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溯元育新(ID:EnvolveGroup),作者: 溯元育新,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本周的CIO Andrew Tsai正管理着传奇量化大师Peter Muller家族办公室Chalkstream Capital Group。Andrew于2003年创立了这家公司,而在此之前,他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多次转折:在雷曼兄弟担任套利交易员,1997年创立量化对冲基金却遭遇失败,随后与原班人马创办互联网物流公司,又在凯雷的委托下出任科技公司CEO。互联网泡沫破裂后,30岁出头的Andrew在回顾过往时发现,这些经历如同命运的河流,最终汇入成为家族办公室CEO的航道,而Peter Muller的主动联系,则让Chalkstream应运而生。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位CIO职业生涯中看似偶然却必然的轨迹,以及他从跨行业经历中提炼出的投资与经营智慧。

01 成为CIO之前:从量化交易员到物流企业老板,再到科技公司CEO

Q:您是如何对投资产生兴趣的?
Andrew:大学时,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渴望进入投行成为分析师。但高盛和所罗门兄弟公司虽然声名显赫,却并未真正吸引我。因为那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却鲜有实质性的成就感。我愿意努力,但更希望做有意义的事。因此,我选择了一家精品机构实习,加入摩根大通银行外汇期权业务。入职第一周,公司组织参观芝加哥郊外著名的赛狗场。我坐在合伙人身边,看着他的比赛表,他问我:“打算怎么下注?”我回答:“这只狗比赛成绩不错。”他惊讶地看着我:“下注的本质是看狗与狗之间的相对价值。”随后他们深入讲解了价差交易和交易基差。这让我找到了真正热爱的事物——剖析事物本质,选择最优方案。

Q:这次经历如何改变了您对未来的看法?
Andrew:大学休学一学期,我在商品交易所工作,体验了最原始的交易形式。这种经历让我明白交易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信息的快速传递、对不同交易动态的敏锐捕捉,以及大单来临时整个交易区的紧张氛围,都让我对交易背后的人产生了好奇。回校后,我深入研究不同对冲基金经理,大四时写了一篇关于如何建立对冲基金的论文。从此,我对投资的兴趣日益浓厚,开始探索各种投资策略。最终,我选择了当时最复杂的固收套利策略,这成为我在金融领域职业生涯的起点。

Q:在雷曼兄弟的固收团队做交易是什么感受?
Andrew:那时与现在截然不同。团队充满活力和激情,交易尚未完全电子化,交易员个性鲜明,有些曾是曲棍球队员。他们是从传统交易过渡到量化交易的先驱者,我的第一位雷曼老板就是其中之一。这段经历教会我一个重要教训:市场上某些因素比市场形成的观点更重要。

Q:您在雷曼的交易团队待了多久?
Andrew:大约五年。1995年,我被派到伦敦,专注于德国债券市场。

Q:您之后为何离开?
Andrew:我一直梦想加入买方机构。离职时,我只留下了一股雷曼的股票。1997年,26岁的我创办了Integrity Capital,这是一家采用量化方法的对冲基金,在多个资产类别中做多价值、做空成长。

Q:一年后,基金并未如预期成功?
Andrew:是的,27岁时我们常常自以为是,但即使数学和逻辑上看似合理,事情也可能出现超预期的情况。

Q:这对业务有什么影响?
Andrew:基金运营两年后关闭了。1997年我们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在1998年还是清算了,当时确实困难重重。

Q: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决定结束?
Andrew:AQR在相似困境中选择了继续,他们做得非常出色,保住了足够的资金。他们经历了1998年的回撤,就像我一样,资金都在流出。但市场突然调整后,长期价值和短期成长的策略在多年后表现优异。AQR的经历让我明白,保持运营,持续把公司开下去至关重要。如果你相信你的策略和团队,你需要的是资金的持续时间,因为在艰难时刻必须存活下来。每十年可能只有一两次相对容易获得回报的机会,但那时你必须在场。这也是我和Peter Muller合作的重要原因,我希望有一个久期很长、稳定的资本基础。

Q:27岁时,互联网泡沫让您暂时离开资管领域,您做了什么?
Andrew:所有事情都像一个循环。我和对冲基金的同事创立了Urban Fetch,一家即时送货服务公司。

Q:您是如何从对冲基金转向配送业务的?
Andrew:我们的团队面临基金业务即将暂停的困境,需要找到新的合作方式。当时我们觉得量化策略已难吸引资金,而科技领域发展迅猛,尤其是纽约市存在许多物流不便之处。于是我们决定解决物流问题。如何分配仓库、订单和快递员?这是一个有趣的物流和运营管理问题。Urban Fetch就此成立,我们开始寻找风险投资。

