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玩具:光环之下的创业热潮与隐忧
AI玩具正成为创业与资本竞相追逐的新风口,从火山引擎与乐鑫科技合作推出的“喵伴”开发套件,到百度智能云与实丰文化联手打造的“AI魔法星”,这一领域已吸引96家投资机构参与,包括字节跳动、联想创投、京东科技等头部投资方。即便在经济环境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仍有个人创业者被其发展潜力所吸引,投身于AI玩具的创业浪潮中。
然而,光环之下暗藏隐忧。自今年开春以来,DeepSeek等免费开源大模型的涌现,加速了AI玩具的普及与迭代,降低了创业的技术门槛,但也带来了同质化、缺乏创新、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这个看似蒸蒸日上的新消费市场背后,隐藏着无数初创企业的挣扎与困境。
AI玩具的火爆并非偶然。据招商信息显示,头部品牌凭借“AI+毛绒玩具”的情绪陪伴模式,单月销售额破千万,某音年销超2000万,溢价达300%,用户日均交互近200次,市场爆发力惊人。作为即将到来的千亿级市场,行业前景未来可期。
将AI玩具带火的,离不开从互联网大厂出走创业的高管们。天猫精灵前合伙人李勇创办的跃然创新,美团前副总裁包塔创立的北京奇点灵智科技有限公司,微软DPS全球方案创新部门前总经理郭志创立的深圳亿家亿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这些案例不胜枚举。高管们之所以将目光投向这一市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I玩具产品销量环比增长达6倍,年同比增速超200%;方正证券测算,若2028年国内AI玩具渗透率达20%到25%,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人民币;2025年AI玩具赛道投融资热度高涨,已成为备受资本追逐的新风口。

自今年开春以来,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的赋能,使得AI玩具的功能与互动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市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不仅让AI玩具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指令内容,还能使它们展现出更加细腻和个性化的情感交互。这种技术革新,极大地增强了用户体验,使得AI玩具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电子设备,而是成为了能够感知、理解和回应人类情感的伙伴。
涵盖情感陪伴、教育互动、IP联动等多个赛道,多款创新产品应运而生。汤姆猫机器人内置AI情感引擎,通过分析儿童语音语调、对话内容及面部表情变化识别情绪状态,并动态调整回应策略;元萝卜SenseRobot推出的下棋机器人,内置象棋、围棋、国际象棋、五子棋以及趣味卡片编程功能,构建了“低挫败成长体系”;跃然创新发售的CocoMate系列第二代产品,与奥特曼IP深度合作,将奥特曼经典剧情、玩法做成了“NFC主题卡”。
对于被这种市场盛况吸引而来的创业者而言,消费群体远不止是儿童这一单一群体,与女性向、老人向相对应的用户情感需求,为AI玩具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实现这些创业设想的动作就更简单了。许多AI玩具采用外接大模型的方式,无需自主研发复杂的底层模型,极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创业公司还可以通过与IP方合作,借助成熟IP的影响力快速打开市场,减少自主打造品牌的时间和成本……换句话说,这是个轻资产的创业项目,落地相对容易,创业者们只需要聚焦于产品的创意设计、市场策略的精准定位以及用户体验的优化上。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眼下真的已经迎来靠AI玩具就能轻易发家的黄金时代了吗?答案或许并没有那么乐观。纵观当前市面上的AI玩具,价格大都在千元以下,部分高端定制款或具备特殊功能的AI玩具价格,则会攀升至数千元乃至更高。但即便如此,相较于像AI机器人这种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的高端智能设备,AI玩具依然保持着相对亲民的价格定位。如此价格优势,能让消费者在极低的成本投入下,体验到触摸未来科技的奇妙与乐趣,这也是AI玩具打开消费市场的关键所在。
