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尚的轮回正以新的姿态席卷社交平台。曾在微博时代风靡一时的bot账号,如今在小红书掀起新一轮热潮。bot最初指代自动运行、定期发布内容的机器人程序,如准点报时bot。随着时间推移,其含义演变为由真人运营的账号,这些账号模仿机器人风格,以客观中立的方式收集和发布信息,常见于圈层文化、知识分享等领域,凭借真实分享吸引了大量同好关注。分享搞笑内容的”天秀bot”在微博积累超千万粉丝,成为典型案例。

近期,微博bot账号近乎停更,反倒是小红书成为它们的新兴阵地。今年10月中旬起,不同领域的bot账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几乎清一色使用像素风logo,搭配飘扬的彩色丝带,仿佛将时光拉回古早的杀马特时代。”如此美萌的我们bot”最具代表性,仅一条入驻笔记获赞2.8万,短短一个月涨粉11万,评论区挤满了求变美教程和穿搭建议的网友。

在小红书,类似的bot层出不穷:专注省钱的”穷鬼生活指北bot”、推荐梨形身材服装的”梨形穿搭bot”,还有”晚学家”创立的”贫贱夫妻百事哀bot”发布各类晚学课件。bot成为小红书最新的起号”邪修大法”,吸引众多掘金者。为探究小红书bot兴起的奥秘,我们与三位bot运营者深入交流。

不同于外界对bot轻松起号、遍地是广告的猜测,我们发现这些账号大多”出道即巅峰”,首篇入驻笔记热度最高,随后流量逐渐下滑直至沉寂。这些bot背后的运营者看似难逃”为爱发电”的商业化困境,但她们的故事远不止流量与变现,更承载着年少的梦想与理想主义。

单月涨粉11万,”如此美萌的我们bot”堪称小红书bot中的先驱者。该账号创建于10月18日,一个月内吸引11.2万粉丝,堪称”零帧起号”。新榜编辑部观察到,它几乎定义了后续小红书bot的画风——清一色的像素风logo,叠加蝴蝶结、丝带等可爱元素。”如此美萌的我们bot”的运营者小萌,是一位05后大三学生。她表示,这一画风源自儿时阅读的少女杂志:粉红色基调搭配蕾丝、蝴蝶结装饰,内页专栏收录变美技巧和美图分享。创建账号时,小萌想把这份少女心带到bot中。

“美萌”取自网络用语”美而萌之”,小萌希望分享一切给生活带来美好的事物。首篇入驻笔记后,小萌收到上千条私信,内容多围绕美妆、个人护理,如分享拍照滤镜、求助头发打理技巧、推荐美萌穿搭等。她感觉像是在小红书制作了一本”电子少女杂志”,大家在评论区互相分享变美经验。目前,该账号已发布87篇笔记,单篇最高点赞量3万,每条热门笔记下都有成百上千条评论。

“如此美萌的我们bot”走红后,一批bot账号随之涌现。”9.9r也可以爽买bot”主打”花小钱办大事”,邀请网友投稿分享九块九买到的好物,半个月粉丝增长至7.7万。不同于单纯搬运投稿的bot,”9.9r也可以爽买bot”的运营者拆拆更像是套着机器人壳”整活儿”。她不会直接发布网友投稿,而是从评论中汲取灵感重新编辑发布。例如,她曾发布《9.9r也可以爽买的桃黑黑元素好物》笔记,头图配上桃黑黑经典红黑色卫衣和肯德基,这条笔记获赞上千,评论区玩梗不断。这种带点抽象的小巧思成为拆拆起号成功的关键。

小红书不仅有实用主义的好物分享类bot,还有单纯内容分享型。”文科不会完蛋bot”在一片唱衰文科声中应运而生。高二文科生木木创立的账号,头像是白底黑字的”历史”二字,每篇笔记封面图都是印有账号字样的绿色图片。木木表示,封面图背景色是她从十几个深浅不一的绿色中挑选的,认为这个颜色古朴,契合外界对文科生的”书呆子”刻板印象。目前,该账号拥有超8000个粉丝,成为文科生抱团取暖、交流学习经验的精神角落。

