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 CEO 赵明在上个月底的 MWC 上海大会上正式官宣,荣耀 Magic V2 折叠屏手机将于 7 月 12 日正式发布。随着发布会日期的日益临近,关于这款手机的官方与非官方信息逐渐浮出水面。赵明近日在微博上的一则动态更是引爆了市场关注——荣耀 Magic V2 在厚度上实现了 0.1mm 的突破,比竞争对手更为纤薄。目前市场上最薄的折叠屏手机当属华为 Mate X3,其展开厚度仅为 5.3mm,据此推测,荣耀 Magic V2 的展开厚度或将来到 5.2mm。这一成就的实现,离不开材料技术的革新。
据供应链人士透露,荣耀 Magic V2 将成为首款大规模采用钛合金的折叠屏手机。这项新材料主要应用于卷轴器件,铂力特、瑞声、长盈精密、金太阳等供应链企业深度参与其中。该人士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荣耀对这款产品信心十足,目前订单量已是上一代的两倍,首批订单量约 100 万台。”事实上,荣耀并非钛合金在手机领域的首创者,但或许也不是最后一位。OPPO Find N2 上,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曾表示已采用钛合金螺丝加固铰链;而 iPhone 15 系列的爆料中,Pro 款或将中框材质从不锈钢升级为钛合金。对于折叠屏手机而言,卷轴轴盖的厚度直接影响整体设计,钛合金技术的应用使其更轻更薄,从而推动折叠屏手机在厚度和重量上的双重优化。
钛合金能否成为折叠屏手机的标配,甚至重塑行业格局?这种材料早已在多个领域展现其独特优势。钛合金镜架兼具弹性、耐腐蚀性且重量轻盈;迪卡侬的钛合金露营杯仅重 68g,却足够坚固耐用。其高强度、高韧性以及轻量化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体育等领域。消费电子领域同样看到了钛合金的潜力,Apple Watch Ultra 即采用航空级钛金属,官网描述其”巧妙兼顾了重量、坚固和抗腐蚀性”。早在 2001 年,苹果就推出过钛合金 PowerBook G4,以坚固外壳和轻巧机身征服市场,但受限于加工难度和成本,该机型仍大量使用塑料材质。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手机厂商同样面临类似的挑战。据爆料,荣耀的钛合金结构件采用 3D 金属打印工艺,成型后需经过精密的抛光打磨,因钛合金硬度高且表面一致性要求严苛。荣耀年初便开始探索钛合金应用,但因良率问题推迟了 Magic V2 的发布。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人士透露钛合金轴盖的材料成本约 30 元,加工成本 200-300 元,是折叠屏结构件中最昂贵的模块。
轻薄化仍是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趋势。2022 年被视为行业拐点,耐用性问题得到解决后,三星、华为、摩托罗拉等主流厂商纷纷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同时,折叠屏手机在轻薄化、价格上持续突破,头部厂商产品已降至万元以下,重量基本控制在 300g 以内。华为 Mate X3 素皮版重 239g,展开厚度 5.3mm;OPPO Find N2 玻璃版更轻至 233g,厚度仅 5.3mm。重量依然是用户选择折叠屏的门槛,厂商持续强调”轻薄”优势。钛合金的应用,或将成为进一步优化的关键。
0.1mm 的变薄对握持体验影响微乎其微,但技术进步往往始于点滴积累。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生产,钛合金卷轴的良率将提升,边际成本进一步下降。未来,钛合金不仅会用于卷轴,还可能应用于中框等更多结构,如传闻中的 iPhone 15 系列钛合金中框,助力实现更轻薄的机身。我们甚至可以畅想,折叠屏手机的厚度或将媲美直板手机——华为 Mate X3 已将折叠厚度压缩至 11.08mm,荣耀 Magic V2 能否再创突破?但可以肯定的是,厂商将持续追求极致轻薄,毕竟同等尺寸下,更大的屏幕始终是吸引力所在。
然而,轻薄之外,折叠屏手机仍面临核心痛点:大屏的价值何在?初代 iPhone 的革命性在于触控交互和 3.5 英寸大屏,后者承载了移动支付、购物、娱乐等需求,推动应用生态爆发。全面屏时代,手机屏幕受限于尺寸,折叠、卷轴成为必然选择。折叠屏本质是”以小博大”,在常规尺寸下塞入大屏,但如今当折叠屏与 iPhone 14 Pro Max(240g)重量相近时,重量已非最大痛点,关键在于大屏如何赋能。
互联网上普遍反映,折叠屏用户较少使用内屏,OPPO Find N2 调查显示 90% 场景在折叠状态。原因在于软件适配不足:视频平台未适配大屏,平板 HD 版本也忽略折叠屏外屏,导致体验不佳。相比之下,文档、图表等商务场景因微软 Office、金山 WPS 等软件适配良好,内屏优势明显。俞军提出的”用户价值公式”——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 替换成本——揭示折叠屏的破局之道。轻薄化降低了”替换成本”,但提升”新体验”才是关键,尤其是内屏的软件创新。
当下,软件适配和创新的重要性或已超越”轻薄”本身。折叠屏的未来,不仅在于硬件的极致优化,更在于如何让大屏真正服务于用户需求,创造前所未有的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