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精特新概念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热潮,而进入2023年,尽管一级市场热度有所回落,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上市步伐却明显加速。2023年7月14日,各省市陆续公示了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的名单,这一举措引发了最新省市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的变动。为了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区纷纷出台新政策,通过提升目标企业数量、设立专项基金、提供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给予专精特新企业强有力的支持。
在投融资方面,2023年上半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发生融资事件118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2.7%,披露的融资金额为174.2亿元,同比下降了29.8%。其中,第一季度融资事件62起,同比下降62.9%,已披露融资金额59.7亿元,同比下降59.4%;第二季度融资事件56起,同比下降62.4%,已披露融资金额114.5亿元,同比增长13.14%。从各省市融资态势来看,北京和上海表现突出,融资事件数量分别达到18起和17起。四川省宜宾市25.78亿元的融资事件集中在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机构包括力合科创、晨道资本、中信建投资本等。根据睿兽分析的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金资本参与投资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毅达资本、深创投等机构紧随其后。
在新三板挂牌方面,2023年上半年,4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挂牌,环比下降23.2%,但同比增长115%。自2022年第三季度大幅上涨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三板挂牌数量在10月份出现下跌,并在之后缓慢回升,2023年第二季度新增挂牌企业数量明显下滑。截至2023年6月30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数量达到1143家,占全部挂牌公司数量的17.7%。在上半年新增的43家挂牌企业中,江苏、广东、浙江位居全国前三,北京、湖南各挂牌4家,安徽、山东各挂牌3家。
在上市方面,2023年上半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IPO数量达到69家,环比下降38.4%,但同比增加了16.9%。分月来看,1月份IPO企业数量为3家,为近一年来的最低点,随后开始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截至2023年6月30日,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总数达到749家。在上半年A股新增的173家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64家,占比37.0%。其中,第二季度A股新增105家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42家,占比40.0%,同比增长20.0%,环比增长90.9%。截至2023年6月30日,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总数为738家,占全部上市企业总量的14.1%。上半年新增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中,创业板20家、北交所19家、科创板18家、深证主板4家、上证主板3家、港股3家、美股2家。截至2023年6月30日,7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A股上市企业中,创业板261家、科创板233家、北交所85家、深证主板81家、上证主板78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占比最高,达到43.0%,北交所占比41.5%,创业板占比20.3。
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于2023年7月14日公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均公布了相关企业名单。公示的3671家第五批小巨人企业中,江苏以795家位居全国首位,广东658家位居第二,浙江384家位居第三,山东300家位居第四,北京243家位居第五。公示的1079家第二批复核通过小巨人企业中,浙江123家位居首位,山东95家位居第三,河北76家位居第三,江苏73家位居第四,福建65家位居第五。根据睿兽分析的初步统计,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已达1.2万家,江苏以1477家位居首位,超越浙江、广东、山东,由第四位跃升至第一位,广东1466家保持在第二位,浙江1434家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山东1034家由第三位降至第四位。
近期,各省市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6月1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十大强企行动激发专精特新企业活力的若干措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大技术产品创新和首制首试首用,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的支持。6月30日,证监会公示了“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方案备案名单(第一批),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等9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入选。以上内容摘自微新创想《2023H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更多详细内容、数据分析,请登录睿兽分析获取完整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