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idea2003.com) 8月9日电 谷歌与环球音乐正积极洽谈一项创新合作,旨在授权艺术家的旋律与声音,为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提供合法素材,以此应对音乐行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技术变现。据四位知情人士透露,双方正在探索建立一项全新的AI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这一行业正经历的深刻变革。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深度伪造」歌曲,这些作品能够逼真地模仿已有艺术家的声音、歌词或音效,且往往未经其本人同意。例如,弗兰克·辛纳屈的声音曾出现在一首名为《Gangsta’s Paradise》的嘻哈歌曲中,而约翰尼·卡什的声音则被用在流行单曲《Barbie Girl》里。YouTube用户PluggingAI还上传了模仿已故说唱歌手Tupac和Notorious BIG声音的歌曲。环球音乐总法律顾问曾明确指出:「艺术家的声音是他们个人形象中最宝贵的资产,任何形式的窃取都是不可接受的。」
目前,谷歌与环球音乐的讨论尚处早期阶段,尚未推出具体产品,但目标是通过开发合法工具,让粉丝能够创作基于AI的歌曲,并向版权所有者支付相应费用。知情人士表示,艺术家将拥有自主选择是否参与的权利。此外,第三大音乐厂牌华纳音乐也正在与谷歌就类似产品展开讨论。
音乐行业高管将AI生成歌曲的崛起与YouTube早期相类比,当时用户热衷于将热门歌曲作为视频配乐。音乐行业曾与YouTube就版权侵权问题持续多年争论,但最终双方建立了完善的制度,每年向音乐业支付约20亿美元的版权费。随着AI技术的普及,一些大牌明星开始担忧自己的作品会被假冒歌曲和声音所淹没。今年早些时候,一首模仿德雷克和The Weeknd声音的歌曲在网络上爆红,作为这两位歌手的签约公司,环球音乐以版权侵权为由将其从流媒体平台移除。德雷克曾公开谴责另一首使用AI模仿其声音的歌曲,称其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说唱歌手艾斯·库珀则将这类克隆歌曲形容为「邪恶」。
然而,并非所有艺术家都对这项技术持负面态度。电子音乐家格莱姆斯,马斯克的前女友,表示愿意让人们在AI生成的歌曲中使用她的声音,并分享版税。她告诉《连线》杂志:「这些技术能创造出非常独特的音乐风格,与我的新专辑风格高度契合,既令人惊叹又让人不安……另一方面,这也让我觉得『或许我能永远活着』。我对自我复制充满好奇。」
华纳音乐首席执行官Robert Kyncl周二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在适当的框架下,AI可以成为向偶像致敬的新形式,包括创作新的翻唱和混音版本。」他还强调,艺术家应有权自主选择是否参与。「有些人可能不感兴趣,这完全可以理解。」他说。
对于谷歌而言,开发音乐产品将有助于其在AI领域与微软等竞争对手展开竞争。微软已投入100亿美元发展AI技术,并拥有市场领先的GPT-4模型,该模型已整合到必应搜索引擎和办公软件中。为迎头赶上,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AI产品,如聊天机器人Bard。
据《金融时报》报道,环球音乐今年4月曾敦促流媒体平台阻止未经许可或付费使用其音乐目录进行AI技术训练的服务。这家占据全球音乐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公司要求Spotify和苹果切断开发者对其音乐目录的访问权限。知情人士透露,前唱片公司高管、YouTube音乐部门负责人Lyor Cohen正参与谷歌的这个项目。
今年1月,谷歌在学术论文中展示了一款基于AI的音乐软件,能够根据「欢快的街机游戏」或「雷鬼融入电子舞曲」等文本描述生成音乐,还能根据「以舒缓的小提琴旋律为基础的失真吉他片段」等详细提示创作音乐。当时,谷歌表示「没有计划」商业化发布该工具,并指出了一些限制,包括软件从训练数据中重现特定艺术家音乐可能构成版权侵权。然而,5月份谷歌发布了实验工具MusicLM,并表示已与艺术家合作开发该工具。
目前,谷歌、环球音乐和华纳音乐均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