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BBC 一篇深度调查报道揭露了令人震惊的真相:一个国际网络诈骗团伙正利用 Facebook 平台,大规模传播 AI 生成的虚假大屠杀受害者图像,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这些精心制作的假图像不仅以假乱真,更让致力于保护大屠杀记忆的组织和幸存者家属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痛苦。
面对这场由 AI 技术驱动的网络诈骗,Meta(Facebook 的母公司)也未能幸免于批评。有评论指出,其平台上的算法机制无意中助长了这种将历史惨剧娱乐化的趋势,让本应被铭记的悲剧变成了一种“情感游戏”。事实上,二战期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真实照片极为稀少,仅有少数几幅流传至今。然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网络上却涌现出大量 AI 生成的假图像,声称展示集中营的日常生活场景,例如囚犯在拉小提琴、恋人于栅栏边重逢等感人画面,这些内容累计获得了数万次点赞和分享。
奥斯维辛纪念馆发言人帕维尔·萨维基对此表示强烈愤慨:“这里有人在编造故事…… 这是社交媒体上奇怪的情感游戏。”他严肃地强调,这绝非游戏,而是需要被永远铭记的真实历史和人类苦难。BBC 调查发现,这些虚假图像的源头主要来自一个以巴基斯坦为基地的内容创作者网络。这些网络通过 Meta 的内容变现计划,试图从传播虚假历史内容中牟取暴利。
其中,一个名为阿卜杜勒·穆吉斯的账户声称,仅通过社交媒体就赚取了20,000美元,其账户在四个月内的内容观看量更是高达12亿次。这些 AI 生成的图像质量低劣,通常被称为“AI 垃圾”,却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奥斯维辛博物馆在6月发出的警告指出,这些账户会窃取其发布的内容,通过 AI 模型加工后,不仅扭曲历史细节,甚至完全虚构受害者的故事。
随着假图像的泛滥,奥斯维辛纪念馆的使命也受到严重威胁。许多用户在其 Facebook 帖子下评论称“这是一张 AI 生成的照片”,这种质疑声让纪念馆倍感压力。一些幸存者和家庭成员对此现象感到极度困惑和悲伤。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的罗伯特·威廉斯博士表示,他们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感到深深遗憾。
Meta 方面则辩称,虽然他们并不故意鼓励用户发布虚假故事,但其系统算法确实倾向于奖励高互动的内容,这在客观上为这类低质量内容提供了生存空间。BBC 进一步调查发现,除了巴基斯坦,来自印度、越南、泰国和尼日利亚的 AI 垃圾账户也参与了这一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部分内容创作者并未直接参与制作大屠杀图像,但他们同样活跃在相同的社交媒体群组中,认为历史内容是吸引流量的可靠驱动力。
随着这些虚假历史图像的持续泛滥,大屠杀历史的真实性正面临严峻挑战。威廉斯博士呼吁全球社会警惕这种极端操控历史的方式,避免让宝贵的历史记忆被肆意篡改。这一事件不仅是对大屠杀幸存者情感的再次伤害,更是对人类历史尊严的严重亵渎。
划重点:国际诈骗团伙利用 AI 生成虚假大屠杀图像,在 Facebook 上引发争议。相关组织表示,这种行为让幸存者及家属感到痛苦,破坏了对历史的尊重。Meta 虽然不鼓励发布虚假内容,但其平台算法导致低质量内容获得高互动,从而促使了这一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