与此同时,一些品牌官方账号也加入bot大军。名创优品起名”快乐老家回忆bot”,瑞幸咖啡自称”老喝家bot”等。新榜旗下小红书数据工具新红显示,近30天,小红书#bot话题新增浏览增量达1204.28万次,相关笔记预估阅读数为2087.2万次。

出道即巅峰的bot们,困在流量中。零门槛、起号快既带来红利,也导致同质化现象。大量账号围绕平价好物、氛围感穿搭推荐,甚至出现套用其他bot账号名的情况。拆拆直言:”关注10个bot,其中有8个都能像消消乐一样自动消除了。”内容同质化之外,还有暗广问题。bot的核心吸引力在于”真实网友分享”,但流量增长后,一些博主和商家开始在评论区”夹带私货”,影响用户体验,bot运营者需自行辨别删除。

小萌提到自己每天要花三个多小时运营账号,其中很多时间用于识别暗广。识别暗广或许算”甜蜜的负担”,但更严峻的挑战是流量下滑。小萌、拆拆和木木都表示,账号大部分粉丝来自首篇入驻笔记,近期笔记流量和粉丝增速都在放缓。”如此美萌的我们bot”近期单篇笔记点赞量仅一两百,流量与巅峰时期差距明显。

流量下滑导致网友投稿减少,运营者可能面临无内容可发的情况。为此,一些运营者尝试调整发布时间、二次编辑投稿等方式增加曝光。小萌从早上9点测试到晚上12点,最终确定晚上8点到10点为最佳发布时段。有时投稿数据表现一般,她会调整语序、更换头图或在图片中涂鸦、圈出重点。每条笔记的话题选择也十分考究,她会搭配热门和热度低的话题。

商业化方面,多位bot运营者表示,相比同粉丝量级账号,bot商业化确实不易。由于没有人格化特征,较难接到品牌合作,即便粉丝量足够,报价也不会太高,过度商业化还可能招来粉丝反感。新红数据显示,”如此美萌的我们bot”近期商业作品占比为2.13%,低于90%同级达人。小萌表示,通过bot赚的钱尚不能支撑全职运营,只能当作爱好兼职。

从微博到小红书,bot承载的理想与生意从未改变。当下小红书bot的困境,早在微博bot盛行时期就已显现。2018年,bot在微博迅速走红。”千禧bot”的运营者提到,开通后数小时收到大量投稿,当天粉丝量破万,几天后超10万。同时,微博出现安利明星或扒明星黑料的bot,如以吐槽张艺兴走红的”嘲羊区bot”。”嘲羊区bot”原名”张艺兴bot”,收集张艺兴黑料走红,但出圈后账号被封禁,后用”嘲羊区bot”重生,粉丝量一度超百万。当时网友关注它,大多是为了看乐子。”嘲羊区bot”并未存活太久,被张艺兴起诉后,运营者以50万卖掉账号,目前已被广告”占领”。

内容同质化、受饭圈文化侵扰等问题,也或多或少在其他微博bot账号上演。随着短视频直播、其他社交平台的兴起,微博bot逐渐淡出互联网话题中心。作为亲历者,拆拆有些怀念微博时代的bot账号,认为它们更有趣,如分享猫猫丑照的”丑猫bot”、恋爱脑bot等,反观小红书bot有些过于相同无聊。部分微博bot账号作为05后,小萌和木木表示自己几乎没有关注过微博bot。小萌的bot启蒙始于QQ空间,上小学时关注了许多分享心情、零食、穿搭的bot账号,现在还会经常看它们内容。08年的木木则以为bot是近期小红书兴起的新鲜事物,单纯看到许多人通过bot起号,遂火速加入。

尽管平台不同,但bot作为一个爱好圈层聚集地,其交流与分享功能仍在持续发挥作用。木木在经营账号时,了解到许多同样作为高二文科生的学习困惑与就业迷茫,虽然前路未可知,却一起脚踏实地,这让她坚信文科不会完蛋,打算报考心理学或历史学。

从微博到小红书,bot就这样在一代代人的传递中,扎根于互联网,慢慢变成承载兴趣、连接同好的”精神角落”。这样旧事物”卷土重来”的故事,或许还会在互联网不断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