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港股互联网股的逆行者
网易-S(9999.HK)在2023年以48%的惊人涨幅领跑港股互联网板块,市值攀升至第四位,大幅超越大盘5.94%的涨幅。这一亮眼表现不仅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更在二季度财报中再次印证了其市场地位。财报显示,网易二季度营收240亿元,同比增长3.4%,而更令人瞩目的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高达90亿元,同比增长67%。这一强劲增长背后,是网易在AI领域的持续布局与突破。
网易AI应用:多点开花但游戏仍是主战场
财报中最亮眼的是网易AI在多条业务线上的落地应用。自研游戏已深度整合AI技术,而网易云音乐、网易传媒、网易有道等业务也纷纷推出AI创新产品:网易云音乐推出以AIGC辅助创作为核心的网易天音;网易传媒创新性地用数字人对话马斯克进行新闻报道;网易有道则推出教育领域专用大模型。然而,游戏业务仍占据70%以上的营收比重,成为网易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游戏业务的确定性为网易赢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本季度财报中,《逆水寒》手游与《永劫无间》的转型策略尚未完全展现,但游戏驱动的整体发展模式已形成独特路径。
游戏:AI技术的天然试验田
网易的AI发展始于2017年,阿法狗击败李世石后创立伏羲实验室,专注于游戏与泛娱乐产业的AI应用。同年成立的网易互娱AI Lab将AI应用从游戏逐步扩展至其他业务,形成以游戏为”试验田”的发展范式。网易伏羲与雷火艺术中心联合研发的AI绘画平台”丹青约”,以及《阴阳师》、《决战平安京》中的AR应用,都成功拓展至营销、文旅等场景。电子游戏作为”第九艺术”,天然具有高信息密度,与AI技术始终相伴相生,而网易正是利用游戏丰富的场景与充足的研发投入,推动AI技术落地。
游戏AI:从工具到生产力的跨越
网易游戏AI已在多领域展现价值: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语音驱动嘴型动画、视频动捕、自动插帧等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梦幻西游3D版》等二次元游戏,并对外输出;今年7月推出的国内首台无人装载机,更是将工程作业流程游戏化。然而与英伟达不同,网易的AI能力面临场景跨越的挑战。游戏作为AI应用的第一场景,其落地服务游戏内容本身,如《逆水寒》手游中的AI辅助捏脸、AI作词、智能NPC等功能,本质是游戏化内容生成,脱离游戏语境则缺乏竞争力。网易自研AI技术提升游戏工业化效率90%的成果,更多面向B端同行,而文生图等核心赛道仍面临开源模型的竞争。
AI商业化:从游戏到多场景的探索
网易打造”应用型”研发体系,推进AI大模型成果转化,如与中建第八局合作的无人装载机,但真正落地仍需三年时间。一位网易离职员工指出:”游戏成为AI的保护伞,网易AI更多在游戏中复现成果,缺乏跨场景竞争力。”除教育领域已推出搭载”子曰”大模型的有道词典笔外,其他AI能力如内容创作、工业等场景尚未明确商业化路径。网易云音乐中的AIGC音乐创作功能”网易天音”虽引发社区热潮,但热度最高的作品评论数仅达999+;AI绘画平台”丹青约”仅在WAIC上开放体验,更全面的产品尚未上线。网易至今公布的都是垂直大模型,其底座能力外界不得而知,在讯飞星火、小度等竞争对手的激烈角逐中,网易面临将AI从玩具变成工具的挑战。
未来展望:游戏驱动还是多场景突破?
网易CEO丁磊曾表示要”有人开航母”,当前首要任务是探索AI大模型的创新应用。音乐、教育、绘画等赛道日渐拥挤,谁能更早实现商业化落地,谁就能抢占先机。网易可选择继续依托游戏迭代AI能力,追逐《头号玩家》中的”绿洲”愿景,或是在游戏之外拓展更多场景。大模型究竟是开启游戏的下一时代,还是开启网易的下一时代?市场正期待着网易的答案。