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超市似乎正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一话题意外冲上小红书热榜榜首。那些素人分享的空荡荡超市照片,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落幕。大卖场曾是城市高速发展的标志,一站式采购也象征着都市生活方式,如今却已成为过去式。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企业曾是这一领域的领跑者,如今也率先开启了闭店潮。2018年至2022年,家乐福关闭了至少80家中国门店;2021年,联华超市闭店249家,红旗连锁闭店146家,中百集团闭店130家。然而,关店并未解决问题,线下超市仍处于集体挣扎求生的状态。2021年,Top100超市中62家销售额出现负增长,比上年增加近一倍;2022年,13家商超上市企业中8家营收同比下滑。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互联网超市正迅猛发展。天猫超市作为阿里自营业务板块持续加码;美团的即时零售主打线上超市概念,直击年轻人敏感神经;就连短视频平台抖音也开启了抖音超市。京东211即时达本身就能覆盖日常百货消费。实体零售很早就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求生的必需。即便没有疫情,线上消费替代大卖场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他们渴求互联网流量,而互联网也在积极拥抱线下,试图改造线下,向实体寻求增量。2018年是标志性年份,腾讯小比例投资家乐福、永辉超市、万达商业、步步高甚至海澜之家。阿里则从2016年10月以来,以投资或收购的方式将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高鑫零售等纳入阵营。京东也投资了永辉超市、步步高等。几年时间过去,社区团购、互联网买菜等概念不断更新,巨头亲自下场抢占战略高地。然而,线下实体并未从与互联网的连接中获得增长,反而集体陷入闭店衰退的泥潭。泥潭中挣扎的步步高,拼命自救的永辉,即便是背靠阿里一片森林的高鑫零售,也仅仅是自保不掉队。

失控的步步高

“民营商超第一股”步步高,曾被腾讯和京东投资,此刻正于泥潭中挣扎。这家诞生于湖南的区域超市,因与段永平的”步步高”点读机重名,如果不是互联网巨头的注资,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这种加持并未帮助步步高获得更大成就,反而近两年坏消息接踵而至。财务数据是最直接的体现。2020年开始,步步高营收出现负增速,2021年其年度净利润首次转负,2022年净亏损进一步扩大至25亿元。更糟糕的是,2017年至2022年,步步高的资产负债率由59.54%增长到81.42%。陷入泥潭的步步高,试图通过闭店改善财务危机。2022年,步步高关闭了139家门店,大多数亏损严重。闭店带来了强烈阵痛,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闭店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这项数据同比下降了15亿元。

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财务危机紧随其后的是股东和管理层动荡。今年1月,步步高发布公告称,湘潭市国资委成为公司的实控人。与此同时,创始人王填通过转让控股权套现5.18亿元,并在二级市场减持套现近亿元。王填已上岸,但困在亏损中的步步高却引来监管注意。今年6月以来,因2022年业绩不振、到期债务清偿等问题,步步高接连收到深交所问询函,以及湘潭中院对公司启动预重整的《决定书》。步步高陷入危机,更多人将矛头指向线上零售冲击。2013年至2017年,电子商务冲击线下实体零售,步步高经历着”迷失的五年”。彼时,王填开始关注行业数字化发展,步步高也朝着电商方向转型,但花费10亿元仍无进展。2017年底,步步高的电商项目被彻底关停。第二年年初,步步高接受了腾讯、京东的联合入股。当时”新零售”硝烟四起,腾讯在一个月内入股了三家实体零售巨头,步步高是第四家。

按照腾讯当时的投资逻辑,并不打算亲自下场做零售。马化腾对外解释称,”我们只做连接器、做底层的东西,用云、AI等基础设施来帮助你。”这和王填的期望一致。他将阿里、腾讯分别比作iOS系统和安卓系统,选择了更能保持独立性的安卓系统。2019年,步步高在长沙新天地梅溪湖店做智慧零售落地,推出”一小时达”线上下单小程序Better购,直到今天,步步高的线上销售主要阵地仍在该小程序。但这场联姻并未给步步高带来本质改变。2022年4月,腾讯和京东减持步步高,持股均降至5%以下。现在的步步高已没有五年前的雄心,如何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维持正常经营成为奢侈目标。

背靠森林的大润发

实体零售受到线上冲击时,大多数公司像步步高一样选择小比例注资以保持灵活性。高鑫零售和银泰百货是为数不多接受控股命运的。2017年11月,阿里以约224亿港元入股高鑫零售,直接和间接持有36.16%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三年后,高鑫零售被控股,并入阿里财务报表,成为阿里”中国商业”组成部分。财务数据显示,直营收入在阿里中国商业占比已超过30%,被认为是阿里新的增长点。合并高鑫零售也使阿里团队规模从2020年9月底的12.2万人骤增至当年12月底的25.2万人。

高鑫零售的核心业务是大润发。二者的联姻是线上线下融合探索新路径的典型样本。但从结果来看,与其他线下实体类似,高鑫零售的命运并未被逆转。2022财年和2023财年,高鑫零售营收分别下探至837亿元和881亿元,净利润从约30亿元变成2022财年净亏损8.26亿元,这是上市以来的首次净亏损。大润发新零售总经理徐雷曾分析大卖场价值弱化:商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到店消费时间成本昂贵,而很多需求在门口便利店或电商就能满足。大卖场作为一站式购物的吸引力和价值肉眼可见地在下降。

