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独角兽企业,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些创新型企业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洞察力,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崭露头角,成为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IC独角兽企业的崛起之路、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意义。

近三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以7.6%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大,从原材料、设备到设计软件、芯片设计及制造封装,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均取得显著进步。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初步统计,2023年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2053.6亿元,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在这一背景下,小而精的“IC独角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产业界关注的焦点。这些企业凭借独特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各自的赛道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那么,这些具有稀有价值的IC独角兽企业究竟是如何崛起的?它们的发展现状如何?又将面临哪些挑战?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

### IC独角兽企业如何崛起?

2023世界半导体大会上,第六届中国IC独角兽论坛隆重举行,2022-2023年度(第六届)中国IC独角兽获选企业名单正式出炉。这些企业涵盖了设备、材料、芯片设计、封装等多个领域,其中芯片设计企业数量相对较多,而设备与封装企业数量相对较少。然而,随着国家大基金加大对设备、材料领域的投资力度,未来或许将有更多相关企业跻身“独角兽”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独角兽企业都是行业内的早期探索者,如知存科技和赛昉科技。赛昉科技作为国内RISC-V领域的先行者,自主研发了三个核心高端RISC-V芯片平台技术,累计完成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位居国内RISC-V领域融资总额之首。知存科技则是国内首批探索存算一体商业化的企业,其创始团队自2012年起便致力于基于NOR Flash的存算一体芯片技术研发,并于2016年成功验证了国际上首个Flash存算一体芯片。在国际上,直到2017年微处理器年会(Micro 2017)上,英伟达、英特尔、微软、三星等巨头才推出存算一体系统原型。可见,知存科技的入局时间之早令人惊叹。

总体而言,中国IC独角兽企业在选择赛道时,会综合考虑市场机遇、技术优势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寻找与自身定位相符的领域并积极布局,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成立时间来看,最早成立的企业是友旺电子,成立于1994年;而成立最晚的是昆仑芯,成立于2021年。昆仑芯背靠百度,在短短两年内便入选独角兽企业,其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昆仑芯的前身是百度智能芯片及架构部,分拆后首轮融资估值高达约130亿人民币,一度引发行业轰动。两年时间里,昆仑芯吸引了CPE源峰、IDG资本、君联资本、元禾璞华、临芯投资、海富产业基金、通用创投、千山资本等一众知名投资方的青睐。昆仑芯主要研究方向为AI芯片,其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拥有极高的内存带宽,算力达到260Tops,但在市场广泛应用方面仍需时日。

IC独角兽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和高估值,主要得益于其在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虽然少数企业能够迅速崛起,但整个IC产业中,大多数企业仍需经历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和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IC独角兽企业成立时间集中在2017年左右,这一时间节点恰逢中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催生了一批具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从入选企业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江苏是IC独角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和上海汇聚了大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为IC独角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和资源支持。因此,这些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北京、上海等创新型城市作为发展基地。令人欣喜的是,安徽、山东、陕西等地也出现了相关企业的身影,反映出各地方政府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为IC独角兽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和资源支持。

### 一些困难

尽管IC独角兽企业发展迅速,但它们并非一帆风顺,作为初创企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集中在“技术”和“资金”两大方面。

中国IC独角兽崛起路径深度解析插图

在技术方面,能够走到独角兽阶段的半导体企业,其创始人团队必然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例如,黑芝麻智能创始人单记章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炎黄国芯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京微齐力创始人王海力是清华大学EDA专业博士。然而,仅有技术优势并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从技术研究到产品推向市场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中科亿海微去年入选IC独角兽企业,主营业务为可编辑逻辑芯片与可重构系统,其亿海神针系列产品全面对标国外S6系列产品,功能上能够原位替代同等资源及以下产品。目前,中科亿海微正在研发第三代产品,并已完成基于国产先进工艺制程的新一代嵌入式可编程电路IP核的研制设计。在被记者问到企业初创时遇到的挑战时,中科亿海微寿双庆提到:“技术成果转化及时间成本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中科亿海微的技术团队源于中科院研究所,2017年团队创业时已在研究所积累了十余年的全正向FPGA设计经验,公司成立后仍坚持自主可控的正向设计技术路线。作为中科院唯一一支研究FPGA的团队,从科研院所转型为商业企业,首先要经历人员思想的转变。寿双庆表示:“研究所主要进行科研项目,但将产品推向市场时,所要面临的市场需求并不一样,从研究人员到企业人员,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也是一种涅槃。”创业初期,知存科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探索产品定义的正确性。正如前文所述,存算一体在国际上都属于前期探索阶段,因此产业对于存算一体芯片如何实现尚未出现成熟的路线图。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新的产品品类,很难找到现有的成熟产品进行对标和替代。知存科技创始人兼CEO王绍迪回忆道:“研究产品定义是最难的事情。去年公司成立5周年,我们正式量产了第一款存算一体(存内计算)SoC芯片。在量产前,我们与很多潜在客户做了有两三年的摸索,最终结合市场需求以及产品优势,定义了公司第一个亮点产品。”2022年,知存科技存算一体SoC芯片WTM2101正式量产。WTM2101芯片采用40nm工艺,拥有高算力存内计算核,兼具超低功耗与高算力。进入市场不到一年,在TWS耳机、VR头显、智能手表等客户产品中出货量就达到百万级别。WTM2101能够快速推向市场,王绍迪认为,客户看重的是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如特定功耗下的算力、特定算力下的成本等。

