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OpenAI基于大语言模型发布了聊天应用ChatGPT,推出仅一个月活跃用户破亿,迅速吸引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ChatGPT的出现将人工智能推向全球关注的中心舞台,大语言模型带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据统计,目前全球大型语言模型相关的创业公司已超过200家,投资总额达到70亿美元。TechCrunch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个季度全球人工智能的投资已达到56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融资较高的创业公司包括Anthropic、Cohere、AI21Labs等,这些公司的技术都建立在大型语言模型的基础之上。

大模型落地的挑战

对于个人用户,大语言模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个性化体验。它能够与用户进行流畅的对话,并提供即时且针对性的回应。借助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AI写作助手,用户能够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文章草稿,其风格与用户贴合,极大提高了内容创作效率。然而,大模型要在企业侧真正落地仍然面临很大挑战,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大模型专业深度不够,数据更新不及时,缺乏与真实世界的连接。例如,在法律政策解读、电商客服、投资研报等专业领域中,由于大型模型缺乏足够的专业领域数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大模型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大模型有Token的限制,记忆能力有限。大家之所以惊艳于ChatGPT流畅丝滑的对话能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支持多轮对话。用户提问时,ChatGPT不但能理解意图,而且还能够基于之前的问答做综合推理。然而,大模型由于Token的限制,只能记忆部分的上下文。比如ChatGPT3.5只能记忆4096个Token,无法实现长期记忆。

用户对于数据安全的担忧。大模型的出现让AI成为一种普惠技术,人人都可以基于大模型构建AI的应用。AI技术本身不再是商业壁垒,数据才是。而企业要想利用大模型构建商业,必须将自己的数据全部输送给大模型,以进行推理和表达。如何在数据安全可控的情况下使用大模型技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用大模型的成本问题。目前有两种模式可以使用大模型,一是将大模型本地化,用于再训练形成企业专有的模型。二是利用公有云模型,按照请求的Token数量付费。第一种方式成本极高,大模型由于有数千亿的模型参数,光部署计算资源的投资就得上亿。重新训练一次模型也需要近千万的投入,非常烧钱。这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完全无法承受的。第二种方式企业构建的AI应用可以按照Token数量付费,虽然无需一次性的大额投入,但成本依然不低。以OpenAI为例,如果对通用模型进行微调(Fine-tuning)后,每使用1000个token(约600汉字)需要0.12美金。

企业级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有三个解决方案:

第一是将大模型部署到企业本地,结合企业私有数据进行训练,打造垂直领域专有模型。

第二是在大模型基础上进行参数微调,改变部分参数,让其能够掌握深度的企业知识。

第三种是围绕向量数据库打造企业的知识库,基于大模型和企业知识库再配合Prompt打造企业专属AI应用。从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角度考虑,第三种是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大致实现方式如下所示。企业首先基于私有数据构建一个知识库。通过数据管道将来自数据库、SaaS软件或者云服务中的数据实时同步到向量数据库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调用大模型的Embedding接口,将语料进行向量化,然后存储到向量数据库。当用户与企业AI应用对话时,AI应用首先会将用户的问题在企业知识库中做语义检索,然后将检索的相关答案和问题以及配合一定的prompt一并发给大模型,获得最终的答案之后回复给用户。

该方案有如下优势:

充分利用大模型和企业优势: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知识,又可以利用大模型强大的表达和推理能力,二者完美融合。

使AI应用具备长期记忆:Token的限制使大模型只能有短暂的记忆,无法将企业所有知识全部记住。利用外置的知识库,可以将企业拥有的海量数据资产全部整合,帮助企业AI应用构建长期记忆。

企业数据相对安全可控:企业可以在本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库,避免核心数据资产外泄。

落地成本低:通过该方案落地AI应用,企业不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建设自己的本地大模型,帮助企业节省动辄千万的训练费用。

大模型中间件

企业要落地该知识库方案仍然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总结下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知识库的构建。企业需要将存在现有系统中的语料汇总到向量数据库,形成企业自有的知识空间,这个过程涉及数据采集、清洗、转换和Embedding等工作。语料来源比较多样,可能是一些PDF、CSV等文档,也可能需要接入企业现有业务系统涉及比如Mongodb、ElasticSearch等数据库,或者来自抖音、Shopify、Twitter等第三方应用。在完成数据的获取后,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或者转化。这个过程中,从数据源实时地获取数据非常重要,比如电商机器人需要实时了解用户下单的情况,政策解读机器人需要了解最新政策信息。另外,对于数据Embedding的过程中涉及到数据的切块,数据切块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后面语义搜索的效果,这个工作也需要非常专业的NLP工程师才能做好。

