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雅安一家金店内发生了一起令人意想不到的“特殊交易”。一名看似小学生模样的孩子,手持多件黄金首饰走进店内,声称要“卖掉换钱”。这些金饰总重72克,按当时市场价约值7万元,却以远低于正常水平的10元/克价格被商家“回收”。这一反常操作背后,隐藏着商家对未成年人财物的特殊保护,也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财产管理的广泛关注。
据金店老板张明(化名)回忆,当日上午,这名孩子神色慌张地走进店内,手中拿着几件金光闪闪的首饰。张明仔细检查后发现,其中一条项链的钢印显示生产于2008年,明显与孩子的年龄不符。这一细节让他立刻意识到,这些金饰极有可能是孩子偷拿自家的财物。张明深知,如果直接拒绝交易,孩子可能会因急于变现而转向非法渠道,不仅导致家庭财产损失,更可能让孩子误入歧途。
为了保护孩子的家庭财产,同时避免孩子因被拒后采取极端行为,张明决定采取特殊策略。他以10元/克的价格(总价720元)象征性“回收”了全部金饰,并当场拍摄视频,通过社区微信群扩散消息,同时联系辖区派出所协助寻找家长。张明解释说:“当时黄金市场价约950元/克,我故意压低价格,就是不想让孩子觉得‘卖金能赚大钱’。”他的策略迅速见效:视频发出不到两小时,失主家长便匆忙赶到金店。
原来,家长直到接到社区群里的通知才发现家中保险柜被盗。面对张明的机智处理,家长感激不已。这场“低价交易”背后,是商家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正如网友评论:“真正的良心,不是计较眼前得失,而是为孩子的未来多考虑一步。”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商家的社会责任感,也提醒家长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财物管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