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领衔的科研团队近日传来重大突破,成功完成了”可重构柔性在轨制造平台”项目的核心舱段地面试验。此次试验不仅验证了多项关键技术的可行性,更标志着我国太空智能制造迈入工程实践的新纪元。
在试验过程中,科研团队重点攻克了三大核心技术难题。首先是刚性与柔性结构的可靠连接技术,通过创新设计实现了硬质结构与柔性舱体的完美对接;其次是快速充气精准展开技术,确保舱体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压缩状态到工作状态的转换;最后是在轨充气稳定控制技术,解决了太空环境下充气过程的动态平衡问题。这些技术的突破为柔性舱体的密封性与展开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平台采用先进的超柔性复合材料制造,发射时能够以高度紧凑的状态搭载火箭升空,进入轨道后通过自主充气系统展开,形成超过百平方米的大型工作空间。其模块化设计允许根据任务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重构,为太空生物制药、新材料制备以及的在轨3D打印等前沿科技应用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支持。
这一创新平台的成功研制,不仅展示了我国在航天制造领域的最新成就,更为未来太空探索开辟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可重构柔性技术,人类有望在太空中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制造系统,推动太空经济与太空科技的双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