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王敏,编辑黎明,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发布。过去半年多,ChatGPT横空出世,引爆AI大模型热潮,业界普遍认为,AI已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一场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铺开。AI浪潮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无人能够置身事外,从繁华都市到宁静县城,AI的身影无处不在。当比互联网更为宏大的机遇浮出水面时,谁也不愿错失这股时代东风。时刻保持敏锐的商业嗅觉,瞄准商机的公司CEO们,内心既充满期待又深感焦虑。期待的是新变革孕育新机遇,焦虑的是在这场巨变中是否会被时代抛下。深燃与几位已投身AI浪潮的CEO深入交流,探寻他们在这场变革中的所思所想。面对这波浪潮,AI领域创业者的核心压力在于构建自身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以电商、广告为主业的中小公司CEO,则更关注细节,通过AI新工具实现降本增效;而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已不满足于仅仅作为大模型的使用方,而是主动出击,进行垂直场景的适配研发。他们既焦虑方向的选择,更焦虑落地场景的打造。短期内,他们希望借助AI降本增效,但从长远来看,更期待将AI打造为新的增长引擎。尽管这一轮变革才刚刚拉开帷幕,但AI战场的枪声已悄然打响,CEO们必须争分夺秒排兵布阵,既要谋求发展,更要确保生存,全力以赴向前冲刺,已成为唯一选择。AI浪潮席卷,CEO们纷纷卷入这场竞速赛
自2022年起,CEO们的焦虑情绪逐渐蔓延。随着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点燃技术界的热情,AI绘画领域首当其冲,成为最先遭遇冲击的领域。作为AI绘画领域的创业者,6pen创始人王登科向深燃坦言,去年Stable Diffusion开源后,他一度感到无所适从,“只能使用它,否则很快会被竞争对手超越。”他深知,唯有快速行动,聚焦长期价值点,尽管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但这是唯一能活下去的方式。年底时,ChatGPT的横空出世,更是让一批CEO们感到震撼,喜忧参半。“ChatGPT一发布,我们就感受到了冲击,没想到这次技术大爆炸来得如此迅猛。”数据智能赛道企业StartDT CEO、奇点云创始人行在向深燃表示,“起初我们因未知而焦虑,不知新技术将带来哪些影响,但更多的是兴奋,这意味着更多机会的涌现。”创业近两年的莲木叙青春零食店主理人YiYi,今年上半年也因AI浪潮而焦虑。“去年ChatGPT刚发布时,我只是试用过,并未感到震惊。”她说,“但今年春节后回来,发现身边的朋友和同事都在讨论ChatGPT,周围的热烈氛围让我意识到,若再无动于衷,必将被时代抛弃。”今年5月前,国内外AI大模型相关新动态层出不穷,进一步加剧了CEO们的焦虑。然而,焦虑之余,CEO们也在加速行动,今年疯狂学习AI新知识已成为常态。中小公司CEO,尤其是电商行业,更焦虑于AI新工具的落地应用。4月,在周围环境的推动下,YiYi花费数千元报名了ChatGPT社群学习课程,“我想要驾驭AI工具,而不是被工具驾驭。”YiYi对ChatGPT的需求涵盖了品牌活动策划、文案细节优化、社群运营维护、客服话术改进以及消费者沟通渠道推广等多个环节,因此她精心筛选的学习社群汇聚了品牌营销市场总监、新媒体从业者、中小型企业主等各领域人才,共同探索如何将ChatGPT与自身领域结合。两位从互联网大厂走出的年轻人,在电商、Web3领域拥有多次创业经验,今年年后看到AI浪潮的火爆,便投身于“AI服务商”的创业浪潮中,以“小正”为品牌IP,对外提供AI工具培训服务。其客户群体主要为电商行业的中小公司,以及部分大型外企的市场部门。小正向深燃表示,中小型电商企业更关注落地效果,对细节尤为注重,例如要求AI生成一个拴狗绳的图片,企业会关心AI画出的图像能否与网上照片中的摆放方式一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也源于中小型电商企业在运用AI工具培训方面的明显提升,无论是电商营销还是店铺装修,都能借助AI工具快速实现提效。行业头部公司或具有一定体量的企业,则更焦虑于方向选择,如何将现有业务与AI结合,或借助AI开拓新业务。百度集团副总裁侯震宇曾公开表示,文心一言发布初期,3月份到访百度的客户多为各公司一把手、CEO带队,他们兴奋于大模型无所不能,想法天马行空。行在表示,去年下半年,奇点云内部已召开战略会,抽调力量跟进大模型研发,ChatGPT的出现更是令人惊艳。今年年后,公司内部又组织了一场极客夜谈,同步提升对AI新变革的认知,以确立新的发展方向。智能客服企业天润融通CEO吴强曾指出,AI激活了客户心智,调动了兴趣,若企业跟不上客户的关注方向,将被市场淘汰。“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层第一时间关注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变化,并迅速推动大模型相关领域的研发与场景挖掘。”天润融通首席科学家田凤占向深燃透露,ChatGPT发布后,内部立即开展研究和测试,发现其在语义理解、推理计算上表现卓越,犹如iPhone开启了智能机的全新使用体验。与此同时,客户们也开始积极寻求服务,“在大模型领域,谁用得快、用得好,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省钱、赚钱,全靠AI