其次是AI应用的集成。AI应用需要服务的用户可能存在于微信、飞书、Slack或者企业自有的业务系统。如何将AI应用与第三方SaaS软件进行无缝集成,直接决定用户的体验和效果。

第三是数据安全性的问题。这个方案没有完全解决数据安全性的问题,虽然企业的知识库存储在本地,但是由于企业数据向量化的过程中需要调用公有云大模型Embedding接口。这个过程需要将企业数据切块之后发送给大模型,一样有数据安全的隐患。

对于上述大模型落地问题的解决,大模型中间件是其中的关键。什么是大模型中间件?大模型中间件是位于AI应用与大模型之间的中间层基础软件,它主要解决大模型落地过程中数据集成、应用集成、知识库与大模型融合等问题。下图给出了企业AI应用的典型软件架构,一共分为大语言模型、向量数据库、大模型中间件以及AI应用四层。大语言模型为AI应用提供基础的语义理解、推理、计算能力,向量数据库主要提供企业知识的存储和语义搜索。而大模型中间件解决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提供语料的实时采集、数据清洗、过滤、embedding。同时,为上层应用提供访问大模型与知识库的入口,提供大模型与知识库的融合、应用部署、应用执行。

常见的大模型中间件

自去年ChatGPT发布以来,短短几个月内就涌现出了不少新的大模型中间件项目。例如,面向AI应用的编程框架Langchain在GitHub上短短几个月内收获了超过4万个Star。Langchain旨在简化开发者基于大型语言模型构建AI应用的过程。它为开发者提供了多模型访问、Prompt的封装、多数据源加载等多种接口,让开发者构建AI应用更简单。Llamaindex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开源项目,它目标是为大型模型提供统一的接口来访问外部数据。比如Llamaindex的Routing为开发者语义检索、基于事实混合查找、访问总结数据可以提供统一索引。Vanus AI 是一个无代码构建AI应用的中间件,用户通过Vanus AI可以分钟级构建出生产可用的AI应用。它同时提供了实时知识库构建、AI应用集成、大模型插件等能力。Fixie是一家初创公司,近期刚刚融资1200万美金,该公司的目标是构建、部署和管理大型模型代理平台,以更好地响应用户的意图。

对近期项目进行了梳理,形成下图的AI Stack。企业的私有业务数据通过 Embedding组件转化成向量后可以存储到Milvus、Pinecone等向量数据库中。目前通过Llamaindex、Vanus Connect可以批量获取PDF、CSV等文件并Embedding并存储到向量数据库中。AirOps、Vanus AI等AI Ops平台可以连接大模型和企业知识库帮助用户一站式构建AI的应用。如果AI应用需要连接第三方的应用执行操作可以通过Fixie或者Zapier等提供了插件。

总结

本文围绕大模型在企业落地所面临的挑战展开,提出了大模型中间件的概念。大模型中间件是基于AI应用与大模型之间的中间层基础软件,它可以打通企业AI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构建AI应用的必备软件。本文提出了企业AI应用软件的典型架构,并指出了大模型中间件在AI软件中的定位以及核心作用。最后,文章介绍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大模型中间件,并阐述了不同的大模型中间件在落地应用过程中具体作用。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1日

