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中概股市场波澜不惊——全球科技舞台的聚光灯被AI大模型彻底占领,北美的科技巨头们风光无限,投资者们津津乐道于英伟达高端GPU的不可替代性、微软Office Copilot开启的生成式AI商业化道路,以及苹果和亚马逊在核心产品中融入AI大模型的创新实践。这场科技盛宴精彩纷呈,可惜与中概股科技企业无关。在国内,除了擅长话题炒作的A股市场,AI大模型始终是一个”看上去很热、实际上没那么热”的领域。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人对AI兴趣寥寥,所谓的”AI创业独角兽”寥寥无几且融资困难,互联网大厂的AI战略大多仍停留在基础研发阶段。无论B端还是C端,AI大模型在国内的应用场景都相当匮乏。这不禁让人怀疑,生成式AI是否会像元宇宙、Web3一样,成为一阵转瞬即逝的风,永远无法落地?直到不久前,我也曾持这样的怀疑态度。
不要说国内,即便在全球范围内,生成式AI的应用落地速度也令人失望;虽然微软、Adobe等软件巨头纷纷推出AI Copilot功能,但这些功能对用户的实际价值仍需时间检验。然而,最近三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重新审视AI大模型的应用前景:多邻国交出亮眼2023年二季报,DAU增长62%、营收增长44%,AI成为核心驱动力;OpenAI推出Call Annie语音应用,迅速登顶全球应用下载榜,成为英语口语练习神器;网易有道发布”子曰”教育大模型,率先在词典笔等智能硬件实现大规模落地。这三件事让我意识到,教育行业可能是AI大模型全面落地的”初熟之果”,尤其在中国市场。
让我们深入分析多邻国和网易有道的AI转型之路。多邻国以情景式对话课程著称,但”Stories”脚本依赖语言专家撰写,导致”小语种”课程内容匮乏。二季度财报显示,多邻国正利用生成式AI加速脚本创作,并计划推出包含大量AI应用的新付费方案。虽然目前基于OpenAI大模型,但管理层表示希望降低大模型使用成本,并未明确是否自研或采用其他模型。多邻国强调专注应用场景而非大模型规模,这种务实态度值得赞赏。
相比之下,网易有道走的是自研大模型路线。Q2财报显示净收入同比增长26.2%,其中学习服务净收入增长近三成。更值得关注的是”子曰”大模型在智能硬件的全面落地:AI Box带动词典订阅会员数近翻番,文档问答产品上线7月即超10万次使用,搭载”子曰”的词典笔销量热销。教育行业特殊性决定了自研大模型的优势——网信办等七部委明确要求AI大模型备案管理,直接套用境外模型既不合规也不安全。教育内容涉及价值观导向和不同年龄层接受度,过去几年教材教辅内容争议频发,生成式AI必须从研发阶段就解决这些问题。有道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2008年首创统计机器翻译,2018-19年升级Transformer技术,这些经验为其自研教育大模型奠定了基础。
Call Annie的案例更耐人寻味。这个非教育类应用凭借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沉浸式界面,意外成为英语口语练习工具。如果Call Annie能加入生词解读、语法训练等教育功能,用户学习效率将大幅提升。这证明用户对AI语言学习工具的需求强烈,且成年人市场潜力更大——他们付费意愿更强、学习主动性更高。多邻国CEO路易斯·冯·安表示:”我们正专注于创造最佳功能而非大模型,AI能实现真人般的语言辅导前景令人兴奋!”
ChatGPT的发布堪称AI的”iPhone时刻”,但智能手机的爆发需要App Store生态成熟。教育场景的深入应用可能正是AI的”App Store时刻”,教育将成为生成式AI最早的”杀手级应用”。有道词典笔通过AI实现生词联想、语法精讲、口语训练等功能,让孩子像配备专属教练。这种AI+硬件模式彻底解决了智能硬件竞争激烈的问题——就像苹果用户不会因安卓低价放弃iOS生态,有道用户也不会因价格差异放弃AI功能。教育领域AI与智能硬件的结合堪称”文武搭配,相得益彰”。
生成式AI对教育科技行业的价值才刚刚显现。就像日出前眺望云海中的霞光,我们已经清晰看到AI大模型在教育行业落地并打通商业模式的路线图。教育这个”初熟之果”将加速生成式AI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使其摆脱”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我迫不及待期待这一天的到来!科技行业的创新永无止境——从基础研发到应用场景的生生不息,这就是我热爱研究科技行业的原因,也是科技公司为投资者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