5月以来,大厂大模型的新动态相比前两三个月有所减少,市场情绪也随之降温。经过近半年的探索,CEO们的方向逐渐明晰。当AI绘画行业遭遇强者的冲击后,6pen的商业化受到波及。王登科表示,“去年6pen还能盈利,但到年底,虽然用户增长,但收入下降,因为市场上许多产品免费,而6pen未能找到差异化的收费点。”王登科表示,他们不仅希望将AI作为核心工具,更希望通过它创造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例如,他们最近正在尝试一个“故事宇宙”项目,这是一个人与AI共同创作故事的平台。他认为,在AI绘画领域,99%的公司在技术层面没有壁垒。但这不代表公司没有竞争力,壁垒可能存在于产品能力和用户社区建设上。产品能力指的是能否找到可落地的商业场景,而用户社区则是指能否让用户在平台上建立连接,产生内容,这些内容并非像AI绘画那样散乱无章,而是具有故事性和连贯性。一部分拥有稳定业务的中小公司CEO,已通过AI实现降本增效。“毫不夸张,一年下来至少能节省10万元人工成本。”YiYi说道,莲木叙深耕健康食品领域,多渠道发展,日常运营成本较高。有了ChatGPT,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免费的GPT员工,相当于同时拥有了“直播运营+小红书运营+社群运营+私域运营+文案编辑”。过去一个多月,YiYi发现,通过“偷懒式”提问往往只能得到泛泛而谈的方案,而学会提供数据提问后,则能逐渐获得定制化方案和创意,这时一些基础运营相关工作就不再需要专门实习生来完成,公司原本10人的岗位,目前已精简至6人。小正向深燃透露,由于培训效果显著,他们的小团队在春节后的两三个月里已服务近20家企业,每家公司收费3-5万元,营收约50万元。在为企业提供培训的过程中,小正发现,仅提供培训并不能满足所有客户需求,因此下一步计划为这些公司提供模型能力,利用市场上已有的通用大模型接口进行预先调试,使模型更符合企业需求,这样技术难度不大,成本也不高。小正当前的培训业务,完全可以为未来的新业务导流。许多公司开始将AI大模型的应用落地,或将AI大模型作为创收新业务提上日程。侯震宇曾提到,到5月,找到文心一言的人职级有所降低,不再是公司一把手,而是业务或技术负责人,这也意味着文心一言已开始真正落地。行在表示,奇点云在AI方面的战略落地,一方面是内部提效,例如Code Review以前由人工完成,现在结合机器审查代码效率更高;此外,市场部借助AI提供文案、图片创意,也是AI提效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则是产品升级。大模型领域,目前开源社区的进展非常繁荣。在AI模型探索上,奇点云更侧重开源和单卡专精模型的方向,希望在特定场景和方向提供私有化部署。“手里有数据可以直接导入到单卡专精的模型里,而不需要上传到ChatGPT这类通用大模型,这便是数据智能企业的优势。”经过去年年底以来的系列测试,田凤占提到,天润融通通过将客户应用场景、AI技术、大语言模型技术充分融合,于今年4月发布了客户联络领域的大语言模型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钉钉总裁叶军曾向深燃表示,对于部分SaaS企业而言,为企业做专属模型,也是一门不错的产业链生意。
AI变革,才刚刚开始
“这次AI的革新,不是短暂的风口,也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一个确定性的东西,是划时代的变革。”技术出身的行在更了解这次变革的具体内涵,他表示,“未来三年内,行业肯定会有大的变化,现在还处于早期。”当前,AI的发展在大多数领域仍处于朦胧期。在电商行业的许多中小企业中,AI工具的作用已初步显现,短期内仍以降本增效为主。“我们现在相当于在试验MVP版本,但对于AI的落地,需要长期的运营和维护,短期内可能难以在收入上看到效果。”YiYi对深燃说道。“短期内,AI一定以帮我们省钱为主,降本增效、效率提升之后,就可以用人脑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现在YiYi正在结合各领域专业人士总结的ChatGPT实操运行手册进行落地,争取在电商+AI这个垂直领域形成成熟的实操经验和可复制的模型方案,将解放出来的人力逐步转化为生产力。只是,AI何时能成为电商公司新的业务板块并为公司带来创收,目前仍在积极探索中。王登科认为,AI浪潮的影响,总体上正面大于负面。“它把整个行业给带热了,尽管行业竞争者增多,但大量用户进来,就意味着有更多新的机会。”只是,国内对于大模型的探索,仍处于早期。即便是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等大模型,目前都还处于内测阶段。而那些开始探索中小模型的企业,更是尚未收获第一桶金。行业仍在等待AI实现规模化创收的临界点。身处AI变革中的每个人,都需要顺势而为。不过,中层高管或底层员工,更卷AI工具的实操,YiYi在与同行交流时发现,一般公司中层或底层员工会更加关注与这一波AI潮流的结合,一方面更害怕被替代,另一方面也希望多些升职加薪的筹码。而CEO们更卷方向决策。AI领域CEO们焦虑的是,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构建起自己的行业壁垒。非AI行业的老板们,虽然拥有稳定的业务,也有选择的空间,可以找合适的人来做这项业务,但如何将AI与现有业务结合,也是一个挑战。如何快速梳理,进行决策,对他们也是一场考验。小正向深燃表示,中小公司往往会自上而下推动AI的普及,他们已有成熟的业务板块,不太担心被AI取代,反而对同行竞争有着更大压力。“企业老板们也会来找我们打听同行在AI落地上的新进展。”小正说道,当圈子里的人都在加速AI落地时,走在后面的人,就一定会有焦虑感。YiYi向深燃表示,许多创业老板的想法是,“下一个员工,何必是人工”,CEO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AI员工来取代人工,毕竟0元雇佣一位市场平均薪资达1万元的高级总监,不用交社保且24小时随时待命,作为老板很难拒绝。但无论如何,AI汹涌之时,CEO们也必须极速向前奔跑,才能在这一波平台型机会中分得一杯羹。竞速跑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比拼将会更加激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