Q:你们在募资过程中发现风险投资行业有何不同?
Andrew:与对冲基金相比,风险投资行业更为开放和迅速。在投决会上,我们能更直接地分享想法,投资者也能更快地做出决策。

Q:所以你们那时是一群聪明人和一个好想法?
Andrew:是的,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创业过程中,我从金融领域转向物流和运营管理,与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与金融行业接触到的受过高度培训的人不同,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快递员、工厂工人、物流专家等。这要求我学会如何管理和激励不同类型的人,找到激发他们动力和潜力的方法。

Q:这家公司的发展是怎样的?
Andrew:从最初的几个人开始,公司发展到了700名员工的巅峰规模。这个扩张带来了庞大的运营体系,需要大量的管理和协调。

Q:你们当时是做本地零售送货吗?
Andrew:可以理解为一小时内送货的亚马逊。我们的商业模式包括零售B2C业务和第三方物流,后者是真正赚钱的部分。

Q:Urban Fetch最终如何了?
Andrew:公司最终失败,成为科技泡沫年代的受害者。我们本可以接受竞争对手的收购,但选择了准备IPO。当时遇到了与股东利益不一致的问题,VC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获得大回报的机会,但需要我们取得巨大成功来弥补他们其他80-90%失败投资的亏损。我们不得不与他们争论,事后看来应该更果断。

Q:接下来您开始了什么新冒险?
Andrew:凯雷找到了我,他们持有一些表现不佳的科技投资资产,认为一家科技公司需要临时CEO来管理。我接受了这个机会,最终公司被大公司收购,这段经历也让我停下来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

Q:那时您多大?
Andrew:2002年左右,我大约30岁,刚刚结婚,一直在努力工作,所以休息一下也不会内疚。

Q:休整期间,您学到了什么?
Andrew:我开始思考余生要做什么,花了很长时间与人交谈。回顾过去,我做过固定收益交易、量化分析、物流公司、风险投资和科技公司CEO。我喜欢经营公司,激励团队,构建公司文化和流程,但投资是让我真正激动的事情,也是我希望在余生中追求的领域。其实在我大学时就已经有了答案。

Q:那之后您的生活在怎样?
Andrew:我在意大利结婚,许多朋友前来参加,Peter Muller也来了。我的基金关闭时,展现出积极应对困境的态度让Peter留下了印象。我在困境中的坚韧性格促成了我们的合作,于是我开始着手建立他的家族办公室Chalkstream,并逐渐壮大。

Q:Peter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Andrew:他不仅是我的商业伙伴,还是非常亲近的朋友。成功的量化投资人只是他的一面,他还是音乐家和扑克牌手。Peter经营着世界顶尖的统计套利基金PDT Partners,这支基金起初是摩根斯坦利的一部分,10年创造了60亿美元的利润。之后有段时间,Peter在纽约地铁站弹吉他。当了段街头艺人之后,他2007年又回到PDT重掌大局。

Q:您和Peter有着不同的经历,你们是如何合作,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
Andrew:我们在我婚礼后约了面。之前Peter让我读了一本书,我以为可能是关于统计学或博弈论,结果是要我读Lauren Scene写的《巴菲特的成长:美国资本家的塑造》。在夏威夷,Peter问我学到了什么。我的答案与他不谋而合,我说:巴菲特是个了不起的投资者,他押注的是人。Peter很满意,他说:我们在乎的是非常具体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统计数据。PDT押注的是团队和合作伙伴,我也意识到这是为什么他能成功。这次交流中,我们达成了共识和未来公司的蓝图,就是以人为基础,建立一个长期存在的投资机构。

02 投资是人生志趣:长尾效应,集中押注

Q:在传统的资产配置中,人们更容易进行短期投资,而您提到了长尾现象,您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您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Andrew:当时我们的观点非常激进,预见到了资金过度涌入某些领域的可能,以及过于依赖历史相关性带来的危险。所以我们不是盲目地填满各种资产类别的桶,而是将投资视为一块空白的画布,考虑在长期视角下,如何实现复利增长。我们实现目标的方法是在少数领域深入探索,当机会出现时,集中押注,实现长期的复利增长。

Q:在考虑投资和业务时,您们是选择建立独立的家族办公室,还是将资金与Peter的资金合并,或者考虑与其他合作伙伴共同投资?
Andrew:我和Peter都认为,为了吸引顶尖人才,我们需要与外部资金进行合作。我至今仍然认同他的观点,一个组织需要具备特定的能量,才能吸引到出色的人才。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而是要成为一个精品机构,专注做一些非常出色的事情。但是与其他投资者合作,会带来不同的观点和关注,这种能量是独特的。所以我们从管理Peter资产的单一家办,很快转变成为多个高净值人士服务的联合家办。

