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宫针对人工智能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旨在规范聊天机器人的发展方向,防止其出现所谓的“觉醒”倾向,并以此控制其潜在的政治立场。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是科技发展与政治干预之间日益紧张的博弈。
在一次备受关注的讲话中,前总统特朗普尖锐地指出,在现任总统拜登的执政期间,人工智能公司被迫大量雇佣所谓的“觉醒”人士,他认为这种倾向“一点也不酷”。特朗普进一步批评当前人工智能模型普遍存在的党派偏见,并直指其内容中充斥着“批判种族理论”等不当元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特朗普果断签署了一项名为“防止联邦政府出现觉醒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该命令的核心要求是,政府机构在采购大型语言模型(LLM)时,必须确保这些模型能够“真实地响应用户寻求事实信息或分析的提示”。同时,这些模型应优先考虑历史准确性、科学探究和客观性,成为真正中立、无党派的工具,而非为了迎合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等意识形态而操控用户反馈。
特朗普在讲话中对DEI的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声称其涉及到压制或扭曲与种族或性别相关的事实信息,操控模型输出中的种族或性别代表性,并引入批判种族理论等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眼中,这些通常被用来指代民权、社会正义和多元化计划的DEI措施,实际上却成为了扭曲事实、操纵舆论的工具。
目前,白宫的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已被指示在120天内发布进一步的指导文件,以细化行政命令的实施细节。尽管这项命令的具体影响尚不完全明确,但可以预见的是,其波及范围不仅会局限于政府服务领域,还可能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主要法学硕士学位领域,对科技与法律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这一政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科技与政治交织日益加深的今天。白宫的行动不仅试图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更是在科技伦理与政治立场之间划下了一条新的界限,未来其影响如何演变,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