在资金方面,半导体行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尤其是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阶段。即使是IC独角兽企业,也需要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今年针对半导体初创企业的VC融资明显下滑,根据PitchBook统计的数据,总金额仅为78亿美元,与去年相比下降了46%。入选独角兽企业的杰理科技,主要从事射频智能终端、多媒体智能终端等系统级芯片(SoC)的研发。杰理科技曾于2017年3月、2018年10月先后两次冲击IPO,但均以失败告终。2021年9月,杰理科技再次申报IPO,从招股书中透露的研发率分别仅为5.83%、6.69%、6.20%、6.30%,远低于同行业水平。然而,在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杰理科技第三次募资金额提高了4倍,计划补充流动资金高达11亿元,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认为其可能是借补充流动性之名行过度融资之实。2022年8月,杰理科技IPO进程被终止,第三次冲刺A股以失败告终。在与投资人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投资人更加关注相对成熟的半导体公司。相对来说,已经成长了3~5年的公司研发风险已经过去,这样有一定商业化和商业进展的公司更容易说服投资人。在交流时,也可以用业绩说话。因此,对于市场化程度不高的IC独角兽企业来说,如何说服投资人是一个关键问题。

### 各家独角兽对未来怎么看?

实际上,作为本土电子元器件厂商,不少IC独角兽企业表示能够感受到,近年来国内对国产企业的接受度显著提高。今年入选IC独角兽企业的稳先微,成立于2000年,主营业务为充放电链条上的能量链芯片。已经规模量产包括SR芯片WS2994/WS2995、PFC芯片WS2862A等。谈到国内的接受度变化,稳先微品牌负责人孙钱超表示:“接受度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国际博弈和地区摩擦的频发,这种趋势的转变越来越明显。”据孙钱超观察,从消费电子到工业,再到2021年缺芯之后的汽车电子,现在整机厂商对国产企业整体上是很开放的,愿意多交流、并推动市场化导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消费电子领域、容易替代的领域,已经竞争比较激烈了;接下来就是技术难度高以及品质要求高的产品的竞争,没有技术和品质能力,与整机厂商也难建立深度的关系。

对于国内如何帮助独角兽企业更好地发展,不同IC独角兽企业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知存科技王绍迪认为,近年来半导体领域新秀频出,离不开国内自上而下多角度、全方位的支持。针对一些进入市场竞争阶段的关键技术,如果能够提供大市场,通过市场的方式去竞争,对企业形成持续竞争力、长足发展的作用将是巨大的。稳先微孙钱超则表示,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一是延续现在的趋势,下游继续对本土企业保持开放的心态,形成氛围,多释放需求。二是工业和车规级芯片产业生态的打造。仅靠IC设计公司这一个环节去推动工业和汽车电子的国产化和供应链安全,是不现实的,需要产业下游整机厂商、需要半导体行业晶圆制造、封测、认证验证以及其他各种产业链内公司合力,才能做好汽车电子等重要领域的自主和可控。

### 结语

中国IC独角兽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相信IC独角兽企业未来将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这些企业的兴起也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05日

