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竞赛的爆发,硅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全球科技中心的地位可能面临外迁转移的危机。旧金山的海耶斯社区已更名为“脑谷”,彰显其作为AI创新枢纽的新角色,而西雅图、纽约、波士顿等城市也蓄势待发,有望成为新的AI中心。
统计数据显示,生成式AI领域的头部公司人才库主要源自全球顶尖高校。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和麻省理工包揽前三,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国际名校也跻身前列。这一趋势反映出AI人才的地域分布日益国际化。
近期,硅谷知名VC Lightspeed发布了一份聚焦生成式AI领域的重磅报告,筛选出未来可能崛起的八大AI巨头和11家新锐公司。该报告基于对3500多家公司的深入分析,通过员工学历、工作经历、专利等数据,对数亿个人和数百万家公司进行排名,最终确定顶级技术人才聚集的AI企业。
本期《AI未来指北》将深入探讨这份报告中的八家AI潜力公司和11家新锐公司,揭示它们的规模、人才背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带您一窥生成式AI赛道的未来蓝图。
### 生成式AI八巨头:未来的”FAANGS”
哪些公司将在生成式AI领域脱颖而出?Lightspeed认为,以下八家公司有望成为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未来”FAANGS”:
1. **Tome**:专注于生成演示文稿和可视化叙事文稿的AI工具。
2. **Character.AI**:创建各种AI角色,并与人类进行自然对话。
3. **Anthropic**:致力于AI安全和研究,搭建企业级聊天机器人。
4. **OpenAI**:以ChatGPT和DALL-E闻名,展示了大语言模型的强大功能。
5. **Hugging Face**:构建企业级AI模型,执行特定任务。
6. **Jasper**:为营销和品牌工作生成创意内容的AI平台。
7. **StabilityAI**:Stable Diffusion的创建者,首批向公众发布的图像生成模型之一。
8. **Midjourney**:自筹资金的研究实验室,推出基于Discord运行的强大图像生成工具。
这些公司正在激烈争夺科技人才,竞争态势将持续加剧。八家AI巨头的技术人才大多来自其他科技公司,包括一些从OpenAI离职的员工。谷歌作为AI人才大本营,多年来在AI研究上投入巨资,但直到去年底才在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上取得显著进展。Meta、Stripe、Airbnb和Dropbox等公司也为生成式AI巨头输送了大量人才。
### 八大AI公司人才数据统计
八大AI公司主要人才来源统计显示,此前工作背景来自谷歌、Meta等公司的员工占据多数。此外,教育背景方面,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和麻省理工包揽前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也位列前茅。这一趋势促使旧金山海耶斯社区更名为”脑谷”,成为AI活动的重要聚集地。人才正涌向规模较大的城市和湾区,硅谷虽仍具影响力,但面临外迁转移的挑战。
西雅图在AI人才名单中占据主导地位,多家顶级公司和机构所在地使其成为AI人才的重要枢纽。布鲁金斯学会曾列出八个推崇AI的”早期采用者”城市:纽约、波士顿、西雅图、洛杉矶、华盛顿特区、圣地亚哥、奥斯汀和罗利,这些数据可能被低估,因部分员工未透露具体位置。
### 生成式AI的”新锐派”
除了八巨头,Lightspeed研究还发现了11家生成式AI”新锐派”公司,它们虽受关注较少,却吸引了顶级AI人才。这些公司共同特点是:AI是其产品核心,但专注于解决特定领域问题或客户特定用例。
以下是11家新锐公司的简要情况:
1. **Pictor Labs**:专注于AI驱动的病理学研究,加速疾病临床实验和转化。
2. **Endpoint Health**:针对免疫相关疾病的AI辅助精准治疗。
3. **Otter.ai**:AI驱动的音频转录,搭建新型聊天机器人会议助手。
4. **Bria**:借助AI生成图像和视频内容,推进商业化研究。
5. **WellSaid Labs**:AI驱动的文本转语音配音工具。
6. **Subtle Medical**:AI驱动的放射学图像处理。
7. **Copy.ai**:借助聊天机器人生成高质量营销文案。
8. **Lexion**:适用于销售、采购、人力资源、法律等的AI合同助理。
9. **You**:带有聊天机器人界面的搜索引擎。
10. **OctoML**:搭建基于云的LLM模型调优和运行方案。
11. **Runway**:借助AI生成视频、图像等创意内容。
这些公司的估值从数千万美元至15亿美元不等,员工数量虽不及八巨头,但去年有半数公司人数实现爆发式增长。人才来源方面,华盛顿大学、微软和艾伦AI研究所再次进入视野。
### 生成式AI的未来
在激烈的人才争夺和行业变革中,AI公司正推动更多创新。硅谷传奇投资人Elad Gil指出,当前生成式AI赛道有三个重点值得关注:
1. **更好的AI技术持续泛化**:GPT等大语言模型迅速提升自然语言解析能力,图像生成、语音识别等领域也取得显著进步。技术进步比以往更明显,市场更容易创造出”好10倍的产品”,强有力的大语言模型将支撑全新创业生态。
2. **基础设施广泛采用和快速增长**:OpenAI、Stability.AI、Hugging Face等公司虽部分收入落后于普及度,但有望探索新商业模式实现快速增长。OpenAI虽是LLM领导者,但未能充分利用其优势,类似施乐公司曾发明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却未能推动行业发展。
3. **明确用例的公司取得先发优势**:营销文案(Copy.AI、Jasper)、图像生成(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和代码生成(Github Copilot、Replit)等新兴AI应用针对高重复、高薪任务进行改造,成为这波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
Elad Gil认为,许多人将LLM/CNN/RNN/GAN等视为AI功能的有限改进,却忽视了它们如同汽车诞生后飞机的出现,将开创全新应用领域。ChatGPT的推出标志着AI新功能的重大意义被主流认可,引发对生成式AI的广泛热情。目前距离AI使用峰值可能还有3-6个月的产品规划周期,AI基础设施公司收入增长和投资加速值得期待。
Ref:https://medium.com/lightspeed-venture-partners/eight-ai-startups-winning-the-race-for-tech-talent-571a18b03642https://blog.eladgil.com/p/early-days-of-ai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