08:50
2025年11月20日,特斯拉中国正式向Model 3、Model Y、Model S及Model X等全系车型分批次推送了2025.38.11版本软件更新。此次升级内容丰富,不仅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创"主题光轮摩托玩具,还优化了Apple音乐播放列表的体验,并新增了Tesla应用登录媒体功能,让音乐娱乐更加便捷。 在驾驶辅助方面,此次更新允许驾驶员在设...
08:50
2025年11月20日,开源社区迎来重大突破——LibrePods项目在GitHub上发布全新版本,成功解锁了AirPods在安卓和Linux平台上的多项专属功能。这一创新成果由开发者Kavish Devar主导研发,为安卓和Linux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AirPods使用体验。 该项目彻底改变了AirPods在安卓设备上的功能限制,让用户能够享受到与i...
08:50
2025年11月21日,全球领先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正式宣布与音乐迁移解决方案提供商TuneMyMusic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出一项创新功能,旨在打破平台壁垒,让用户能够轻松将其他音乐平台的歌单无缝迁移至Spotify。这一便捷服务已开始逐步向全球用户上线,标志着音乐收藏自由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用户只需通过Spotify移动端应用程序,在「你的...
08:19
特斯拉在佛罗里达州Land O’ Lakes迎来历史性时刻,当地首座由第三方企业拥有的Supercharger超级充电站正式启用。这一里程碑项目由Suncoast Credit Union斥资购置,精心打造了8个V4超充桩,最高充电功率可达325kW,为电动车用户带来极致充电体验。更值得一提的是,该站点巧妙融入了当地独特的动物形象设计元素,不仅彰显地域特色,...
08:19
微软于本周四携手动视公司及Xbox团队,正式宣布将备受推崇的经典文字冒险游戏《魔域(Zork)》三部曲以MIT许可证公开源代码。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不仅让这款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传奇游戏重焕生机,更彰显了科技巨头对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定承诺。 《魔域》系列由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于1977至1979年间精心打造,作为早期电子游戏中的奠基之作,该系列凭借...
07:49
Meta于本周四正式宣布推出全新升级版Hyperscape平台,为用户带来突破性的多人共享高拟真虚拟空间体验。这一创新功能允许用户通过佩戴Quest 3或Quest 3S头显,扫描现实房间环境,并即时将其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场景。用户不仅能够独自探索虚拟世界,更可以邀请最多8位好友共同进入该空间进行实时互动,未来Meta还计划逐步提升参与人数上限,打造更宏大的...
07:49
2025年11月20日,科技界迎来重大突破谷歌正式宣布,Pixel 10系列手机已成功集成苹果“隔空投送”功能,使得安卓与iOS设备之间的原生文件互传成为现实。这一创新举措由谷歌独立完成,尽管尚未获得苹果的官方认可,但已引发全球科技用户的广泛关注。谷歌通过自主研发的兼容方案,巧妙地实现了对AirDrop协议的支持,并经过严格的内部及第三方安全测试,确保了跨平...
07:49
戴尔于本周四正式发布全新Pro Max 16 Plus移动工作站,这款尖端设备搭载了高通AI 100独立NPU芯片,实现了本地AI推理的突破性应用。作为业内首款支持本地AI推理的移动工作站,Pro Max 16 Plus将为企业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体验。 首批上市的机型预装了Ubuntu 24.04 LTS操作系统,为专业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同时...
07:49
2025年11月20日,苹果公司携手洛杉矶设计师Bailey Hikawa,正式发布了一款专为残障用户打造的限量版MagSafe配件——"Hikawa手机握把与支架"。这款创新产品售价70美元,采用亲肤硅胶材质,提供两种舒适的颜色选择,旨在帮助握持困难的用户更轻松、更稳定地使用iPhone。其设计灵感源于广泛的用户访谈,充分体现了实用性与舒适性的完美结合。苹...
07:49
2025年11月21日,全球科研界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科学家首次成功培育出具备完整功能神经网络的类脑组织。这一突破性成果在《先进功能材料》国际权威期刊上重磅发表,标志着生物医学研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值得注意的是,该类脑组织完全摒弃了传统实验中依赖动物来源材料和生物涂层的方式,实现了全合成、无污染的培育过程,这不仅极大提升了实验的纯净度,更彰显了科研...
07:49
2025年11月21日,人工智能领域迎来重磅合作消息OpenAI与全球知名电子制造巨头富士康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启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硬件的设计研发新篇章。此次合作将聚焦于美国本土制造,双方将携手推进高性能AI硬件的本土化生产进程。OpenAI将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为富士康提供全方位的硬件需求洞察与前瞻性技术指导,助力其在美国工厂实现A...
07:49
2025年初以来,国内头部量化私募机构纷纷加速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对这一前沿技术的强烈关注与战略重视。在DeepSeek等AI模型引发市场热烈讨论后,“量化+AI”融合模式迅速成为投资圈热议焦点,吸引众多机构积极跟进。这些头部机构采取了多元化的战略路径,彰显出各自独特的创新思路。部分机构创始人选择亲自创办科技公司,将目光投向AI+医疗等非金融应用场景,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