小鹏2022年底称2023年中期为最困难时期,7月以来的一系列合作及G6销量回升似乎印证了他的判断。股价从45港元反弹至70港元以上,为后续融资奠定基础。

03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在改善市场预期方面,何小鹏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现实困境仍待破解。小鹏汽车当前面临三大核心问题:1)G6能否带动毛利率转正;2)现金流能否停止失血;3)产能利用率能否提升。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竞争白热化,2024年将迎来大批新车型,留给小鹏汽车的时间不多了。

G6车型上市后的销量增长令人鼓舞,但毛利率改善仍需时日。现金流方面,何小鹏的融资运作已见成效,但需警惕市场波动风险。产能利用率提升则取决于销量增长和库存管理。2023年三季报和年报将分别揭示这些问题改善情况,何小鹏必须加快解决步伐。在新能源车市场这场马拉松中,小鹏汽车能否在2023年内完成逆袭,将取决于这三个问题的解决进度。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30日

22:04
10月30日,抖音大家电业务负责人李文涛通过个人朋友圈平台,就京东被曝实施“二选一”策略一事发表重要回应。据李文涛透露,京东近期向商家施加压力,明确禁止在抖音双十一大促期间使用优惠券促销,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具体而言,单件商品违规最高可被罚500万元,若三个商品同时违规,累计罚款金额将高达4500万元。 李文涛在回应中尖锐指出,京东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遏制商家...
22:04
2025年10月30日,大疆创新震撼发布旗下首款轻量化智能跟拍无人机——DJI Neo 2,正式开启随行拍摄新纪元。这款革命性产品精准定位于"会飞的跟拍摄影师",以仅151克的极致机身重量,刷新行业纪录,成为大疆家族中最轻巧的具备全向避障功能的无人机,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携拍摄体验。 DJI Neo 2搭载前沿智能交互系统,支持创新的手势操控技术,用户只需...
22:04
10月28日,国轩高科在斯洛伐克苏拉尼市隆重举行电池超级工厂的正式启幕仪式,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企业加速欧洲市场布局的重要一步。该工厂占地65公顷,是斯洛伐克境内首座超级电池生产基地,其规模与技术水平堪称欧洲新能源产业的标杆之作。据悉,工厂一期工程规划产能高达20GWh,将采用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确保产品性能与安全达到欧盟最高标准。 项目团队表...
22:04
2025年10月30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重大资本运作计划,宣布拟通过定向增发A股股票的方式,向控股股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关联方中航控股增资扩股。根据公告,本次发行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上限设定为200亿元人民币,每股发行价格为6.57元。这一举措旨在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重点用于偿还部分债务负担,同时补充企业运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以增强财务稳健性...
22:04
微光启航公司与阿联酋Leap71、上海集栈科技强强联手,成功研制出3D打印同轴剪切喷注器,为“华光一号”液氧甲烷发动机项目带来重大突破。这一关键部件的落地,不仅标志着我国航天发动机技术迈向新高度,更彰显了跨领域合作与技术创新的巨大潜力。 作为主燃烧室的核心部件,该喷注器采用创新的同轴剪切设计理念,通过精密的工程实现推进剂的高效掺混与极致燃烧。这种设计显著提升...
22:04
OpenAI近日为其备受瞩目的AI视频生成工具Sora重磅推出创新功能“Create Cameo”,让用户能够轻松将宠物、原创角色或任意物体无缝融入AI视频创作。这一功能极大地拓展了视频内容的想象空间,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创作体验。 只需上传几秒钟的短视频素材,Sora系统即可快速完成角色建模并自动生成专属名称。用户还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实现多样化场景的...
22:04
2025年10月30日,国海证券发布重要公告,宣布董事会已正式通过一项关键决议——向其全资子公司国海投资增资5亿元人民币。此举旨在显著增强国海投资的资本实力,为其未来的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公告内容,此次增资完成后,国海投资的注册资本将从现有的10亿元大幅提升至15亿元,增幅达50%。 国海证券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本次增资的核心目的在于为国海投资补充充足的...
22:03
2025年10月30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关于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中加强场景应用的实施方案》,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方案明确指出,将重点鼓励依托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开展数据智能封装、可信高速传输、多模态全域存储等前沿技术探索与创新场景建设,通过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效率。 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
22:03
2025年10月30日,中国汽车巨头一汽-大众正式揭开了其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家拥有深厚造车底蕴的领军企业,宣布将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未来出行注入强劲动力。 根据官方规划,一汽-大众将于2026年率先推出搭载先进激光雷达的L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将突破传统辅助驾驶的局限,实现精准的点到点领航功能,并配备全方位多场景泊车辅助技术...
22:03
立讯精密近日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报告,单季营收表现亮眼,达到964.11亿元,同比增长31.03%,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归母净利润同样实现显著提升,高达48.74亿元,同比增长32.49%,进一步印证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 在业绩持续向好的同时,立讯精密前三季度的累计业绩也令人瞩目。全年累计营收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
21:03
2025年10月30日,石大胜华正式发布其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整体净亏损达到6220.18万元。尽管营收表现亮眼,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6.35亿元,同比增长11.41%,但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6.24亿元仅同比增长5.50%,净亏损586.41万元。这一财务表现背后,主要原因是公司为抢占市场主动权,显著加大了市场推广投入和研发创新力度...
21:03
2025年10月30日,有研硅在一场重要的机构调研中透露了其在半导体存储领域的重大进展。公司负责人明确表示,其自主研发的刻蚀设备关键零部件已成功融入主流存储类客户的供应链体系,标志着其产品在高端市场的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目前,公司产品已通过部分客户的严格认证流程,而长江存储作为业内领先企业,正处在认证阶段,这预示着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在供应链布局方面,有研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