但从相关消费者的使用感受来看,把AI玩具视作智能玩伴并不现实,尽管厂商们宣传得天花乱坠,但其产品远未达到能够完全替代真实玩伴,或是承载深度情感寄托的程度。在黑猫投诉上,就有消费者精准踩中了AI玩具的诸多痛点:“给孩子玩的玩具熊,说是智能AI的,我回来设置的用DeepSeek来回答,答案真的不像是DeepSeek回答的,就很单调,也不完善,有的还说不会解答,让讲20分钟故事,就会讲一个就不会再讲了,一点都不智能,卖家还说有长期记忆功能,可是我前两天带孩子学了新英语单词,再过两天玩具熊就不记得了,我觉得功能上并不像卖家说的那样强大,我申请退货第8天,说我超时了,可是商家确实是在功能上夸大了,而且还会掉毛,这要是晚上睡觉时候吸入孩子鼻腔可咋办,近期使用偶尔连不上线没反应……”

站在创业者的视角,这一切都有迹可循。锌刻度发现,诸多寻求AI玩具创业伙伴的发帖中,有创业者坦言,做AI玩具其实就相当于“将小度、天猫精灵、小爱同学这些设备小型化,接入DeepSeek”,以此为内核,再加上任何各具特色的外观,就成了一件所谓的“智能玩具”。“这不是个好项目,而且一定会非常卷,初创品牌要是没量、没突破性创新技术、没品牌,成本也降不了的话,根本就活不了”。有从业者直接点出了AI玩具行业在现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通用型AI智能硬件最主要问题就是没有技术壁垒,大家都是接入DeepSeek这种开源大模型,然后进行简单的定制化开发,导致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真正的创新。”
部分用户反馈在此基础上,要不就是做品牌,通过强大的品牌效应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让消费者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记住并产生信赖,可这种发展路线烧钱又漫长,对于多数初创企业来说难以承受,还不一定能成功。要不就是打价格战,以超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但这往往是以牺牲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为代价的,而且就算想打价格战,也打不赢“华强北”那些源头厂商自己做的产品。因此,也有人表示,要是做AI玩具,卖产品不如卖服务,卖服务不如卖IP,“如果你的产品没有技术壁垒的话,很容易被抄袭,就算是以最快速度铺市场,第一波能卖多少就是极限了,因为第二波很有可能会和几百家竞争对手一起卖了。”
不如先为资本讲个好故事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最核心问题依然是,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AI玩具?尤其在它们并未能完全满足期望,甚至在某些方面令人失望的情况下。AI玩具产品往往逃不开价值感知、实际效用、情感满足这三个维度的考量。首先,当消费者发现所谓的“智能”回答单调、不完善,甚至连原本承诺的基础功能都无法稳定实现时,他们对AI玩具的价值感知将会大打折扣;其次,智能音箱、手机、平板等人们习以为常的智能硬件产品,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语音交互功能,AI玩具要是在相关功能上的表现无法超越或提供独特的体验,其实用性便显得鸡肋;最后,一些初创公司寄希望于获取成熟的IP授权,来为自家AI玩具产品赋予特殊的情感价值,可真正打动用户的不仅是承载了IP的外观形象,更是与IP强关联的故事内核,仅仅依靠外表的IP贴牌,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长久的情感链接。
消费市场需要更多培育时间图源:小红书更何况,部分消费者还会对AI玩具在联网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表示担忧,尤其是在行业还未有相对成熟的安全标准,以及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之前。隐私保护意识相对薄弱,而AI玩具在收集和处理用户数据(尤其是儿童的声音和行为数据)时,若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导致信息泄露或被恶意利用。
不难看出,现阶段的AI玩具行业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乃至有受挫离场的人,还发出了这一行业实际是个“伪需求”的感慨。他们认为,尽管市场上对AI玩具的概念炒得火热,但实际上消费者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更重要的是,若是非要以个人创业者的身份下场,踏入这个已经颇为拥挤且竞争激烈的赛道,与其成为市场培育过程中加速行业成长的“炮灰”,倒不如在产品开发之前,先想好一个足够打动资本的好故事。毕竟,资本入场的势头确实颇为猛烈,那一笔笔投资案例或许正说明了,这才是真正能在当前赚到的“第一桶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