这种背景下,线上反哺线下成为必然趋势,也是高鑫零售加入阿里阵营的主要原因。高鑫零售对线上转型态度积极开放。2017年被他们认为是数字化元年。当年阿里战略投资后,一小时送达的互联网生鲜超市”大润发优鲜”APP上线。阿里进一步开放资源,大润发在2018年3月接入了阿里旗下淘鲜达,用户可直接定位大润发门店在线选购,周边1小时配送到家。当年年底,高鑫零售所有线下门店都接入了淘鲜达。之后,大润发又与盒马合作推出”日日鲜”板块,时任大润发新零售COO袁彬提到,该板块完全借鉴盒马经验。2018年,双方还打造了社区超市品牌”盒小马”,聚焦三、四线城市和县乡市场,2021年盒小马51%股权被大润发收购。2020年,”小润发”和”中润发”相继诞生,也离不开阿里支持。截至去年,大润发大卖场488家,中超Super超过10家,小润发100家。

2023财年,大润发三大策略是:多业态全渠道、线上履约中心和线下体验中心。他们将所有门店视作前置仓增量,阿里旗下淘鲜达、饿了么、天猫超市作为前端入口,意图打造不同时效的全渠道数字化卖场。2022财年,高鑫零售线上业务营收240亿元,占比29.1%。B2C业务单店日均单量超过1250单,同比增长12.8%。2023财年线上渠道业务继续实现双位数增长,继续缓解线下销售下滑。这个战略有一定效果,但不足以令高鑫零售改天换命。去年底,市界采访多位零售专家表示,尽管与阿里合作,大润发仍没能摆脱线下卖场客流下降的”疼痛”。2020年12月,大润发管理层发生变动,执掌23年的黄明端将CEO位置交给林小海,后者曾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零售通总经理。黄明端的离任发言有些悲壮,”未来属于互联网时代和新零售时代,谁能带领大润发走向另一个高峰,谁就应该是大股东。”对于引入阿里,黄明端表示自己尽力了。高鑫零售2023财年报告中,阿里巴巴出现86次,他们很明白这位实控人和线上业务重要支持者的重要性。也许不能二次腾飞,至少阿里的存在,不至于让他们坠落。

永辉自救

跟步步高和大润发一样,永辉很早就意识到线上对实体零售的重要性。这几乎是所有线下商超的共同期望。2023年第一季度,永辉线上业务营收达40.2亿元,日均订单46.9万单,客单价提升6%。同期京东到家营收18.27亿元。从这个视角看,永辉触网似乎效果不错。然而线上微增长并未改变永辉整体业绩,过去两年仍在亏损线挣扎。2021年净亏损45亿元,2022年净亏损30亿元。所有线下商超中,永辉是最早拥抱互联网的。早在AT拥抱线下零售前,2015年京东就以46亿元战略入股永辉10%,双方期望建立联合采购机制,打通线上线下。目前京东持有永辉超市13.38%股份,腾讯投资亦持有5.27%股份。当时永辉超市总裁李建波表达了与京东合作的期待,希望能在消费品领域有机结合,为永辉带来更多新客源。

但历史经验显示,资本连接产生的合作很难同时满足双方战略诉求。合作两年多,永辉和京东更多基于京东到家的合作,并未实现理想状态。一位电商投资人分析,京东与永辉更多是抱团取暖,而非一方赋能另一方。2020年Q4永辉超市业绩恶化,净利润亏损2.34亿元,上市10年首次单季亏损。之后两年经营状况愈发艰难,三年闭店近400家,市值蒸发700多亿元。超级物种、永辉mini、仓储店等新业务探索失利。最重要的是,永辉核心品类生鲜不断受到美团、拼多多等线上巨头冲击,社区团购也分流了目标用户群。永辉在财报中将亏损归因于外部”社区团购低价扩张”,内部”主动调结构、降库存的影响”。

尽管如此,永辉是现存本土商超自救能力最强的。除了与京东到家等互联网渠道合作引流,永辉生活APP继续承担数字化转型重任。在所有尝试中,只有该业务被认为模式跑通并能赚钱。2023年第一季度,永辉生活自营到家业务覆盖门店数增加,销售额达19.5亿元,日均单量27.3万单。第三方平台数据分别为20.7亿元、19.6万单,自营渠道成绩与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基本持平。永辉自救的核心还是门店网络和强大供应链能力。据说一般超市生鲜损耗率20-30%,通过原产地自采和直发,永辉损耗率长期保持在5%以下。也许正是看到这一核心竞争力,永辉成为互联网投资标的中,为数不多未被减持反而被持续加仓的实体零售。2022年京东持股比例增至13.38%,近日又有传闻京东与永辉接洽收购事宜。京东对线上线下零售探索不会停止,二次回归的闫小兵正是创新零售部负责人,拼拼、七鲜在此板块,永辉超市对京东价值显而易见。不过收购消息被京东否认。京东寻求零售创新,永辉积极触网自救,这是线上线下相向而行的最好说明,也是故事没有终结、还在继续的一个佐证。

