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剁椒TMT(ID:ylwanjia),作者:李静林,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带着对「万店」战略的诸多疑问,我们专访了乐刻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夏东。7月29日,乐刻正式发布“百城万店”计划,目标在未来五年内进驻100座城市、开设万家门店。这一目标在乐刻看来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他们坚称在中国健身行业不存在直接对标者。然而,过往采访中乐刻频繁提及瑞幸咖啡、优衣库、蜜雪冰城等品牌,更引发了外界对其扩张可行性的质疑——标准化程度高的茶饮、零售品牌能够迅速实现万店规模,但以“人”为核心服务的健身房如何实现大规模铺设?进一步探究,喜茶单店加盟成本超60万,回本周期不足一年;茶百道加盟费仅20万出头,连健身房设备成本都难以覆盖。高投入、长周期的商业模式如何吸引加盟商?此外,健身属于高客单价、低频次、反人性消费,有限的市场规模能否支撑起一个「万店」帝国?一个半小时的深度对话,我们紧追细节追问夏东,旨在拨开「万店」概念的面纱,清晰呈现这条规划中的发展蓝图。
01 乐刻要占据10%的健身市场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乐刻提出的「万店」并非精确数字,可能是8000家或15000家,其核心意义在于传递乐刻对形成网络效应的预期和战略规划。乐刻的万店目标,部分基于当前健身房市场存量计算得出,占据10%-15%的市场规模是其既定目标,也是其计算逻辑。根据《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2022年全国广义健身类场馆约13.1万家,其中商业健身俱乐部39620家,健身工作室45529家。若以80000家为目标,意味着乐刻需要占据10%-15%的市场份额。
乐刻的底气源于其起家的杭州市场。截至目前,乐刻在杭州已开设近200家门店,占据当地10%的市场存量。今年上半年,乐刻在北京、上海保持每月20家店的扩张速度。乐刻运动城市事业部总经理汤鑫透露,预计第三季度结束,北京乐刻+FEELINGME门店将突破200家,上海、杭州也将达到200家规模。夏东对北京市场的判断同样基于存量10%的逻辑:“乐刻在北京的开店天花板至少在500家”,《2022中国健身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北京存量健身房数量为5504家。目前,北京已有80多位潜在加盟商排队。
乐刻的开店策略采用组合拳模式。「乐刻健身」定位一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目前门店数量已超过1100家;包月私教工作室品牌「FEELINGME」自2018年开始孵化,跑通模式后逐步放量,目前全国160家门店中,超百家是去年新开的。更细分领域,乐刻首次公布将布局瑜伽普拉提馆业态,瑜伽品牌馆「YOGAPOD小瑜荚」即将在杭州西溪龙湖天街试运营;针对下沉市场,健身子品牌「闪电熊猫」首店已在绍兴试运营。汤鑫表示,今年扩张重点仍在「乐刻健身」和「FEELINGME」,预计新增门店400-500家。
一个基本判断是,「乐刻健身」模式在一线城市已跑通,快速复制扩张并非难事。一线城市拥有充足的健身人群支撑,数据显示,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广州、深圳等城市健身人群占比达50%。然而,面对低线城市,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一线城市的低价优势能否延续?低线城市健身需求是否足够?管理半径扩大后,乐刻现有的中台能力能否支撑?
针对价格,夏东解释道:“低线城市卡费会根据当地消费水平调整,我们的价格体系是灵活的,便于拓展不同城市”。扩张策略也将有所差异。一二线城市采用门店合伙人模式,下沉市场则推出「闪电熊猫」,当管理半径受限时,乐刻可能选择城市合伙人模式,通过本地资源优势高效拓展市场,“合伙人需具备本地商业资源,我们则提供数智体系、流量侧、供应链赋能”。
从市场数据和乐刻的计算方式来看,未来乐刻在新兴市场的开店数量需与一线大城市持平,才能实现万店目标。以珠三角为例,广州、深圳两城健身房总量占该区域一半,而肇庆、江门、珠海等城市仅有三位数规模。若按10%计算,这些城市至少需开设30家以上门店(可能以「闪电熊猫」为主)。
本质上,乐刻做万店是要织网。乐刻数据显示,跨店用户规模达20%,这部分用户留存、ARPU值均高于不跨店用户。乐刻的“一卡通”允许用户自由选择门店。理论上,门店越密集,用户选择越多,忠诚度越高。高密度店铺网络能提升健身人群渗透率和频次。乐刻数据显示,其覆盖区域渗透率提升4-5倍,平均用户每月到访7-8次。因此,两家相距一公里的乐刻门店,在人流密集商圈可能出现600-800米的高密度布局。例如北京双井地区,围绕地铁站至少有三家乐刻门店,其中百环家园店到乐成中心店直线距离仅800米。
02 如何织起线下网络
织网是一项技术活,相比模型测算,线下实际运营会受各种不可控因素影响。线下选址是关键,既重要又充满风险。乐刻有一套成熟的选址体系,已在一线城市的「乐刻健身」中得到验证。平台员工亲自选址,无需加盟合伙人参与,通过可量化系统降低风险,优先选择人流密集场地提升获客效率。