Q:以日本为例,您是如何详细了解这个市场的机会的?
Andrew:美国一度掀起了一波投资日本主动管理者的潮流,很多人积极地进军日本市场,我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最初的直觉是,可以筛选所有有正向现金流的公司,最后筛出了350家。然后我们想,那为什么不直接购买它们呢?如果用价值投资的视角去看,这些都是真正的价值公司,我们可以长期持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投资策略也算稳妥。即使在困难时期,你可能会损失一些钱,但不会那么严重。随着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日益深入,我们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我们只需要选取350家公司中的一部分进行投资。因为有些主动管理者有精准的目标,能用不同方式推动公司发展,比如进行股份回购、出售非核心资产等。于是我们向一些主动管理者投资了一部分资金。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们看到了惊人的事实:日本主题的指数下跌了整整44%,而我们投资的这些主动管理者只下跌了16%到17%。当你手中的现金开始以折价价格交易时,就是开始回购公司股份的时机。继续深入日本市场的原因是,2008年之后,包括欧美在内的其他全球市场都有所增长,而日本的市场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几乎没有变化,保持了相对平稳的状态。

Q:您还在日本做其他投资吗?
Andrew:我们在日本的投资范围包括股票和基金。我们持有一些日本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掉期)。此外我们还投资另一类公司的股票,就是处于长期下滑行业,但信用违约掉期利率非常低的高杠杆企业。在雷曼的时候,我曾经抓住了17个基点的交易利差机会,是一次很漂亮的出手,还获得了一张证书。所以当市场上出现高度杠杆的资产,且它们的交易利率在这个区间时,这些资产就值得被纳入portfolio。

03 在最佳状态里工作,复利将会非常大

Q:您提到公司文化对Peter和您非常重要,您们是如何实现的?
Andrew:创建像Chalkstream这样的公司的一大乐趣,就是能定义自己的文化,并与相契合的伙伴一起合作。一开始我们就确立了一些简单的规则,比如不允许不够好的人进入我们的圈子。生命太短暂,我们没有时间和那些人交往。我们整个公司每年都会去一个地方,做为期三天的培训。这段时间里,我们明确规定不许讨论任何与当前业务有关的事。只讨论一件事,就是回顾五年前的决策,讨论我们希望当时开始做什么,停止做什么。另外我也坚信,身体健康能让思维更为清晰。

Q:您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Andrew:我把公司命名为Chalkstream,是因为我非常喜欢钓鱼,最早我是在伦敦的Chalk Stream学会了飞钓技巧。

Q:您在投资上最不喜欢发生的事是什么?
Andrew:依赖他人的认可或寻求共识。我们曾经犯过这个错误,因为所有聪明人都在投资这个,就觉得它一定很不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这会让你放松一些标准。回想一下我们所有成功的投资案例,我觉得没有一个是广受认同的,总是会有一些转折和困难。

Q:您父母带给您最深的影响是什么?
Andrew:我的父母气质截然不同。我妈妈是一位艺术家,虽然在我14岁的时候她就去世了,但我小的时候,她经常带我参观艺术博物馆,与她那些充满色彩的艺术家朋友们交往,他们都是自由、充满爱心,追求另类文化的人。而我爸爸是一名工程师,从台湾到圣路易斯攻读博士学位,非常正直,循规蹈矩。

Q:您阅读的哪些信息让您受益匪浅, 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
Andrew:我特别喜欢阅读来自不同国家的报纸。无论在哪个机场,我都会翻看各地的报纸,《纽约时报》、《中国日报》、《日本经济新闻》、《印度时报》。这些不同国家的报纸带来的视角完全不同,总是能够激发我的灵感。我现在在亚洲待得比较多,所以每天早上我都会阅读当地的报纸。

Q:您有什么教训是希望早些时候就知道的?
Andrew: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我非常忙碌,追求第一手信息,忙于各种事务。但现在,我认识到生命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时间的利用,还取决于情绪和精力的流动。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能量是不同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生活算法。我现在把一天的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段落。我会为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保留一些时间,也会有专门的时间用来处理电子邮件,还有时间用来与人交流。每个人的最佳状态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我希望我在21岁时就知道这件事,因为你的最佳状态会比你的普通状态带来好20倍的成果。如果你每天都能提高10%,那么这种复利效应就会非常非常大。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18日