要说明的是,商业世界自强则万强。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29日

05:24
2025年10月28日,美国股市上演了一场鲜明的板块分化行情。在整体市场波动中,科技板块异军突起,成为当日表现最亮眼的板块。全球科技股指数ETF逆势上涨1.38%,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细分领域同样表现不俗,科技行业ETF上涨0.99%,半导体ETF更是录得0.88%的涨幅,显示出市场对科技股的持续看好。特别是在标普500指数中,信息技术板块涨幅高达1.64...
05:24
诺基亚首席执行官Patrik Hotard近日公开强调,公司与全球知名科技巨头英伟达的战略合作将共同开启无线通信技术的创新纪元。双方将强强联手,聚焦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研发,致力于加速6G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根据规划,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产品预计在2027年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全面商业化部署,而首批客户的试点测试计划将于2026年初正式启动。 此次...
05:24
2025年10月29日,全球知名食品饮料公司亿滋国际正式发布最新业绩指引,宣布将全年有机净营收增长预期从原先的5%下调至约4%。这一调整主要受到两大因素影响:部分核心市场的消费需求出现放缓迹象,以及全球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冲击。尽管面临外部环境挑战,亿滋国际强调其核心品牌在亚太、欧洲等多个关键区域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韧性,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为应对当前复杂的...
04:52
苹果公司于今日正式向全球iPhone和iPad用户推送了iOS/iPadOS 18.7.2 RC(Release Candidate)版本更新,其内部版本号为22H123。此次更新距离上一个测试版本发布已过去了整整49天,充分展现了苹果在软件迭代方面的严谨与高效。对于广大果粉而言,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系统优化机会。 想要升级至最新测试版系统的用户,主要有两种途...
04:52
苹果公司于今日正式向iPhone和iPad用户推送了备受期待的iOS/iPadOS 26.1 RC测试版更新,内部版本号为23B82。此次更新距离上一轮测试版发布仅相隔8天,充分展现了苹果公司快速迭代和精益求精的开发节奏。用户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参与本次系统升级体验:对于公开测试版,用户需要提前注册Apple Beta版软件计划,并在系统设置中手动开启Beta版...
04:52
苹果公司今日正式向Mac用户发布了macOS 26.1 RC更新,其内部版本号为25B77。值得注意的是,距离上一轮Beta/RC版本发布仅过去了短短8天,这一密集的更新节奏充分展现了系统优化已进入关键冲刺阶段。从历史发布记录来看,macOS 26系列自今年6月启动测试以来,已经经历了多轮次的迭代与调试,而近期的工作重点则明显转向了系统稳定性的全面提升。 本...
04:52
苹果公司近日向Vision Pro用户正式发布visionOS 26.1 RC版本更新,内部版本号为23N48。此次更新仅距离上一个测试版本发布8天,彰显了苹果在空间计算系统开发上的惊人速度。根据官方更新日志,由于全球服务器节点配置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用户可能会遇到更新时间延迟,但通常不会超过半小时。从版本发布历史来看,visionOS 26自今年6月启动测试...
04:52
苹果公司今日正式向全球Apple Watch用户推送了备受期待的watchOS 26.1 RC版本(内部版本号为23S36),这一重要更新标志着该操作系统距离最终正式发布仅一步之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RC版本的发布距离上一轮Beta/RC版本仅相隔8天,这一紧凑的更新周期清晰地反映出苹果在系统开发方面的节奏已趋于稳定,预示着后续版本迭代将更加高效有序。 回顾...
04:21
2025年10月29日,在华盛顿GTC全球科技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发表了掷地有声的演讲,有力驳斥了当时甚嚣尘上的AI泡沫论。他不仅描绘了英伟达未来的宏伟蓝图,更透露了公司最新研发的Blackwell芯片及Rubin模型将在未来五个季度内创造高达5000亿美元收入的惊人目标。 大会上,英伟达展示了与优步、Palantir和CrowdStrike等知名...
03:44
2025年10月29日,微软正式宣布将在Azure云平台率先推出搭载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GPU的尖端计算服务。这一创新举措专为提升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能力而设计,将全面面向企业客户开放使用。该服务的推出不仅彰显了微软与NVIDIA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战略合作,更预示着Azure将在全球云计算市场迎来新的竞争优...
03:44
2025年10月29日,科技巨头英伟达重磅发布了一款革命性AI模型,专为加速自动化工厂建设而设计。这款尖端模型于当日全球同步上线,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英伟达通过深度融合其强大的GPU计算能力与前沿深度学习技术,为工业自动化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效解决方案。 此次推出的AI模型具备三大核心优势:首先能够精准优化机器人控制算法,显著提升作业精度与效...
03:44
2025年10月29日,备受瞩目的医疗行业领军企业Medline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其备受期待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这家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的医疗供应商,作为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私营医疗用品制造商与分销商之一,此次IPO计划在声名显赫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挂牌交易,预计将筹集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此次发行备受市场瞩目,摩根士丹利、高盛等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