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的横空出世,点燃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创投热潮,然而在中国与硅谷之间,却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冰火两重天”景象。在国内,刚刚获得融资的大模型初创企业光年之外,因创始人王慧文突发健康问题,竟被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紧急接盘;而在国外,仅一天之内就发生了三起重大并购交易,其中数据巨头Databricks以13亿美元收购AI初创公司MosaicML,成为年内AIGC领域规模最大的并购案。这场资本市场的冷暖对比,深刻折射出中国AIGC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尚不明晰,技术瓶颈亟待突破,众多国内创业者正面临充满挑战的征途。
6月29日,美团发布公告宣布全面收购光年之外,总代价高达20.35亿元人民币。这笔交易包括购买境外股权2.3亿美元(约合16.68亿元)、境内债务3.67亿元,以及象征性的现金1元。值得注意的是,光年之外账上仍有2.85亿美元(约合20.67亿元)的现金储备。”这相当于1块钱卖出去了,毫无溢价,根本看不出公司价值。”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如此评价这笔交易。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6月5日,光年之外刚获得2.3亿美元战投,投后估值达12.3亿美元(约合89.2亿元),加上创始人王慧文自带的5000万美元(约合3.63亿元)投资,与账面现金几乎持平。这家晋升独角兽的企业,还没来得及充分展现价值就遭遇变故,科技巨头王慧文及其背后的投资团队可谓出师未捷。
几个月前,王慧文”带资”出任光年之外CEO,并得到豪华VC天团的鼎力支持,外界对其寄予厚望。如今其命运转折备受关注。有乐观分析认为,在大模型概念火爆之前,王兴就已对光年之外表现出浓厚兴趣,美团算法团队的扩张需求与王慧文坚持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方向高度契合。在第一梯队科技大厂中,美团是唯一尚未公开大模型相关布局的企业。然而深入观察会发现,这场由美团主导的并购实质上是一场”解散”。熟悉一级市场的专家指出,光年之外目前2.8亿美元的现金主要来自王慧文提供的5000万美元可转债,美团收购的2.8亿美元相当于返还投资款和可转债,公司估值被压至1元,本质上是以收购形式实现公司清算。更关键的是核心技术人员去向成谜,这为近期AIGC圈内激烈争论埋下伏笔。
前些日子,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与猎豹移动CEO傅盛在朋友圈就”大模型是否有创业价值”展开论战,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大模型表面热潮下,国内AIGC创业的矛盾与困境浮出水面。作为国内大模型创业代表,光年之外的遭遇无疑加剧了市场疑虑。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公开投融资事件仅456起,而在2018-2022年五年间分别为731、526、353、631和648起,仅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低于今年。天壹资本杨臻向光锥智能表示:”AI市场人多眼杂,投资人却很谨慎。我投资AI的标准是:项目必须创造纯增量价值,能基于增量市场积累数据、拓展场景,用AI原生数据推动大模型发展。”
反观硅谷,AIGC领域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6月26日一天内就宣布三起并购案:Databricks以13亿美元收购MosaicML,创下年内AIGC领域最高并购额;Ramp收购Cohere.io(OpenAI竞争对手)实现票据处理自动化;汤森路透收购Casetext(AI法律技术初创公司)获取文件审查核心产品。三天后,Inflection AI完成15.25亿美元融资,成为仅次于OpenAI的第二大AI初创公司。微软、英伟达等巨头纷纷领投,传统科技巨头IBM、Snowflake也积极收购AI初创公司。据PitchBook数据,今年美国AIGC公司早期轮融资中位数估值同比猛增16%,而其他创业公司A/B轮融资价格却下降近24%。这是一场硅谷”老钱”的豪赌——微软投资OpenAI获得AGI入场券,其他科技巨头则希望通过收购、投资弥补AI短板,升级产品线重获市场信心。新宜资本钱觐开指出:”AI2.0阶段,老牌企业壁垒易被攻破,自我革新却异常艰难,这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这些”老钱”深谙”拿来主义”之道:并非每家公司都需要打造自己的ChatGPT,关键是用AI技术结合行业认知与数据。以他们的标准审视被收购或获投公司,会发现它们都具备四个要素:技术实力、B端业务、场景化产品和商业化潜力。表面看,MosaicML估值暴涨六倍,Runway获谷歌1亿美元投资后估值达15亿美元,似乎实现”飞升”。但深层次分析,这可能是”老钱”的深谋远虑——以股份代现金收购,或以远超市场价收购,既捍卫公司估值,又可借”引入AI工具”消息提振股价。相比之下,中国大模型行业仍以阿里、百度、腾讯、字节等头部科技巨头和AI垂类巨头为主,中腰部创业者更多选择在应用层面”精益求精”,缺乏颠覆式创新。这些巨头也更倾向于自主研发而非并购投资初创企业。
这一现象令人联想到十年前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美AIGC发展存在明显差距,资本市场的冷暖差异正是印证。国外大模型并购潮释放出强烈信号:国外AIGC已进入新阶段,技术、业务、场景、商业化将持续升级。而国内一级市场投资人的谨慎乐观背后,叠加多重复杂因素。有投资人坦言,目前AIGC在C端应用难以打动投资者,因个性化需求强、不可控因素多;B端应用又面临企业数字化进程缓慢、软件付费意愿不强、商业化缓慢等问题。AIGC与底层技术结合愈发紧密,尽管中国奋力追赶,但AI技术上仍存在12个月甚至更长的差距,对商业落地的支撑作用有限。马斯克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AI差距约12个月,而硅谷Leonis Capital认为差距更大:”中国开发者能跟上西方领头羊,但需要2-3年技术追赶期。”
但中国作为美国之外唯一拥有完整AIGC产业链的国家,仍具备发展潜力。美国AIGC产业已呈现红海格局,文案编辑等领域的文字生成产品竞争激烈;而中国AIGC产业多处于蓝海阶段,许多细分领域尚未涌现大量创业公司。王慧文虽离开大模型战场,但仍有大批创业者奋勇前行。”中国大模型追赶国际顶尖水平的征途会有惊喜”,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焦可如此说。AIGC落地之路道阻且长,创业者需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愿所有奋斗者保重身体,祝王慧文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