14:04
随着夜幕降临,外卖行业的繁荣程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夜间订单量较上月激增超过150%,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消费者夜间消费习惯的变迁,更折射出外卖行业在夜间时段的巨大潜力。与此同时,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兼职骑手在行业中的占比已突破40%,成为夜间配送的主力军。下班后穿上外卖服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已成为许多人的新选择,这一转变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
14:04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上,蚂蚁数科携手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共同主办了一场聚焦深度伪造检测、定位及可解释性的专题研讨会。此次盛会不仅汇聚了全球顶尖的AI研究力量,更标志着深度伪造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蚂蚁数科与斯坦福大学在会上分别宣布开源两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度伪造数据集,这些数据集覆盖了从人类面部及动作伪造到声音克隆等多...
14:04
Anthropic的命令行编程工具Claude Code近日迎来重大功能升级,特别为编程初学者量身打造了个性化沟通风格设置,使AI编程助手在智能性与人性化方面实现新突破。用户现在可以通过/output-style命令自由定制Claude的交流方式,系统内置两种专业沟通风格,分别针对不同学习需求进行精细化设计。 解释型风格专注于深度教学,Claude会全面展示...
14:04
8月18日,上汽通用汽车与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Momenta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聚焦辅助驾驶技术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迈入新阶段,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旗下首款智能豪华轿车——别克至境L7,将率先搭载由Momenta自主研发的强化学习技术驱动的Mo...
14:04
2025年7月,中国乘用车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量高达222万辆,不仅创下当月历史新高,更实现了13%的同比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然而,与6月份相比,批发量环比下降了11%,显示出市场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从全年来看,1-7月累计批发量达到1550万辆,同比增长12.4%,整体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自主车企表现亮眼,批发量达到15...
14:04
2025年8月18日,备受瞩目的渝万高铁渠溪河双线特大桥传来捷报,成功实现主体结构合龙,为这条连接重庆与万州的现代化交通动脉的全线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座全长约953米的宏伟桥梁,不仅是渝万高铁建设历程中的关键里程碑,更是全线技术难度最大、施工挑战最严峻的工程之一。其建设过程涉及复杂地质条件、高精度结构对接等多项技术难题,对施工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
14:04
8月以来,创新药板块呈现强劲上涨态势,80余只相关概念股平均涨幅高达4.42%,展现出资本对医药创新领域的热捧。其中,南模生物、申联生物、广生堂、阳光诺和等龙头股表现尤为抢眼,单月涨幅均突破40%,成为市场焦点。值得注意的是,博瑞医药、安科生物、九洲药业、亿帆医药等4股更是吸引了超过10家机构的密集调研,显示出机构对这类企业的深度关注和潜在价值认可。 在资金...
14:04
2025年8月18日,东方财富成交额再创新高,突破300亿元大关,股价同样表现强劲,涨幅超过7%。作为中国金融信息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东方财富近期备受市场瞩目。此次股价的显著上涨,主要得益于市场交易量的激增以及投资者情绪的积极转变。成交额的突破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东方财富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其在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强大竞争力。随着市场活跃度的提升,投资者对东方财富...
14:04
2025年8月18日,权威国际研究机构IDC正式发布《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2024》权威报告,在全球云计算领域引发广泛关注。报告数据显示,阿里云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以高达24.6%的市场占有率强势领跑全国,再次确认其在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这一亮眼成绩不仅彰显了阿里云的行业影响力,更凸显了其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持续突破。 报告特别指出...
14:04
8月18日上午,BOSS直聘遭遇罕见系统崩溃事件,意外登顶微博热搜榜,引发广泛关注。众多用户纷纷反映无法正常登录App,求职和招聘活动陷入停滞。随着故障的持续,用户焦虑情绪逐渐升温,纷纷在社交平台表达不满和担忧。11点48分,经过紧急抢修,系统终于恢复稳定运行,用户陆续能够正常使用服务。此次故障具体原因尚未公布,BOSS直聘方面也未发布官方声明。此次事件不仅...
14:04
2025年8月18日,河北省正式发布《加快推动北斗规模应用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旨在全面提升北斗系统在区域内的应用水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共享、应急通信及产品检测等多个维度,为北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方案的核心亮点之一是建设国家时空大数据中心京津冀枢纽。该枢...
14:04
2025年8月18日,沪深京三市股市交投异常活跃,当日总成交额强势突破2万亿元大关,这一亮眼数据不仅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高度热情,也彰显了A股市场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从开盘到收盘,交易量持续攀升,多只权重股成为市场焦点,带动整体行情稳步上行。这一成交额的突破,不仅刷新了近期市场记录,更预示着市场信心正在逐步恢复,投资者情绪趋于乐观。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