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居家办公政策再升级:当业绩飘红遇上激烈竞争
9月1日,携程技术员工邮箱里收到一封令人意外的通知——即日起居家办公无需审批。在互联网大厂纷纷收紧考勤、强调”回归办公室”的浪潮中,携程这波操作无疑显得格外从容。这份底气并非空穴来风,公司刚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单季营收高达148亿元,毛利率稳居80%以上,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港元。然而,亮眼的财报背后,是携程创始人梁建章面临的最严峻考验——行业竞争已白热化,新入局者正用资本和模式重塑游戏规则。
京东以”三年0佣金”的激进姿态闯入战场,试图用电商思维颠覆行业成本结构;抖音则凭借”内容种草-直播拔草”的新范式,在暑期投入亿级补贴,GMV实现指数级增长。当用户开始习惯多平台比价,当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纷纷倒戈美团、抖音时,携程能否凭借技术驱动的”更优体验”守住阵地?这场”松绑”政策,究竟是押注长远的战略布局,还是在价格战风暴中的定力考验?市场将给出答案。
混合办公再升级:携程的灵活与挑战
携程并非混合办公的门外汉。早在2022年,公司就推行”3+2″混合办公模式,允许员工每周三、周五居家办公。联合创始人梁建章当时表示,此举既能缓解交通拥堵、保护环境,又能应对大城市高房价和区域差异问题。此次”免审批”政策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技术及产品技术序列员工,核心目标是通过流程优化促进工作生活平衡,提升组织效率。
官方数据显示,混合办公政策效果显著:70%员工参与,累计在家办公人次达64万,参与员工流失率同比下降三分之一。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办公模式更自由的同时,携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第二季度净营收148亿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7%,略超市场预期。各业务板块全面飘红:住宿预订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交通票务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度假业务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5%)、商旅管理业务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9%)。
利润表现同样亮眼,调整后经营利润46.7亿元,同比增长10.4%,毛利率达到81.0%,高于首季度的80.4%。其中,国际业务表现尤为突出,OTA平台总预订量同比增长超60%,出境游和入境游预订量均恢复至2019年同期120%以上。携程的成功,离不开国内旅游市场的整体爆发——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瑞银预测,第三季度携程国内收入将保持约10%的稳健增长,出境游收入也将趋于正常化。
酒旅竞争白热化:传统巨头面临新挑战
大众旅游市场的井喷让酒旅这块万亿蛋糕格外诱人,携程80%的毛利率也成了众矢之的。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1.7万亿元,容纳多个玩家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过去携程系占据七成份额的”7+2+1″格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京东掀起价格革命,刘强东公开表示要降低酒旅行业成本三分之一,”最高3年0佣金”政策直指行业痛点。为快速组建团队,京东不惜高薪从飞猪、同程、携程挖人,搅动市场的决心已昭然若揭。抖音则打内容生态降维打击,投入亿级补贴扶持酒店品牌直播,通过直播带货、达人探店等场景,极大缩短用户决策路径。交银国际预测,2024年抖音酒旅交易额将达900亿元(同比增长50%)。
新玩家的攻势背后,是酒旅消费趋势的根本性变化:消费行为高频化、碎片化、社交化,短途游成为新宠,用户习惯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获取信息并互动。Z世代和银发族崛起,小众景点和下沉市场潜力被激发。这些趋势正挑战携程的传统优势——当新一代消费者被短视频和社交平台吸引,携程赖以生存的”搜索-预订”模式面临用户习惯变迁的冲击。
面对挑战,携程选择在技术和服务上发力,推出升级版”行程规划师”AI功能。第二梯队玩家也在积极求变:美团守住中低端和短途游基本盘,同程依托微信流量入口并通过收购万达酒管向上游延伸。如今在线旅游战争已进入深水区,东吴证券分析师指出,行业格局并未固化——携程的”服务+供应链”模式,对撞抖音的”内容+流量”模式,以及京东的”电商+价格”模式,将展开前所未有的多线竞争。
更灵活的办公方式或许能激发携程员工的创新能力,但面对不同逻辑的凶猛对手,携程需要向市场证明:它的技术壁垒和服务价值,足以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多线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