乐刻高层并非体育行业出身。创始人韩伟曾任职阿里巴巴公关,夏东在格力、TCL负责零售,后从事投资。目前乐刻1000余名员工中,1/3来自互联网,1/3来自零售,仅1/3为健身行业从业者。汤鑫出身肯德基,负责选址的员工来自麦当劳。零售行业曾有“傍大款”说法,即跟随麦当劳、肯德基选址。乐刻选定城市后,会根据道路网络规划初步筛选点位,同步至内部软件分析周边商业布局和人口分布。选址人员会根据数据扫街,考察细节:外部环境需考虑人群通行便利性、河流、高架桥及斑马线设置;周边大型连锁品牌(商超、星巴克、肯德基或麦当劳)是加分项;内部环境需满足消防、卫生条件,操房柱子布局影响空间利用率。“这套逻辑能保证单店8-9成成功率”,夏东说。
总结来说,人流量是线下选址黄金法则,商场、写字楼、高密度社区是优选,黄金商业区店铺天花板更高。这套方法论在一二线城市「乐刻健身」中得到验证,未来下沉市场同样适用,只是操作者可能转为城市合伙人,届时确保方法论执行准确性将成为乐刻的挑战。
03 乐刻做的是国民健身房
要实现万店目标,乐刻需做好两件事:让加盟商盈利,让用户获得高性价比体验。下面进行具体测算。
以北京为例,查看「乐刻健身」单店在大城市的经营状况。总体而言,月卡收入可覆盖店租、教练课时费等运营成本,盈利水平主要取决于私教课消耗量。先看价格体系:私教课200-300元/节,乐刻分成模式为教练提成60%(行业较高,无底薪和销售提成),平台抽成7%,剩余归加盟商;包月会员卡299元,主要针对团课用户,乐刻抽成7%,剩余归加盟商,但需支付团课教练课时费(120-180元/节)。再看加盟成本:乐刻单店规模约300平米,仅店长一名,最大限度降低加盟商运营成本。据了解,加盟前期投入约140万元,包括硬件(器械+装修80-90万)、五年20万加盟费(一次性缴纳,可续约)、20万保证金(合作结束后返还),以及房租(北京月租约5万,黄金地段更高)。
粗略计算,单店每日安排5节团课,每月吸纳250名会员即可覆盖房租和团课成本,私教课消耗量即为纯利。据了解,北京单店月均私教课消耗数百节,热门店可达千节。若以500个会员和正常私教课量计算,刨去店长薪资,北京单店月盈利约5万元。粗略估计,乐刻单店在北京回本周期为2-3年。
从济南情况看,济南乐刻多开在商圈,月卡199元,私教课200-250元,房租成本低于北京,300平米商圈月租约2万。济南单店团课课时数少于北京(2-3节),需170+付费用户才能覆盖成本。一位济南核心商圈店长透露,该店总会员超1000人,单月收入五位数,好的时候达六位数(但盈利情况仍依赖店铺位置)。
算下来,加盟乐刻基本是盈利生意。夏东也坦诚,线下加盟生意不存在100%成功率,乐刻鼓励加盟商加盟多家品牌店铺,分散风险,提高赚钱几率和规模。决定门店收益最大因素是房租。为此乐刻设计了四大价格段,总体原则是租金高则卡价稍高(如北京高于济南),最大限度控制成本,引流是核心操作准则。
引流方式包括朋友推荐、点评引流(与传统健身房类似),但乐刻透露,新用户中40%是首次进健身房的小白,证明其低价、24小时、月付模式有效。此外还有老客召回机制,得益于线上化程度高,平台可分析用户消费习惯,进行定向营销。但乐刻重心仍在基础设施和数字化供应链能力上,尚未大规模投入营销,定位是“健身行业的优衣库”。
04 线上线下协同
无论对乐刻还是加盟商,万店连锁都是复杂生意。标准化是必经之路,但乐刻的特殊性在于,其标准化并非绝对标准化,仍以手艺人为核心的相对标准化体系。夏东表示:“乐刻做标准化体系,目的是提升履约透明度,建立用户反馈迭代体系,框定教练60-70%基础能力,同时赋能教练,使其更轻松。”
选址策略是提升客流的关键,而教练体系标准化则是拉动消费举措。传统健身行业教练流动频繁,长培训周期成本高,未必能覆盖收益。乐刻通过教练标准化管理,以用户评价反馈打分,维度包括服务、形象等,根据分数分级。此举降低用户选择成本。上课过程中,乐刻正在搭建标准化训练方案,虽健身训练计划强定制化,但乐刻将基础共性内容标准化,锁定教练60-70%基础能力。“商品行业能做出来,服务行业也能。”
用户在线购卡、进店、约课、评价反馈等环节均可数字化,为服务优化迭代提供空间。所有业务线上化,是乐刻从直营走向门店合伙人平台化运营的关键,也是实现「万店」目标的基础。
在持续追问和碰撞中,我们大致描摹出乐刻「万店」方法论图景。确实,目前仅开1300家店的乐刻,「万店」仍是蓝图。尽管「乐刻健身」在北上深等大城市跑通,但省会城市扩张效果仍需更多样本验证。汤鑫也明确表示,「闪电熊猫」模式仍在跑,需时间调整验证。值得注意的数据是,《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健身会员环比下降4.91%,健身人口渗透率5.06%,场馆数量也有所减少。市场大盘下降,影响所有参与者生存。健身行业难做,至今无绝对领头羊,从传统模式到月付甚至次付,行业正经历优胜劣汰。
人们常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但乐刻要做的是健身行业从未实现的目标。正如夏东所说:“路径在理论上是通的,关键看怎么做,5年不行就8年,再不行就10年”。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理论自信和实操谨慎。乐刻创始人韩伟常说,乐刻难被外界理解。过去八年是健身行业的“反抗者”,未来五年要做自己的“重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