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Combinator 2024 届明星项目 K-Scale Labs 今日意外宣布停止运营,引发行业震动。CEO 本・博尔特通过 Discord 平台发布公告,透露公司剩余现金仅约 40 万美元,已无力完成此前预售的桌面人形机器人 DevKit,并正式启动退订与清算流程。这一消息不仅让众多关注者感到惋惜,也再次凸显了具身智能领域残酷的竞争现实。
K-Scale Labs 成立于 2024 年,以独特的”开源+商品化零部件”策略迅速崭露头角。通过精心设计的供应链体系,他们将整机 BOM 成本成功压至 1500 美元以下,并慷慨开放全部 CAD 文件与源代码,试图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去年 Demo Day 上,他们凭借惊艳的展示成功斩获 4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后估值飙升至 5000 万美元,成为行业新宠。
然而好景不长。本・博尔特在写给投资者的邮件中直白坦言,中国供应链的降价速度远超团队预期。宇树 G1 发布后,入门级价格直接跳水至 3200 美元,K-Scale 2999 美元的预售定价瞬间失去市场竞争力。更严峻的是,美国本土制造、物流成本与关税持续攀升,导致公司毛利率被压至负值区间。面对困境,K-Scale 曾积极寻求 1000-1500 万美元 A 轮续命资金,并与两家美国机器人制造商洽谈收购事宜,但最终因”订单量不足”与”技术路线差异”而宣告失败。自 9 月份起,核心工程师团队更是陆续离职,加速了公司的衰败进程。
K-Scale 的倒闭为原本就动荡的人形机器人赛道再添阴霾。今年以来,Aldebaran、Embodied(Moxie)等明星企业相继申请破产或停止运营,行业洗牌加速。业内人士指出,具身智能仍处于”高投入、低出货”的早期阶段,硬件迭代速度快、资金需求巨大,单纯依靠开源模式难以弥补规模劣势。K-Scale 的失败案例深刻提醒创业者:低价策略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的供应链与充足的现金流之上,否则”开源”难以为继,终究会被市场淘汰。这一事件或许将促使整个行业重新思考商业化路径,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现实之间寻找更平衡的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