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遭遇增长瓶颈,大模型亟待拓展新战场。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ID:kejixinzhi),作者古廿,编辑伊页,经微新创想授权发布。许多人都曾体验过ChatGPT,却因其与工作场景脱节而逐渐搁置。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在新书共读会上指出:”虽然ChatGPT的变革性有待验证,但其在工作场景中的割裂感已成为普遍现实。”这一观点印证了ChatGPT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后下载量虽达500万,但网页流量增长却逐渐放缓的现象。
ChatGPT的PC端增长神话破灭。根据SimilarWeb数据,尽管5月份全球网页访问量仍达18亿次,但环比增速仅2.8%,远低于年初三位数的爆发式增长。与ChatGPT同属大模型阵营的Bing也遭遇流量滑坡,2-5月份使用”New Bing”等关键词的自然流量环比下降56.84%。传统搜索引擎关键词流量反超,表明大模型赋能的搜索体验尚未达到预期。New Bing的市场份额从3月的2.86%降至5月的2.77%,回归正常波动区间。
新兴对手加速崛起。Character.AI 5月访问量环比增长62.5%,Google Bard在2月推出后5月访问量环比激增187.2%,尽管与ChatGPT的18亿访问量仍有差距,但已形成有效竞争。传统网站面临ChatGPT的颠覆性冲击,五月份已有三家平台因流量流失而调整策略。
垂直领域遭蚕食。Reddit因API流量下滑宣布收费,Stack Overflow流量连续三个月两位数下滑,程序员更倾向于使用ChatGPT调试代码。Chegg股价和收入受ChatGPT挤压,CEO Dan Rosensweig承认该平台正面临用户流失。这些网站纷纷提高数据流通门槛,如Stack Overflow和Chegg推出API付费模式。
国内大模型生态现状。截至5月28日,中国已发布79个10亿级参数大模型,但商业化落地者寥寥无几。《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行业正从网页端向移动端转型。美国分析人士指出,VR、自动驾驶等科技概念最终都归于沉寂,ChatGPT需在尝鲜效应消退前找到持久化场景。
移动端破局尝试。ChatGPT桌面插件受挫后,OpenAI转向移动生态。5月18日上线苹果应用商店的ChatGPT App连续更新6个版本。移动端优势明显:全球近55%网站流量来自移动设备,92.3%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发展中国家移动设备普及率远超桌面设备。据预估,借助移动生态可覆盖全球86.29%人口。
软硬件生态制约。苹果限制内部使用ChatGPT等外部AI工具,凸显移动端面临的平台壁垒。多家厂商推出轻量化大模型,如谷歌的Gecko版PaLM 2可在手机离线运行,百度文心一言搭载AI学习大模型推出青少年学习机。
大模型商业化探索。OpenAI计划推出类似App Store的大模型应用商店,让开发者上架基于其技术的定制模型,转型为AI生态构建者。这一战略与苹果、谷歌、微软等数字平台巨头形成竞争格局。但围绕数据利益分配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如学而思”扒库”事件暴露的数据使用权争议。
大模型+教育领域尚存隐患。随着AI技术经济价值提升,构建商业文明和监管规范成为当务之急。市场需警惕数据垄断、算法偏见等风险,在技术革新的同时维护公平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