03:11
WTI原油期货价格今日大幅下挫1.54%,最终收报66.29美元/桶。这一显著跌幅不仅揭示了市场对原油需求前景的普遍忧虑,更折射出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所带来的深层影响。多位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油价下行压力主要源于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尤其是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的迟滞,直接削弱了市场对原油消费的预期。这一波动不仅对能源行业产生直接冲击,更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潜在变...
03:11
2025年8月5日,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夜盘交易结束,上期所原油期货2509合约表现疲软,收盘下跌1.28%,最终报收于510.20元人民币/桶。这一波动与国际原油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密切相关,反映出市场对未来供需格局的预期调整。 与此同时,贵金属板块则呈现不同走势。沪金期货夜盘交易中逆势上扬,收涨0.52%,显示出市场对避险资产的青睐。而沪银期货表现更为强劲,夜...
03:11
2025年8月5日,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发布紧急公告,宣布全球最大地下铜矿之一El Teniente矿场因地震微动暂停运营。这座位于智利中部地区的巨型矿场不仅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更是全球铜资源供应的关键节点。据Codelco官方通报,此次地震虽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出于最高安全标准考量,公司已启动预防性停工程序。 地震发生后,Codelco立...
03:11
2025年8月5日,通用汽车股价迎来显著波动,受其7月美国电动车销量创下历史新高消息提振,盘中一度飙升1.3%。这一亮眼表现背后,是通用汽车在电动车领域的强势突破——7月份该品牌在美国市场共交付超过1.9万辆电动汽车,同比增幅高达115%以上。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公司电动车销售记录,更彰显了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布局和竞争实力的持续增强。 市场观察人士普遍认...
03:11
鸿海精密集团于本周一正式宣布了一项重大资产交易,将以3.7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座电动车工厂出售给Crescent Dune LLC公司。此次交易涵盖工厂占地面积及所有生产设备,展现了鸿海在全球化布局中的灵活调整策略。 在完成这笔价值不菲的资产转移后,鸿海精密方面并未明确说明将如何继续利用该地块资源,但表示会保持对该区域的持续关注。这一举动引...
03:11
2025年8月4日,韩元兑美元汇率迎来显著上涨,最终收报1384.97韩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32个百分点。这一汇率变动不仅捕捉到了当日外汇市场的动态变化,更折射出全球经济环境与市场情绪的微妙互动。多位分析师指出,近期市场对韩国出口数据的乐观预期可能是推动韩元走强的关键因素之一。事实上,韩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其出口表现往往对外汇市场产生直接而...
02:35
2025年8月5日,财联社发布最新数据报告显示,苹果应用商店在7月份的支出总额实现了13%的显著增长,这一增幅不仅刷新了自2024年1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更凸显了用户在应用商店的消费热情正持续回暖。这一积极趋势的背后,是移动应用市场整体活力的提升,以及用户对数字内容付费意愿的增强。随着各大应用开发者不断优化产品体验和丰富功能内容,应用商店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生态...
02:35
8月4日,英国遭遇了名为“弗洛里斯”的猛烈风暴袭击,这场极端天气事件给全国带来了严峻挑战。强风肆虐,风速一度高达196公里每小时,而持续不断的降雨更是加剧了灾情。据最新统计,全国共有3.2万户家庭因电力设施受损而陷入断电困境,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包括苏格兰、英格兰北部以及北爱尔兰,数百万人被置于黄色及琥珀色天气预警之下,这意味着他们需要...
02:35
2025年8月4日夜间交易时段,全球金属期货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波动格局。国际铜价表现稳健,上涨0.27%,展现出较强的市场信心。国内沪铜同样录得0.19%的温和上涨,反映出国内市场对铜资源的持续需求。而沪锌期货表现更为抢眼,涨幅达到0.34%,显示出金属锌市场供不应求的积极信号。沪镍期货更是大幅上涨0.61%,成为当夜表现最亮眼的品种,这可能与镍资源供应端...
02:35
2025年8月5日,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巨头Antfin Netherlands Holding B.V.正式宣布一项重大资产重组计划,将通过大宗交易市场出售其持有的印度数字支付巨头Paytm母公司One 97 Communications Ltd.部分股份。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此次交易涉及最多3730万股股份,整体估值高达4.34亿美元,标志着蚂蚁集团在Pa...
01:15
北京时间2025年8月5日,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惠誉正式宣布,将斯特兰迪斯的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并作出暂停其主体评级的历史性决定。这一重大调整不仅凸显了惠誉对斯特兰迪斯未来财务状况的深度忧虑,更揭示了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 据惠誉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此次评级调整主要基于对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的担忧。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斯特...
01:15
2025年7月,巴西汽车市场迎来强劲复苏,整体销量达到惊人的243,225辆,环比上月大幅增长14.3%。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彰显了消费者信心的回归,更揭示了汽车行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驱动力。数据显示,轿车及轻型汽车作为市场主力,销量同比增长1.2%,累计售出229,948辆,显示出该细分市场的稳健发展态势。巴西汽车协会(Fenabrave)最新发布的数据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