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7月23日重磅消息,备受社会关注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将于9月1日正式落地执行。其中关于限速25公里的规定引发广泛讨论,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一标准其实早在6年前就已确立。据国内权威媒体报道,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电动自行车违规改装现象,市场监管总局已启动严厉整顿行动。此次限速规定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从源头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公众出行安全。
近日发生在湖南桃江的一起悲剧性事件,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两名高一学生因骑乘改装电动两轮车遭遇严重事故,最终不幸身亡。经调查确认,涉事车辆经过非法改装,最高时速可达惊人的100公里。桃江陶女士悲痛地回忆,事发当天儿子与同学试乘刚改装好的电动两轮车,仅40秒后便发生惨剧——儿子被甩出车外撞击围墙当场身亡,骑车同学也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世。
事实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早在2018年就已正式实施,将限速标准从之前的20公里/小时调整为25公里/小时。该规范自2019年起全面执行至今,旨在规范行业发展,维护公共安全。然而在严查之下,部分商家为牟取暴利,开始采用更隐蔽的手段规避限速规定。业内人士透露,这些商家通过在仪表盘上虚标最高时速为25公里/小时的方式,制造”无论骑得多快都不会超速”的假象。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解限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解码器修改系统参数,二是直接更换控制器。这些操作技术门槛低,且从车辆外观完全无法识别,仪表盘显示的数值也始终维持在25公里/小时的法定标准。但专家警告,任何形式的解限速行为都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一旦车辆参数被人为修改,制动系统可能因超负荷工作而失效,极易引发不可预料的危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