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为Neon Mobile的神秘应用,正以惊人的速度席卷美国App Store,其商业模式引发广泛关注。这款应用承诺通过录制用户通话并出售音频数据给AI公司,为用户带来可观收入,甚至宣称年入”数百至数千美元”。这一创新模式使其迅速攀升至苹果美国App Store社交网络类别的亚军位置,并连续多日霸占免费社交应用排行榜前列。
Neon Mobile的官网详细展示了其盈利机制:当用户与其他Neon用户通话时,每分钟可获得30美分的报酬;与非Neon用户通话时,每日最高奖励可达30美元。此外,该应用还设有推荐奖励机制,鼓励用户邀请新朋友加入。根据Appfigures的数据,这款应用于9月18日还默默无闻地位列社交网络类别第476位,却在短短数天内实现惊天逆袭,跃升至第10位,并一度成为周三上午的第七大热门应用。
然而,Neon Mobile的商业模式暗藏玄机。根据其服务条款,该应用具备捕获用户所有来电和去电的能力。尽管营销宣传中声称仅录制用户单方通话,但实际条款却明确指出,所有通话数据将被出售给”AI公司”,用于”开发、训练、测试和改进机器学习模型、人工智能工具和系统以及相关技术”。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AI技术对个人隐私领域的渗透,更反映出市场用户对隐私与微薄收入的现实权衡。
Neon的服务条款中包含对用户数据的极其宽泛授权,赋予公司”全球性、独占性、不可撤销、可转让、免版税、全额付清的权利和许可”,涵盖数据销售、使用、存储、传输、展示、表演、传播、修改、衍生创作及分发等全方位操作。此外,条款还涉及测试功能的详细规定,但这些功能缺乏明确保证,可能存在诸多隐患。尽管如此,从法律角度看,Neon的技术实现方式可能并无违规之处。Blank Rome律师事务所的Jennifer Daniels指出,”单方面录制”的设计巧妙地规避了窃听法律,因为多数州要求双方同意才能录音。Greenberg Glusker律师事务所的Peter Jackson则认为,这种”单方面转录”的表述更像是一种后门操作,暗示Neon完整录制通话后仅删除对方内容。
数据匿名化程度同样引发担忧。Neon声称在出售数据前会删除用户姓名、邮箱和电话号码,但并未说明AI合作伙伴如何使用这些数据。语音信息可能被用于制造虚假通话,或被AI公司用于开发定制化语音模型。Jackson警告:”一旦你的声音泄露,就可能被用于欺诈。结合你的电话号码和语音信息,他们可以创建你的模拟声音进行各种不法行为。”此外,Neon并未披露其AI合作伙伴的具体信息,也未说明这些实体可对数据进行何种后续处理,进一步加剧了隐私风险。
尽管Neon的技术实现可能合法,但其应用场景却令人深思。在AI会议助手和AI设备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录音。Jackson指出:”知识工作者乃至所有人,都渴望高效完成工作,但代价往往是隐私的丧失。”这种”数据变现”的趋势背后,是个人对隐私边界的模糊认知。不幸的是,当人们急于获取微薄收益时,可能在不经意间泄露了更多敏感信息,将他人隐私置于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