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85大学教授沉迷短剧的话题冲上热搜,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拥华成为焦点。他在课堂上公开表示沉迷短剧,并引用短剧内容进行教学,引发热议。有人质疑大学教授应潜心研究,不应”不务正业”,但也有人欣赏汤教授积极接纳新事物的态度,认为他借短剧探讨中文系现存问题,真诚且可贵。
短剧已向各圈层用户渗透,从普通白领、下沉市场用户到学术人士。根据《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截至今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总规模达6.96亿,覆盖近七成网民。若是一款互联网产品,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定会获得广泛拥护,但短剧作为娱乐形态,仍在不断自证其价值。
短剧规模爆发与商业模式变迁密切相关,尤其是用户观看从收费到免费的变化。红果短剧的崛起提供了典型例证。2023年8月上线时,其月活用户仅为32万,但凭借免费模式(用户通过观看广告解锁剧情),两年间用户规模突破2亿,增长625倍。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红果短剧月活用户在2023年12月突破2000万,2024年3月达5400万,9月超1.2亿,12月达1.58亿,2025年6月首次超越优酷2亿月活。
短剧行业用户规模增长与免费模式呈正相关。艺恩数据显示,2023年短剧用户超5亿,年轻用户占比近六成;DataEye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短剧用户达6.96亿,呈现全龄化渗透。红果短剧用户增量高于行业总增量,可能不仅吸纳了新增用户,还从其他平台争取了存量用户。
目前,短剧免费模式已成为市场主流。DataEye预估,2025年中国免费短剧市场规模约350亿元,占比55%。除红果短剧外,河马剧场(月活4528万)、浮萍剧场(超5400万)、金枝看剧(超2300万)等独立APP,以及快手短剧频道(超3亿月活)均采用免费模式。河马剧场月活同比增长152.6%,浮萍剧场位列微信小程序第26名,金枝看剧同比增长1370.3%。
短剧商业模式曾经历从收费到免费的变化。行业初期以付费为主,用户需按集付费或订阅会员解锁剧情。但付费模式存在观众流转长、卡顿、过度依赖投流等问题,导致许多制作公司亏损。《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买量费用占用户付费流水收益的80%。红果短剧曾尝试付费模式,但最终回归”免费+广告”模式,并取得成功。
红果短剧的成功与字节跳动旗下番茄小说的商业模式有关。番茄小说通过”免费+广告”模式在五年内吸引超2.2亿月活用户,红果短剧延用此模式同样被证明有效。此外,字节系资源支持、番茄小说IP储备、抖音流量分发等优势,也为红果短剧的免费模式提供了保障。广告是红果短剧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6月单月分账过亿,2025年4月破5亿。其他变现手段包括合作品牌融入内容、定制剧、分账模式等。
短剧从边缘到主流的转型得益于爆款作品的出现。过去,短剧被贴上”Low”标签,内容粗制滥造,观众羞于承认观看。但《家里家外》《念念有词》等爆款短剧改变了这一认知。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从3.68亿增至373.9亿,2024年超电影票房,预计2025年达634.3亿。短剧爆发式增长已冲击主流影视行业,爱奇艺CEO龚宇曾公开表示红果短剧排他协议限制其增长,并指出微短剧对传统电视剧受众造成分流。
短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入局者众多。主创团队类型多元,包括原生短剧厂牌(如听花岛、马厩制片厂、熊和兔剧场)、传统影视公司(如柠萌影视、华策影视)、长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爱奇艺)及MCN机构(如九州文化)。知名导演周星驰、王晶等也亲自下场。多元力量推动短剧行业专业化、类型化、资本化发展,作品质量从粗制滥造走向高质量发展,争夺观众时间。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微短剧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01分钟,已追平即时通讯。头部短剧公司负责人表示,短剧APP崛起必然侵蚀长剧APP空间。但短剧要在艺术性、商业价值层面超越长剧,仍需漫长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